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规模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和家庭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的社会问题。1982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个城市九个单位的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对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是在这五个城市的八个居委员中进行的,以已婚妇女为对象,用访问与问卷相结合、以访问为主的方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调查工作于198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共访问调查了4,385个家庭、5,075名已婚妇女,并于1983年将问卷资料进行了电子计算机处理,共取得单变量统计数字119项,双变量与控制变量统计数字一千五百多项。被调查的已婚妇女中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94岁;结婚年代最早的是1900年,最晚的是1982年,前后相差八十多年。按年龄或结婚年代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可以对半个多世纪中城市妇女及其家庭有一个历史的了解;同时,通过对已婚妇女结婚时娘家和婆家的家庭状况以及父母、公婆的职业和文化等的调查,掌握了从亲代到子代婚姻、家庭的发展和变化。这样大规模的婚姻、家庭调查,在我国还是头一次。这些调查资料十分宝贵,但亟待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用以指导实践。刘英同志是五城市婚姻、家庭调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的这篇文章反映了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但由于本刊篇幅所限,文内许多表格、数据只能从简了。这次调查的主要资料和研究成果,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汇集出版,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大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和生育方面等情况,研究和探索我国当代城市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和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等五大城市将联合组织调查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和生育情况。这是1982年12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五城市联合调查工作座谈会上一致作出的决定。会议在回顾交流北京、天津等地前阶段初步调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并统一了这次调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世代相传的民族美德。在我国建国后半个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国家、集体、社会、家庭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家庭养老传统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推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精神文明与进步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我国原始社会家庭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孕育的养老习俗我国的民族史研究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蒙昧时代,其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体,这一阶段的婚姻形态是群婚,即“整个一群男子与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P30。)进入古人阶段,由原始群体向氏族制度的过渡期,在婚姻形态上开始向血缘家庭发展,这是迈向家庭的第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婚姻调查是旧中国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调查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婚俗调查,一类是婚姻问题的调查。前者偏重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婚姻风俗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功能,探究其根源,因而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偏重于研究婚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婚姻行为和社会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群众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心理。本文想探讨的是后一类调查的初始。自西方社会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后,社会学的社会调查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李景汉先生在其《中国社会调查运动》一文(写于1927年5月1日,发表于《社会学界》第一卷,1927年6月出版)中谈到:“中国近来有了社会调查是受了欧美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廉·古德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社会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婚姻、家庭作了较为概括的论述,尤其是就工业化对家庭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还对家庭的定义、择偶与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家庭结构及其变迁过程、亲属关系及关系网络、婚姻的解体等家庭社会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时我们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志及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同志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本刊选载这本书的编译文章。  相似文献   

6.
当代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家庭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作为联邦德国立国大法的《基本法》第六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婚姻和家庭处于国家的特殊保护之下”。尽管40多年来,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婚姻和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围绕婚姻和家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德国的婚姻依然延续,家庭并没有解体。德国家庭的变迁轨迹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家庭是传统型的家庭。尽管当时德国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很繁荣,但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7.
<正> 宋书伟主编的《中国科技兴市大趋势》(简称《大趋势》)一书,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它是我国迄今第一部系统论述“科技兴市”并由之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力作。《大趋势》的理论架构,是以社会学与城市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的崭新角度,去分析社会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相关性。以此贯穿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导论,是理论部分;第二,各文明时代的社会结构模式,是历史与趋势部分;第三,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现代化道路之抉择——发展以新型科技中  相似文献   

8.
旧西藏的家庭和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西藏的家庭结构是怎样的?家庭成员各具有什么样的职能?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在旧西藏的婚姻中各占有什么样的地位?造成这种家庭、婚姻历史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于1981年夏至1982年秋在西藏的日喀则、江孜做了一些调查。由于当地的许多原始资料已经丢失,民主改革后二十多年西藏的家庭、婚姻状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在所剩的资料中或现实中寻找旧西藏社会家庭的模型,得出精确而有说服力的数字,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本文所用的资料,是通过对31位在旧西藏分处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进行口头采访式的调查而取得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旧西藏的家庭按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及其所具有的婚姻特点,大致分为三个阶层来叙述。僧侣属于一个特殊的范畴,本文不予涉及。  相似文献   

9.
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安琪 《浙江学刊》2004,(2):208-213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家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为最多,而城市平权型家庭为最多;九成以上男女都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但妻子的满意度低于丈夫.对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假说、文化规范论、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都在夫妻权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个人拥有实权仅对妻子的家庭地位满意度有微弱影响,而被访者对家务分工和婚姻是否满意是最重要的家庭地位满意度的预测指标,夫妻沟通时不被对方所尊重、配偶动手打人与家庭地位满意度呈负相关,并在妻子模型中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性、婚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思考和研究,认为:性不仅是一种自然属性,更是一种社会属性;婚姻的核心是男女互爱为基础的性关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则是婚姻发展的必然结果。性对婚姻和家庭的建立与稳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婚姻与家庭研讨会”综述陈新欣不久前,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当代中国婚姻与家庭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安徽、黑龙江、浙江、江苏、湖南、吉林、上海、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递交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内尔·J 戴尔蒙 (NeilJ.Diamant)的《家庭革命 :1 949~ 1 968年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政治、爱情与离婚》(《家庭革命》)(Revolutionizingthefamily:politics,loveanddivorceinurbanandruralChina 1 949~ 1 968,2 0 0 0 ,BerkeleyandLosAngeles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一书 ,通过对中国 1 949~ 1 968年离婚率的研究提出了有别于已往理论的解释 ,更注重从法律、现代化及…  相似文献   

14.
建国五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与现实资料 ,深刻探索建国 5 0年来中国家庭变革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 ,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已突破了家庭某一方面的局部变化 ,使家庭观念、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发生整体性的全面变化 ,由此引起一场家庭形态的大变革 ,即从农业社会的血亲主位、父子轴心、男性专权的传统家庭 ,向工业社会的婚姻主位、夫妻轴心、两性平等的现代家庭转化。这场家庭变革标志着人类经历了数千年来男性统治的历史发展之后 ,女性权力的重新崛起。它每前进一步 ,都伴随着两性的激烈冲突 ,婚姻的频繁裂变 ,家庭的剧烈震荡。家庭的演进与更新 ,就是在自身的剧烈震荡中进行的。然而 ,家庭震荡并不意味着家庭从此走向衰落与消亡 ,而是在变革的激荡中走向新生。未来家庭必将是两性完全平等并真实相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关于家庭问题的理论研究在我国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注意。1984年5月10日至14日,《家庭》杂志社在广东省委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家庭研究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香港地区的代表81人参加,收到了学术论文二百多篇。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于光远、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家庭冲突缘起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家庭的冲突在内容上、形式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夫妻间的情感冲突和角色行为冲突、代际间的教养冲突和婚姻冲突取代了传统的经济纠纷、政治斗争、婆媳不和、姑嫂相争,成为冲突的前位起因。这一新特点的出现反映了伦理的变革——这一变革造就了冲突今天的新内容,更界定了冲突明天的走向。一、中国城市家庭冲突缘起的新特点与前三十年比较,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家庭已主要由核心家庭和部份主干家庭组成,家庭冲突也随之范围缩减,频率降低。原先常见的兄弟姑嫂妯娌相争已较少见,更多的是夫妻和代际冲突。更引人注目的是冲突内涵的质变。就宏观而言,情感冲突和角色行为冲突已成为夫妻冲突的主要内容,教养冲突和婚姻冲突则成为代际冲突的前位原因。具体地说,夫妻冲突缘起的新特点首先是经济纠纷、政治斗争的减弱和情感不和、性格不合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一)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群体和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和国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家庭形态,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以研究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为宗旨的人类学提供了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最便利的条件。因此,从人类学产生之日起,家庭就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都曾经对家庭进行过研究,并以此而出名。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库尔普(Danil Hkulp)被认为是以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他所调查的地方是广东汕头的凤凰村。1925年,他出版了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华南乡村生活》一书(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这是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家庭目前仍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庭消费是构成社会消费的重要部分。研究我国城市家庭消费的趋势,是研究城市家庭消费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1983年上半年,我们在徐汇区新乐街道张家弄居委会作了一次家庭现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和消费意愿的调查。张家弄地区人均月收入接近50元。按市场调查揭示的消费规律,处于这样的生活水  相似文献   

19.
赵瑞政研究员等撰写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险之路》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 ,采用全视角对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进行全方位透视的拓新之作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赵瑞政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发展与应用社会学研究 ,对于中国现代化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问题颇为关注。他曾于 1 990年主持国家社科“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 )经济社会调查·肇东卷》的调查 ,其中农民养老保障是重要内容之一。 1 998年 ,他中标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课题《肇东市农民养老保障研…  相似文献   

20.
包雷 《社会》1993,(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发展,出现了各种道德价值体系冲突与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倾向,反映在家庭道德观上,出现了某些家庭伦理“失范”与家庭道德观变迁的现象。其主流是家庭道德观的更新与进步,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然而,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也诱发人们产生种种反道德、反社会的行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又冒了出来。家庭伦理的“失范”现象与家庭道德观的变迁主要表现为:第一、反映在婚姻关系的准则上,婚姻关系中的感情含量、精神文化含量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成为决定婚姻关系能否成立的主导因素。但目前,大多数人仍以“人品好、有才能、会过日子,能白头到老”的实惠稳定的婚姻作为理想模式;同时,拜倒在金钱脚下的功利婚姻观与牺牲婚姻当事人的幸福,为家族利益摧残人性的封建婚姻观有抬头倾向,以重婚纳妾、跨国婚姻、包办买卖婚姻和拐卖妇女等形式出现;人们在婚姻选择上拥有更多的“个性自由”,社会对多样化的婚姻选择呈逐渐理解的态度,“离婚自由”正在成为现实。据《青年研究》1987年1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