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择自主、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从目标取向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着眼 ,西部山区劳动力市场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以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为突破口 ,带动整个劳动力市场建设 ;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 ;建立健全劳务工作站 ;多渠道的开发劳务市场 ,确保民工的有序流动 ;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发展小型企业 ,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实行促进就业政策 ;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 ;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 ;建立失业监测预警制度 ;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的投入 ;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属于西部山区 ,昭通市是山区的山区 ,贫困人口在全国 18个贫困片区之中 ,其贫困程度位居第二 ,其经济市场化水平也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经济市场化水平的严重滞后 ,导致劳动力市场建设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缓慢 ,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缺乏一个规范化的中心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管理服务不配套 ,机制不完善 ;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下 ;非公经济发展缓慢 ;就业观念落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 ,就业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动市场的分割,使得劳动者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缺乏加强自身劳动技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的意愿,并采取"候鸟式"的流动就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面对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就业人群时,同样缺乏投入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性.两者合力,造成依靠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过度竞争,强烈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工资提升空间这一对矛盾由此而生.文章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对杭州市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调查数据,探讨这些因素在构成劳动迁移成本、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不同作用程度.以期为能从制度安排上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城乡劳动力永久性迁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的假设进行修正,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新概念和假设,并根据"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的多段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但其特征既不同于刘易斯对劳动力同质的假设,也不同于市场分割学派对于教育和培训仅仅是劳动力信号作用而无助于人力资本提高;教育和经验影响劳动的供给弹性和供求关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缺乏供给弹性-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其中,"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符合"生存工资假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别,包括教育和有工作经验在内的人力资本对"缺乏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贡献较大,性别歧视在该市场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农村剩劳动力转移步履艰难,成为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开发的投入等诸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否,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供求的視角下,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不同的.从供求视角入手,着眼于最低工资,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当最低工资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从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探讨了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过程及现状.构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明确了"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类型的划分依据,分析了时序、类型、要素、空间和趋势等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4—2018年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两型农业"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在0.35—0.38之间,即位于中度协调类型区间.2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中,低度协调的县(市)9个,中度协调的县(市)13个,良好协调的县(市)3个.中部地区传统产粮大县在"两型农业"建设方面,投入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四元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元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元劳动力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非农产业和城市非正规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49-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建国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的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产量波动幅度较大,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19.19%,而后产量虽继续增加但增速趋缓;水产品市场价格和技术进步对产量变动影响显著,养殖面积、固定资本和养殖专业劳动力的投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总产量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预计最高可达1667.32万吨.  相似文献   

10.
李娟 《调研世界》2021,(3):30-38
本文基于劳动力投入视角,采用LMDI模型将物流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物流业劳动力规模效应、劳动效率效应和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采用Tobit模型、系统GMM模型和长期影响系数对物流业发展,物流业劳动力规模、劳动效率和劳动力地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其边际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劳动力投入视角看,物流业劳动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物流业劳动力地区结构是短板;(2)物流业发展、物流业劳动效率和劳动力地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静态效应、动态效应、长期效应和演化效应;(3)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形;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静态效应和演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动态效应和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加强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力市场无序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与发展中的复杂性;二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有一个自发、被动到自觉、主动过程且历史短暂;三是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的主要因素是制度与政策;四是劳动力市场行政管理水平不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第一,要重视对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入研究;第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法律法规;第三,提高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节能力;第四,塑造合格的劳动力供求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的“瓶颈”约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八大"瓶颈"约束:(1)人口众多与耕地面积锐减的矛盾;(2)农业总产值低与农村劳动力众多的矛盾;(3)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吸纳能力较弱的矛盾;(4)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土地零碎化严重与农民渴望增收的愿望相矛盾;(5)农村壮劳力的大量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6)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低的矛盾;(7)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8)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与农业战略地位不相称的矛盾.由此提出四大应对措施,即转变思想观念,把农业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入比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方式、运行机制和积极作用,结合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出了在中央企业建设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创新内容和完善外部环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业人口多,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受土地、户籍、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出现了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自身文化技能低无法满足用工需要和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应加强农村教育及培训投入、农业内部吸收剩余劳动力可用空间的开发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流动推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政府应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知识失业"的问题.当前的"知识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应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制度障碍和信息障碍,充分发挥教育的就业配置功能,使教育获得充分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迁移会先扩大再缩小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我国近年来各省市的GDP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各省市的具体劳动和资本投入数据,可以确定劳动投入与人均GDP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劳动投入增加/减少时人均GDP同样增加/减少.结合对2006-2010年各省的劳动力净流入量与人均GDP水平之间关系的考察,证实较高/低的人均GDP水平会有正/负的劳动力流入,即我国正处于劳动力迁移扩大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阶段.为避免区域间差距的过度扩大,建议对经济落后省份加大资本投入,使其劳动力净流出带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上升;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边际收益,引导人力资本的区域内聚集和流动.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就业培训问题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流动人口就业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对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较弱,大多数流动人口没有参加过就业培训;现有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不规范,使得流动人口对其表现出极大不信任.应建立以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就业促进型培训机制,从而提高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大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规范劳动力培训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不同转移就业形式的不同劳动力损失效应,建立了一个关于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的理论模型,推导农户多要素最优配置行为的性质和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报酬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增加;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实际土地经营规模、资本要素投入之间的负相关性要弱于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弱于异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困境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进入壁垒,探讨了大学生努力提高"信号显示"力图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和"薪酬低"并不仅仅是供给过剩,也不是偶然和暂时现象,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存在着"市场失灵",建议政府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出台相应的扶持性政策以弥补"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