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泉小流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最显著;综合效益呈倒"U"型。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明确生态产权,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拟定了适合于遥感制图的土壤侵蚀类型分类系统;建立了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主要侵蚀因子的彩红外判读标志;重点阐述利用彩红外航片编制黄土高原1:5万土壤侵蚀类型图的程序和方法,编制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区两个典型区的1:5万土壤侵蚀类型图。  相似文献   

3.
延安在治沟造地基础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市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治理、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一种沟道治理新模式。在治沟造地工程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要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通过农业现代园区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和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榆林生态环境建设中农业发展事关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农业发展是实现生态恢复建设的基础,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果生产应作为农业生产重点发展,水土流失应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同时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是解决陕北丘陵沟壑区长期贫困和水土流失的良策。本文就退耕还林在实施运用中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实现林、草、畜有机结合,提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6.
庆阳市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以山地沟谷为主,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小,人口压力大,农业经济不发达,面临生态建设的迫切任务。在当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下,为了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就应该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结合生态建设重点发展林果业、草畜业和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地推行科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林草畜各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系统。通过林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体制创新、改进生产技术、增加投资和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梳理国内学者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介绍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多种模式;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指出了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对策和建议。进而从农业循环经济补贴政策细化研究、适用性研究、示范机制研究、绩效评价与指标设计研究4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有其自身的自然资源特征 ,其开发历史悠久。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 ,黄土高原景观面貌不断演变 ,目前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黄土高原的治理目标主要有两条 :一是治理水土流失 ,恢复植被 ,重建良好生态环境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商品生产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其农业建设方针应为 :自给性农业 ,水土保持性林业 ,商品性果牧草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对传统发展模式弊端进行反思后,人类开始探索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于是循环社会开始萌芽。从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方面看,济南市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循环社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通过分析济南市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济南市循环社会的发展模式:工业方面,注重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农业方面,建立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基地、农业生态园区,及发展庭院经济、推广沼气、秸秆汽化等清洁能源;第三产业方面,发展生态旅游、会展业和现代商贸业;区域方面,建立污水循环中水回用系统、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集中供热供气系统、可持续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和农村各种资源要素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农村城镇化过程必然会对农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系列问题。论文立足于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阶段、过程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湖北省农地利用的变化及其趋势、农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并以湖北省农村城镇化顺利推进、农用地有效利用与保护、湖北省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湖北省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农业经济增长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区域份额增长、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川中丘陵区及所包含的广安市等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些地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农业部门产值为样本数据,考察了川中丘陵区2003-2010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分析了农业部门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发现川中丘陵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结构较合理,但缺乏竞争力;同时比较区内6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发现遂宁市发展最慢,农业结构效益较高,缺乏区域竞争力;内江市发展速度最快,区域竞争力较强,但农业结构效益略低;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川中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以翔实的数据,全面介绍了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现状、积极价 值与负面影响,总结了“十二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农牧区的小水电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 题,例如农牧区小水电开发的权利归属不明确,相关立法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划,开发中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生态环境问题进 行剖析,提出了完善自治区在农牧区水电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体系,明确农牧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完善水能 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法律中的地位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院校办公室肩负着协助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与高等农业教育和办公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作者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办公室工作应该在意识上进行创新,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超前意识、公关意识和绿色办公意识;在服务职能方法、工作方法和组织、协调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沿海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从政府支持对沿海农业保险发展的推动效应、财政补贴对沿海农业保险发展的拉动效应以及沿海六省(市)农业保险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动效应等3个方面,对沿海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山东省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费用支出对促进沿海农业发展具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指出沿海农业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有较大区别,沿海地区在发展农业保险时应突出沿海农业的特色与优势,并始终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工作重点;沿海与内地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得农业保险的供给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符号特征,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化特征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高、质量差、流通手段落后 ,而产生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是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而要加快规模化经营其对策有 :解决离乡人员离土问题 ;完善政策配套措施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及融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农村金融是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山西是地处中部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3。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受全省经济转型的拉动,山西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以供需均衡为视角,针对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深刻剖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围绕以强化政策性金融、坚持合作性金融为重点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作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信贷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农村闲置资源的概况,系统梳理了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了共享经济助力农村闲置资源利用的主要途 径;从共享闲置农地中的“共享农场”模式尚待进一步探索,共享闲置民居开发中的同质化、权属管理、法律纠纷、利益分割等问 题突出,共享闲置农机面临大型农机共享难题与传统农机具资源浪费问题,闲置劳动力尤其农闲时的闲置劳动力共享问题必 须认真对待,“共享校舍”相关的闲置校舍确权、规划、开发、监管等问题仍需解决,“共享农产品”要求的全过程生产经营权共享 仍有不小难度等六个方面,探析了基于共享经济视角的农村闲置资源利用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共享经济视角下农村闲 置资源利用问题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服务于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目标的“六个一”产业振兴模式、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服务于城郊地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期,国内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从而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农业科技进步的含义入手,着重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现有模式及选择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