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春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2):136-142
良渚符号种类达百余种,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符号的发生与发展并不孤立,而是与其他符号存在关联。良渚符号与大汶口符号存在传播关系,与河姆渡符号、崧泽符号存在继承关系,但与古汉字、清江吴城符号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良渚符号既继承前代的符号,也与周边的符号存在交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世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36-138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其交流的工具。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汉字的草体笔画及正楷的偏旁部首,逐渐地发明了假名。假名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字的诞生。由汉字和假名为主组成的日本语,加快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汉语言文字在日本古代文明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刘爱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基督教是在多民族的罗马帝国中产生的。善于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罗马人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展 ,使其成为当时西部世界诸文化的一个汇聚点 ,而基督教则是古代地中海区域诸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尔雅,治史亦有特识,善辞赋、书法的中国西北近代文化名人冯国瑞,对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和武威天梯山石窟遗存发现及研究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陆跃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90-191
古汉字是我国古代人创造的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视觉符号,是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反映,也是古人心灵的写照。所以,在研究古汉字时,要了解古汉字不仅是古人传情达意的工具,同时,古汉字的字形结构还富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透过古汉字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窥探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及丰富的古代文化,汉民族原始宗教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及远古历史的发展过程均可以在古汉字的形体结构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北市汉画像石遗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向前!院美术系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安徽省淮北市辖区,在秦、两汉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建国后,淮北市出土众多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表现内容、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古典现实主义、古典浪漫主义、古典立体主义特色。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淮北汉画像石有着独特面貌。《乐队伴秦建鼓舞图》、《纪年朱雀铺首衔环图》、《天马行空车马出行图》、《门吏图》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地理发现是地理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在云南省的东部也发现了不为世人所知的一道两千多年前当地少数民族先民建告的古长城遗址.其地理文化内容之丰富是先前所想象不到的.它可以再现云南古代原住民族历史、地理和文明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郭的非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4):47-53
三国文化遗存既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也包括带有浓厚三国文化因素的其他历史时期遗存。川西南—滇北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以对应三国故事和传说的附会类遗存为主,其中"营盘文化"类和"打箭岩"类为最主要形式。结合川滇两地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本区三国文化遗存正体现出文化过渡地带的类型和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3)
汉代乐舞的静态和动态遗存是研究汉代乐舞的重要资料和依据。静态遗存以汉代墓葬祠堂出土的画像石(砖)、陶俑、玉器等为载体,而那些融于传统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祭祀等活动中以人为载体的遗存形式,则可称之为汉代乐舞的动态遗存。以徐州地区汉代乐舞的现代遗存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更深入地发掘探究汉代乐舞现代遗存状况,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汉代乐舞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气象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气象档案形成时代久远,以直接遗存和间接遗存两种形式被保存下来。本文对这两类气象档案遗存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它们在科技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温江鱼凫古城是其中一座。经对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资料比较分析后,发现鱼凫古城的建筑特点与石家河古城的建筑特点相似,不仅如此,在鱼凫古城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陶器,形态、制作风格、镂孔纹饰等都与石家河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相似。不过从时代上来讲,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的时代稍早。此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多有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典型陶器。据这些考古发现的材料,我们认为:当时成都平原原始居民们在筑城时曾受到三峡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筑城的影响,或许是石家河文化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部分居民迁徙到成都平原,向他们传授筑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康熙末年,作为满族龙兴之地的东北出现了族民杂处,以至不能说满话的现象,其中满语使用环境的破坏是满语逐渐衰微的主要原因。尽管满语言日渐衰微,但积淀了几百年的满语言文化仍旧遗存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绥化市满语言遗存情况可以从地名、日常方言、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孙勇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4)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伯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3):5-7
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绵延传承的文明。史前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独立性和多元一体性。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但是,由于考古工作开展得不足、对文献缺乏认真的研究、理论思考的贫乏和研究方法的单一及模式的封闭,使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没有取得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我们约请了四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而且成绩斐然的专家,从研究的现状及现有条件、古代文献的意义及使用方法、聚落与社会结构、墓葬与社会组织等方面,诠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这组笔谈,既有新观点的提出,又有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与倡导,相信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