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本文着重分析了丁玲20年代到40年代的创作,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丁玲的主观自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侧重论述丁玲女性意识的超前性、现代性,认为对女性的关注始终贯穿在丁玲长达六十年的创作中,丁玲不仅是思索者,更是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不可逆转的选择──丁玲创作的转型及其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倾向、题材、主题和风格发生了全面转变,实现了其创作向革命文学的转型。世界观、文学观的变化,时代的召唤、现实的教训以及左翼文艺思潮的推动,是丁玲创作转型的基本原因,因而转型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然而,由于受生活和文艺思潮的限制,转型后的创作得失兼具,瑕瑜互见: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肤浅同在;人物的多样与形象的苍白同在;艺术风格的转换与断裂同在。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后,一批女小说家走上了文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中国新文学增添了光彩。在这些女小说家中,丁玲虽不是最早从事创作的,但却是杰出的一位。她的小说以反映生活的深广,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多样和表现手法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令人瞩目。本文试图将丁玲的小说与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冰心、庐隐、冯沅君、肖红、草明等人的作品作一比较,说明丁玲小说创作的独特性。(一) 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中国现代的女小说家也不例外,她们的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为“五四”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在这一点上,丁玲的小说与这些女小说家的创作是一致的,但在选写生活的角度和揭示生活的深广程度上,丁玲的小说却有自己  相似文献   

6.
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丁玲研究中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认为:丁玲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她由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进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转折阶段,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丁玲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思想、艺术转变的轨迹,并能由此透视出30年代的左翼青年作家们小说创作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丁玲作品语言研究等等,取得丰硕成果,且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论丁玲艺术个性转换的原因及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莎菲女士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我表现出发进行创作到从再现客观世界出发进行创作,丁玲的艺术个性处于不断转换、变化的过程中,本文论述了导致丁玲艺术个性转换、变化的原因及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丁玲新时期散文创作进行了论述从洒脱雄健、明快清澈的风格特征,鲜明生动、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朴质情真、凝练深达的语言艺术三个角度剖析了丁玲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丁玲主编《北斗》,对《北斗》十分珍爱,细心呵护,精心培育,就像母亲培养自己的新生婴儿一样。《北斗》一面世,丁玲就以母亲的情怀,广泛团结各路新老作家、理论家。丁玲还通过举办“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文学大众化问题”征文等多种促进刊物与读者互动的活动,吸引读者广泛参与,增加了期刊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丁玲复出后,是新时间文学萌发之时,《杜晚香》是她。亮相”的作品,《“牛棚”小品》是她获奖的作品,它们诞生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毁誉褒贬,众说纷纭.从丁玲的创作心态去回答这个问题。《”牛棚”小品》应视为新时期文学中的艺术精品;而《杜晚香》却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当时丁玲的创作心态尚未恢复正常,我们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丁玲性格的分析,可以发现,丁玲的性格由两种特质构成,其一,敏感、细腻、文雅;其二,倔强、叛逆、激烈。而且这种性格影响了其创作风格,它促使作者的创作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14.
丁玲的创作从一开始到抗战胜利这段时间里,都与她的半殖民体验密切相关,可以说,半殖民体验不仅贯穿了丁玲在现代时期的创作,也影响着其对文学、生活以及政治文化的认知。这种半殖民体验影响了她对“个人”与“群”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个人”“群”与抗战关系的认知。如果说左转之前,她的半殖民体验局限于殖民对个体出路的表达,那么,到了延安之后,她则将这种个体化的半殖民体验推向了整个抗战,试图将想象验之于现实,来解答中华民族在民族国家危亡的时刻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群”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丁玲在1930年代上海时期的创作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透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丁玲并没有真正完成主体的转变,这在深层次上印证了现代知识分子自我主体的艰难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上海时期的前后经历,对丁玲的思想发展与创作实践至关重要。向警予、瞿秋白、茅盾、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是她先后结识的关键人物,促进了她的思想衍变。丁玲所处的上海时期,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她于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学习;后期是指她于1928年从北京重返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并参与左翼文学运动。正是在后期,丁玲参加了“左联”和党组织,发生了思想质变,也在创作上获得丰收。上海时期的几年生活,在丁玲的一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是两部“奇”书,它们为丁玲的创作生涯划上了句号,又为她的创作道路迈向顶峰而长留于世.前者解开了长期流传的丁玲“在南京自首叛变”之“谜;后者展示了被沦为”右派”的丁玲在北大荒的不幸遭遇.在极为复杂的创作心态下诞生的这两部“奇”书,既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索空间,又给作者自己塑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环境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但也带来了一些遗憾和缺陷.  相似文献   

19.
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的女性性别话语的构成形态及其深层寓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丁玲这一时期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将性别分析置于社会政治思考的框架之中,进而对女性的生存境况作了一次深人的体察。  相似文献   

20.
“笔底波澜随老壮,晚情无限耀高丘”。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她生命的秋天,再一次地展示出她的创作才华。尤其是后期的散文创作,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出她丰厚扎实的创作功力。丁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邃的了解和认识。凭着她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诚,凭着一位老作家的远见卓识,使得她后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理想色彩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以喜写优,苦中求乐。丁玲后期散文的代表作《“牛棚”小品》,全篇以“窗后”窥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