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逻辑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99-102
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这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逻辑。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入手,阐述了“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3):261-266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牛先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89-92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轴心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价值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建构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解读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理论 ,目的在于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香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12,27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理想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依据前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研究它的内涵,理论定位及科学发展观,衡量尺度和实现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李玲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5):13-16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括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丰富个性时,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只有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有人的自由发展,那种片面的个人,畸型化的个人是不可能有真正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与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相林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3-26
当前我们所倡导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不仅有一个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问题 ,而且还存在一个条件具备与否的问题 ,它内含着一套有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设计问题。因为离开了一定“环境”的营造 ,则势必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不可能 ,这就提示我们必须针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不利因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这个矛盾凸显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兴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29-32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没有人的自由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丰富个性时,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段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6-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妇女是人这个存在物的一部分,妇女发展属于人的发展的子系统。是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价值观念系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尚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6-19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 ,阐述了当前我国价值观念系统中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和集体、人和自然价值关系失谐而造成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束缚和制约。进而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关系角度论证指出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创新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系统也是符合我国原有价值观念要求的 ,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必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系统的创新 ,规范其他价值观 ,实现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人可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艳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34-38
女性发展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在女性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定距离。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充分调动社会、女性、男性三方面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然系统是内含着人、社会、自然的总体性系统,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当代转换就是从人类中心向这一总体性系统的转换。传统的即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具有诸多缺陷,是造成当代发展危机的根本原因。扬弃传统的价值取向,建立新的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是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新的发展价值观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洛阳旅游强市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选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87-91
旅游强市是洛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洛阳历史文化丰厚、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联合意识弱和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等因素 ,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应以加强区域联合开发、积极开发新项目和强化营销为主要内容实施旅游强市战略 相似文献
15.
吴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6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目的性关系的问题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历史,他们正是从讨论人的目的性出发来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人的"理想的意图"无论是提出还是实现都不是纯粹主观的结果,而是始终与外部客观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矛盾运动的历史。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目的性关系问题的讨论,其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于: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最优化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吴文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64-6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者是互动的关系。在新形势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仰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1):30-35
马克思创作于 19世纪中叶的经典文本 ,集中反映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的心路历程。他在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必然性考察中采用的两个视角 ,实际上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两个理论层面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我国当前社会仍然处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教学会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42-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盐城工学院召开,论文主要从小康社会的概念梳理、教育公平、制度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质量、终身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息息相关,呼吁业内外人士协力同心,促使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步伐,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5):517-522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的,它的本质特征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实行科教兴国,以达到推进社会各个领域及其不同层面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末期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两大工程。在理论上二者有七个相关性 :都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层面、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都有多学科交叉、文化整合的特征 ,都有共同的时空结构、多值评估的标准 ,都是人类智力中轴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