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延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9
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但其主人不惟收藏,对藏书亦勤于整理研究,编目著录,尤其是在目录学方面,颇有创获。杨氏在编目时于各个环节上突出版本特点;通过类目设置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编年目录的重要性。杨氏在目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读《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浅析梁启超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本文以梁启超的《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为研究对象 ,深入地讨论了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指出该文既是对佛经目录的总结 ,又为近代目录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一篇十分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庄威凤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除简要阐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收录范围、著录项目和分析其特点外,、并统计该目录已收录的各类地方志;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交代,以便日后继续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4.
王莉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19-21
西晋时期,荀勖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整理成果,在图书分类法上沿袭郑默的《中经》,并且对之进行改革,形成四分法,即将经、史、子、集按照甲、乙、丙、丁排列顺序。虽然这种分类法还比较粗糙,但为后世图书四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荀勖还将整理的一大批出土的竹简编为《汲冢书》,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张英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87-91
明代对纂修地方志书极为重视,遍及各州郡县,所修方志数量极为可观,但散佚很多。通过对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较,发现有许多是中国大陆缺藏或残存的,因此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对目前所见有关地方志目录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6.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9-44
地方文献可以补史之不足,其佐史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存世地方志是我们研究历史学、考古学、文学、人口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宝贵的史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已经三十多年了,其收罗宏富,体例完备,是一部使用价值很高的方志目录。由于当时参加整理出版的单位众多,人员参差,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文献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之外。近期笔者发现六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未收录的地方文献,特辑录出来,做补录六则和相关的考证,以飨学人和地方文献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傅宇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
赵尊岳是现代词学大家,其杰出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目录学上.他的词学目录学著作主要有三种:<词集提要><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词集提要>在著录上仿<四库提要>之例,而较<四库提要>为详.在版本上赵尊岳多注明版本流传及版本的形态,品评时也多能发明词集之精义及指陈其利弊,著录中多附录原书之序跋、体例,同时对于词集的卷数分布也一一注明.<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阐述了他辑刻<明词汇刊>的动因、明词在词史上应占之地位、明词衰疲之因以及丛书体例.<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则反映了赵尊岳对明代个体词人的看法,其著录多能道出明词之精义,也可推翻明无词之说. 相似文献
8.
9.
薛新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270-273
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创新求变精神 ,本文从书目类型、文献分类、著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指出其创新求变都是为着适应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和文献典籍自身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82-86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激烈转折变动的时期 ,也是中国方志学由乾嘉之际初创至民国时期系统的方志学体系形成的过渡时期。晚清时期方志编修出现了一些超越前轨的现象 ,修志观念、志书的内容类目发生变化 ,科学性有所增强 ;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化了某些方面的研究 ,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晚清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2.
娥满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8-102
我们承认人类学、民族志等概念来自西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方志学意义的民族志对人类学意义民族志构成的影响和渗透。一方面,方志民族志与人类学民族志共享着“志”的功能,即对资料性的强调;另一方面,方志民族志也影响了人类学民族志田野考察的时间长度和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3.
许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1):91-96
扬州私撰志书在扬州地方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亦是扬州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在清代乾嘉之际至民国年间私家撰志曾出现兴盛的局面,良志颇多。扬州私志既表现出与官修志书共有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其独特之处,它们在资料撷取、体例形式、内容记载、记述笔法、文字表述等方面具有的诸多优长,提高了其学术研究和实际使用价值,并为今日的修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许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清代扬州学者在方志学方面曾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积极投身地方志书的编修实践 ,深入展开方志理论的研究探讨 ,努力从事旧方志的整理利用 ,取得了足堪称道的成就 ,使之成为他们煊赫辉煌的学术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对此方面成就作系统总结 ,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和评估扬州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在学术思想方面的贡献 ,有裨于对中国方志学总体成就的认识 ,并促进今日之方志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冠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3):300-304
海南古代地方志内容庞杂,时有舛错乖谬之处,后世学者袭此谬误亦每有误判误读。论者 特据阅读所及摘取其中几则加以辨释。 相似文献
16.
李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3):30-36
巴渝主要指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方志记载的民俗内容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至民国的巴渝方志目前能看到的有30多种,其中除少数方志外,大多数巴渝方志都记录有民俗内容,包括冠礼、婚礼、丧礼、节序等。研究发现,冠礼在巴渝久废,但在古代巴渝男女成婚前一日,为男命字,为女加笄,是为加冠,但只通行于乡绅家庭。婚礼中的六礼在巴渝各地不尽相同。丧礼中的“复山”为古代部分巴渝地区独有民俗。节序中的“倒牙”流行于川蜀而不流行于巴渝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巴渝方志民俗文献有其研究价值,不仅能从巴渝方志中考察民俗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找到演变原因,探讨巴蜀民俗的异同,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张颖娜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5)
修志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一,我们在编修方志时,在批判继承和借鉴优良传统的同时,应据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从实际出发,在篇目设计,主述内容等方面应有所创新,赋予这一古老传统以时代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刘向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3):76-81
现存陕北古代方志中存录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是陕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文人的迁徙流动与诗歌创作、辑佚与考定古代诗歌作品、某些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文学时地关系及陕北历史、民俗、地理、矿产、考古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文献,因此,陕北方志中的文学文献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周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25-128
本文介绍了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必要性和回溯建库的准备工作,包括管理软件系统的选用,回溯建库的依据、方法及外来数据源的选择,分类号、种次号的确定,建库人员的培训;总结了回溯建库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包括刊名变化及其处理,期刊出版频率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统一处理,并以学报为例说明了期刊分类的依据;最后说明了期刊数据库基本完成后,仍需进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邓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91-96
文章对369部广东县志的风俗门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载述概况;其次对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设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广东县志旧志的风俗门目的特征是载述范围广、载述门目众多、门目名称大量存在同义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