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舒婷是朦胧诗人中较早挖掘个人内心情感的诗人,其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她不仅从"小我"的角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更以"大我"的态度对待一切。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舒婷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终将春暖花开乘风破浪,在情感上,舒婷不仅描写自身的爱情,更是以母性的情怀向他人倾注自己的爱,体现出一种优雅而忧郁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3.
齐美尔对现代社会进行入微的细致考察。他不断游离的视点,片段性的思考,徘徊在主流思想之外的精妙思辨,都是后来者潜心研究的对象。而对于齐美尔来说,这种特异的思想,特异的视点,特异的论述,是否也是一种不得不"栖居"的外壳呢?本文粗浅地从这个角度试图接近齐美尔的思想内在。  相似文献   

4.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诗歌创作成就最高、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诗人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背景,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用感性、凝重、冷峻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的严峻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前途走向的深深忧郁。他的诗作既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歌成熟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叛逆"与"忧郁"既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驱动力,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世界的关键词。从下层社会的民众中,艾青汲取反叛的精神资源,并坚定地走一条与旧世界、专制制度势不两立,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道路。而"忧郁",似乎是艾青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特点。他选择了"忧郁"作为诗歌创作的添加剂和助推力,从而使诗作中的"叛逆"性显示特有的批判深度和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6.
淡淡的忧郁,是沈从文作品特有的一种美.少年时的生长环境,青年时的部队生活,进入北平后对乡村文化、城市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他那独到的美学追求,共同造就了这种别具一格的忧郁美.沈从文的忧郁有着深广而独特的内涵,从他的忧郁中我们读到的是深远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钱选是一位既善作画又会诗文的文人,他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隐逸名士。从钱选的题画诗文中可以窥其钱选的艺术中尚"淡"的美学精神:"隐而不仕"是他一种自在自由、安顿身心的生活状态,"淡泊无求"是他最本真最内在生命品质的展现。其独特的绘画审美和生命品质高度契合,形成一种钱选式"恬淡"的艺术精神,为元代绘画由院体向文人意趣转变做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元中后期绘画的蓬勃繁荣埋下了重要的一个伏笔。  相似文献   

8.
忧郁的探索——谈契诃夫作品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大师契诃夫,用忧郁的色调再现了,帝俄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对于唤醒人民被愚化的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直接孕育于美国的爵士乐,而爵士乐的渊源又可追朔到黑人音乐和布鲁斯。布鲁斯音乐哀婉悲凉,表现了被压抑,被剥夺的黑人阶层的典型情感和心理。其特点是人生愁苦情绪的直接倾诉和宣泄,诸如生的苦恼,死的恐惧,爱的失落,心的孤寂。  相似文献   

11.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被人亲切地称为"楚浮",他绝对不是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法国导演,不像吕克·雷诺阿那样常年充斥我们的耳目。作为"新浪潮"主义的代表,楚浮名正言顺地正式挂牌是从他的《四百下》开始的。最近出版的《特吕弗传》让更多的中国影迷认识了这位大导演。戈达尔为《特吕弗传》写序,他这样写道:"是的。弗朗索瓦死了,我还活着。但这又有什么区别。我们都不停地述说着忧伤,但是我们的痛苦却一直沉默。"  相似文献   

12.
从个人存在的最内在的生存困境出发,来关照新世纪的农裔知识分子,指出其基本的生存焦虑、自卑及心理上对性的损毁,都使其飞翔城市的理想带上了“沉重的翅膀”,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场不断延迟的危机,忧郁成为他们永在的生存背景,并以此进行着对个人和社会的双层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个人存在的最内在的生存困境出发来关照新世纪农裔知识分子,指出其基本的生存焦虑和自卑及心理上对性的损毁都使他们飞翔城市的理想带上了"沉重的翅膀",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场不断延迟的危机,忧郁成为他们永在的生存背景.并以此进行着对个人和社会的双层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15.
"忧郁意味着天才"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的观念,忧郁成为艺术家的代名词.从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凡高、蒙克等西方艺术巨匠身上,看到了艺术家忧郁的个性,并在其作品中找到了忧郁个性的投射--艺术作品所涵盖的悲剧性色彩,我们也看到了悲剧因素在艺术作品中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忧郁是一种美之样式.在美学领域中具有其它美所不具备的特质和能渗透心灵的力量.以绘画艺术美学为介入,分别针对绘画艺术作品的情态、色彩、气氛、形态的析例,深入解读艺术表现中的忧郁美,揭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如哲学的不景气、文化现象的货币和女性卖淫等,齐美尔均以其冒险的思想使之获得再生和合理性解释.思想的冒险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振奋,齐美尔的犹太身份使其人生,特别是学术道路几经坎坷,但对现代性"看破红尘"后的寂静,才是他精神上忧郁并陷入悲观主义的真正原由.  相似文献   

18.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从多方面对庄子和波德莱尔的生死观进行比较,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波德莱尔都有悦死恶生的思想和超越生死的愿望,庄子是通过豁达超脱的"真人"来实现的,而波德莱尔是在厌倦与孤独中,由作为"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的浪荡子的闲逛与反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用浓重的"忧郁"笔调表现旧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以及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自己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这种深沉的忧郁来自于特定年代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怀与思考,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鼓舞作用.由此构成了艾青抗战前期诗歌沉郁顿挫、悲凉慷慨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边城》中描写了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可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却略带一份忧郁的情怀,边城的色调并不明朗.在《边城》中,凝结着作家无尽的忧思,这忧思源于那失落的永恒,源于一颗深刻的灵魂,对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关怀.然而,这种忧郁的美却又使《边城》达到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