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2.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是一首妇人闻雷声望夫速归的抒情诗,而序谓“劝以义也”。毛傅谓“大夫远行从政,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朱集传解释时,又加上“美其德”三字。但全篇只闻妇人呼归之声,並无一字涉及“劝以义”,“美其德”,清代姚际恒,方玉润已驳其凿。此诗的结构很简单,三章一意,复沓迭诗。每章六句,首句三字,次句五字,馀皆四字,为杂言诗。二三章的第二句换了一个字,第四句各换了一个字,但诗的基本意思未变。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易》(包括《经》和《十翼》),人们已经讨论得很多,对其中蕴涵的辩证法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对此,我不拟多加分析。《易》向来被认为是巫筮占卜之书。它对人的未来命运,对个体的死亡现象,理当特别注重。而《易》在这方面的许诺,也的确叫人充满希望。“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系辞上》四章) 易“观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  相似文献   

4.
冯淑娟 《东西南北》2013,(11):79-80
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需要用心、努力和坚持不懈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所谓“源头活水”,是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文学素养的积累更是如此。文学素养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依靠的是一种内隐式的学习,是依靠学习者主动内化知识的过程完成的。大多数文学素养高的人,都是心态平和的人,都是心胸开阔的人,因此要想修文学,必须先修心境。  相似文献   

5.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欣赏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东方之日》,古序曰刺衰也。毛公曰,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子非之,改为淫奔者自作。其实这纯粹是一篇男女恋爱之诗。那有什么君臣之关系呢?这首短篇小章,是一个男子自述其在恋爱中和情人的暗昧之私。诗章之法,两章叠咏。每章五句,十句换了三个字,而基本意思未变,亦衡水仲达所谓“重章共述一事”也。  相似文献   

6.
王悦阳 《东西南北》2011,(19):62-64
“我的一生就像在梦里一样,而且都是想都不敢想的美梦。现在在这里,也像做梦一样。”林青霞站在“香港书展”新协发布会的舞台上,笑靥如花。  相似文献   

7.
综观我国的历史,“穷德论”曾长期在道德论域占据主导地位.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再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乃至封建统治者力倡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我们均可看到“穷德论”倡导者的思想轨迹.总之,“为富不仁”、“安贫乐道”成为人们恪守的古训.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推行愚民政策,在自己大谋私利的同时,却要人们安于贫困落后,荒谬地鼓吹“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他们把贫困直接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挂钩,宣扬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可以说将“穷德论”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结果,不但弱化人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潇洒新解     
你要潇洒,我要潇洒,他要潇洒,大家都要潇洒,到底潇洒是啥?求助于字典、辞海,其解释大同小异。有两个意思。其一,有潇索、凄凉之意。杜甫《玉华宫词》:“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其二,把人的神情、举止、风貌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谓之潇洒。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晁充之《僧舍小山诗》:“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现在大家希望的潇洒,显然不是前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人称之为“艺”和“道”。中国文化里“道”与“艺”之间是“本”和“末”的关系,儒家强调的“下学而上达”相当于由“艺”而“道”,“为己之学”则是通过完美自身来达到人与天地的和谐。中国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包含了文艺、武艺、技艺,涵盖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生活层面广泛地享用“艺”的成果并深受“艺”的影响,“艺”既能提供享受又能为害于人,应用不好便适得其反。我们要遵循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传统精神,让“艺”为我们的养生、修心、审美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例如中医,应当从理念上弘扬“中和”之道,用中国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阴阳五行的理论框架去对比西医简单的对抗性的疗法,而不能把中医降低到艺的层面上与西医比拼。  相似文献   

10.
沈栖 《社会》1994,(12)
按照社会学家的普遍说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化家庭也应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说到“治家”,各家都有各家的一套,不会也无须统一,但是,注重子女教育看来还是一条“放之四处海而皆准”的“治家”方法。也就自然地想起了“家训”。 《易·家人》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也许是最古老的“家训”道义,剔除其封建正统的糟粕,取其“合理的内核”——父母像父母一样严管子女,子女像子女一样孝敬父母,长兄像长兄一样爱护兄弟,兄弟像兄弟一样敬重长兄,夫妇像夫妇一样“相敬如宾”,——如此这般,“家道”岂会不正?宋代司马光编著过一本《家范》(共10卷,19篇),据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所推崇的“家训”读本。其实,古人的家训特别多,给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1.
艰难情艳娓娓曲至——《诗经·周南·汝坟》欣赏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汝坟》,序谓道化行也。毛氏以为“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韩诗外传》以为“周南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归,其妻恐其懈于王事,因陈义以匡夫”。朱《集传》说:“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以上诸说,皆穿凿附会,因诗在周南,就伪讬文王之化。因不能解释“王室如燬”,就附会为纣政酷烈,君子行役。因“父母孔迩”,就望文生义——“勉之以正”,“陈义以匡夫”。如此牵强拟议,想像为说,很难园通全篇之意,  相似文献   

12.
邹玲 《东西南北》2014,(23):50-51
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2岁。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洗脑渖p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有人默默地把钱给挣了。  相似文献   

13.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 是力量的崇高.道家观念中的道便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属 性,因而成为崇高的对象,数量的崇高在于体积上的无限 大,而道便是如此,它“充满天地,苞裹六极”①,世界上任 何事物都在道的怀抱里,道是宇宙间第一庞然大物,力量 的崇高指拥有强大的威力,道的巨大力量也是任何事物 无法比拟的,它“神鬼神帝,生天生地”②,它道家心目中 的伟大造物主,是宇宙的主宰。从数量和力量两方面衡 量,道都是崇高的对象. 崇高作为主体感受是这样的:“它先有一种生命力受 到暂时阻碍的感觉,马上接着有一种更强烈的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4.
两人不知为了什么小事吵了起来。你骂一句,我顶一句,越吵越凶。这时,其中一个捋起袖子,发出“最后通牒”:“你敢再骂一句,我就……”省略号里的语,人们都清楚是什么意思。“通牒”一出,对方面临着一种尬尴局面:不骂吧,等于变相投降;骂吧,争吵就要升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往往是后  相似文献   

15.
如今无论谁家领小孩子学古诗,《唐诗三百首》都是必备之书.但各地的人,翻看“唐三百”,感受均不一样.西安、洛阳、成都的人,江苏扬州的人,北京大兴的人,常去黄鹤楼下、西塞山前、浔阳渡口怀古的人,常觉如临诗境. 唐的国家腹心,在长洛扬益一线.在唐人的文学地图之上,辽水辽土似是诗外之境,张若虚笔下,花好月圆之夜,海内春江处处明,但最后极写天地南北之远隔,用的是碣石潇湘;良人远征,音信断于辽西辽阳.  相似文献   

16.
近读黎子耀先生之《周易秘义》,觉得许多问题难以索解,须加讨论,才能明了。这里就先把我的一点意见写出。黎先生说:“《诗经》为阴阳五行之诗,”他是这样解释的:“关”字表示阴性,象征弓;“键”字表示阳性,象征矢,即箭。接着黎先生将这“关键”一辞的属性阐发。《诗经》的第一篇是《关睢》。《关睢》的第一章开头是“关关睢鸠”四字。这四字一般解释是:睢鸠是一种鸟,关关是它的鸣声。睢鸠在关关地叫,在黄河中的沙洲上。这两句《毛传》云:“兴也。”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以配君子。我看:这样的解释与理解“关关”,是合理与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刘墉 《东西南北》2009,(12):52-52
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说的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今天天气真好!”——这就是一句废话。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问候都包括这句话。每个人活在这个空间里,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就要说出来呢?其实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引申出其它更多的意思,包括心情好不好,想不想活动,支不支持我。于是乎,  相似文献   

18.
手工篇两则     
徐彩云  陈伟杰 《生存》2020,(13):0226-0226
七巧板真神奇!它像魔法师一样能千变万化。 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喜欢它。  相似文献   

19.
池莉 《东西南北》2012,(18):7-7
与1925年的周作人先生不一样,我并不是“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句景地”,也不是像陶渊明那样,桃花源里可耕田。现在我说的“平和”,与传统名士风度无关,与学佛参禅无关,与当今随处贩卖的“子日”无关。我的平和,是现世现实的,不是历史务虚的。  相似文献   

20.
雷电 《唐都学刊》2011,27(2):1+129-F0002,F0003
我的故乡,在西安城南不远处,此地方言,口音自喉腔发出,音重字正腔圆,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高喉咙大嗓子”是西安人说话的特点,两个人说话声音之高,往往像“打捶”(“打架”的西安话发音)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