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云 《社科纵横》2008,23(6):140-141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但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却屡见不鲜.深化礼仪教育,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既是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及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深化礼仪教育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提升人们的礼仪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2,(10):21-22
在冰城东郊的阿什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幢欧式4层楼房,这就是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999年,在救助中心开办之初,身兼首任主任的市收容遣送站长王国荣就提出了以下工作指导思想:“将救助中心办成一所融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解决流浪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的特殊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思想得到净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从组织形式来看,现代伦理教育可分为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和社会伦理教育。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家庭伦理教育是基础,学校伦理教育是主干,社会伦理教育是外部条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家庭伦理教育方针、学校伦理教育方针和社会伦理教育方针的一致性现代伦理教育的方针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无论是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还是社会伦理教育,都是以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格为根本宗旨的。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和社会伦理教育在各自领域的实践中都贯穿共体现了这个价值目标,这说明…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在离异家庭中学生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了及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子女的独特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对此,教师应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创伤,关心这些学生,使他们能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学校应赋予这些孩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教师与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共同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校、家庭是办好教育的三大支柱,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认识.作为幼儿园,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提高办学水平,往往很难奏效,必须要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之一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许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形体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  相似文献   

7.
麦佶妍 《探求》2009,(2):58-6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出现了脱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错位。为此,作为政府有义务也有可能为提高父母的素质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而作为父母要顺应时势正确处理好养与育、成才与成人、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言教与身教、期望与现实等几个关系,努力探索城市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威 《社会工作》2016,(6):3-24
欧洲大陆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与众不同,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多个基本概念并存以及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取向.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概念并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教育学最初作为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职业分支领域,是对家庭日益弱化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而社会工作最初作为面向成人的救助性工作和福利服务工作,是对家庭日益降低的社会保障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历史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是分开发展的、成为两个不同的职业分支领域.社会教育学发展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它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当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已趋于交汇和融合,但同时保持其各自独特性.两者的共性在于:个体和家庭的社会化任务由社会和国家承担、两者均致力于减少社会困境.对两者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也显示出: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色彩和取向,当然这一取向基于对现代教育学和广义教育(而非狭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余泽娜  刘尚明 《社科纵横》2011,(9):64-66,70
当前中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心向学、追求享乐,沉迷于网络及游戏,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三重缺位。要解决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能力素质,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能力素质是指个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和艺术.能力素质由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人际协调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等构成.能力素质既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而引导了对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形成了对实践型、专家型、创新型、和谐型和复合型人才类型的需求.每个人都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大环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一是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二是要善待自己.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年深圳流动儿童调查数据,从学校性质和生命历程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在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上的差异性,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已出现群体分化,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占优,但民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上占优,小学段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优于初中段.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不乐观,其城市文化融合水平低下,农村文化纽带坚韧;城市人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较低,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份认同度较高,认同模糊问题突出;与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较小,与本地儿童的社会距离更小.总的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存在复杂的正向相关,拥有资本禀赋越多,社会融合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清平  薛新娅 《社科纵横》2008,23(9):143-144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在中国表现非常突出,其治理需要大学生自己、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采用一种创新的、系统的对策体系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陈绍斌 《社科纵横》2009,24(1):106-107,110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最广泛的德育实践。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作力。  相似文献   

14.
赵澜波 《社科纵横》2008,23(6):151-153
家长教师协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织机构,是家长通过加人组织来实现参与的一种途径.在中国逐步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公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公共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每个公民都在关注和自己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教育.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应主动作出适当变革.通过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建立起"我们共同的学校"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社区,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运行机制,保证家长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多数破坏行为、许多盗窃案和相当一部分行凶抢劫案都是青少年所为.从事犯罪活动的许多青少年似乎都面临着多数年轻人、甚至成年罪犯所没有遇到过的特殊难题.少年罪犯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难以达到学校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许多人家庭不睦,而且多半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和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市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与流动农民工家庭儿童的课余世界进行田野对比考察发现:城市父母注重以家庭、 学校及培训机构三者相结合的文化逻辑方式对儿童进行"协作培养",而农民工家庭由于缺乏竞争性文化资本,只能以"散养"的方式任由子女"自然成长";乡村流动儿童受到了学校主流教育和"影子教育"的双重排斥,并在其获得的弱势教育和社会阶层固化之间构成了因果逻辑关系;"影子教育"维持和强化了城市儿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间接固化了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断裂状态;文化资本与"影子教育"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动“社会教育学”领域的建立与发展,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华仁工作模式。本文以“华仁模式”为例,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功能定位、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在界定基本概念并阐述“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关系之后,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华仁模式”的主要特点:应对隐性社会问题、理论基础、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反思性视角、本土文化视角、对专业性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并分析“华仁模式”对国内丰富和发展社会教育学领域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靳翠梅 《社科纵横》2014,(10):166-16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普遍的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共识。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观方面主要有心态、人格、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认知的缺乏、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专业和就业教育的缺失等。相应的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应该从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和择业观;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家庭应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父母应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应加强专业设置,同时完善大学生素质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为例,以中国和德国为观察视角,分析和思考"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立法的社会教育学思想基础."社会教育学"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是应对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教育"、"成长与发展"、"社会化"问题以及支持和辅助其核心成长环境(家庭)的重要专业领域."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领域的立法首先需要建立社会教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流浪生活并非儿童成长中必然具有的现象,而是从社会、政府、社区、家庭、学校以及各种有关机构本身,或者彼此相互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或者是本身的功能失效造成的.儿童放弃其应有的社会角色而选择具有越轨特征的流浪行为,是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