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及其有限消解丁光清,孟修祥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现实人生悲剧。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政治中心贬入南荒僻州。《新唐书》本传说他在那里“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因而,他被贬南荒以后所有诗文创作是我们认识柳宗元...  相似文献   

2.
汤军 《江淮论坛》2004,(6):127-130
柳宗元是一个坚定的儒者、理性的思想家,但其诗文却呈现出浓厚的佛禅意趣。中唐时期佛禅兴盛,柳宗元自幼好佛,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后,更加崇信佛禅。受佛经禅理的浸染使其诗文呈现出超脱尘世的意念、任情山水的意趣和淡泊空灵的意境。本文通过对柳宗元诗文这别样的人生意趣和审美追求的探讨,从而真正认识柳宗元诗文丰赡的思想情志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方报纸,柳州日报多年来致力于对柳宗元研究成果的传播,特别是该报的副刊专门开辟了文史版,设置了专门刊载此类文章的“柳园絮语”专栏,既发表了大量的本地柳学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和研究心得,又刊登了不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为本市的柳学爱好者、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信息.据初步统计,从1993年1月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在这四年半的时间里,柳州日报副刊共发表各类有关柳宗元研究的文章150篇,对柳宗元的诗文、历代对柳诗文的评论、柳宗元诗文的考证、柳宗元哲学思想、柳宗元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其中不乏佳作名篇.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本地柳宗元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本文特对柳州日报副刊近五年来发表的关于柳宗元研究的文章进行一些回顾和综述,以期对今后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有"和圣"之美誉,柳宗元在多篇诗文中对其人品、思想赞誉有加。柳下惠的"三黜"经历与柳宗元长久贬谪南荒具有相似性,这引起了柳宗元情感上的共鸣。柳宗元思想也多承柳下惠而来,如"和"、"仁"等就是如此。但特殊的外在环境和独特的诗人个性使得柳宗元在接受柳下惠思想之同时,又有所发展,因时制宜的求变思想与"和"之思想相辅相成,构成了柳宗元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张维 《社会科学家》2005,(6):175-179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在柳州度过,无论他当时怀着怎样的心境,他留给柳州和柳州人民的,不仅仅是"生能泽其民"的一般意义,更重要的是,柳宗元当时矛盾而复杂的心情,成为历代迁客骚人吟咏柳州的两大主题.即一方面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典型的贬谪心态的流露,另一方面以柳宗元"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作为人生目标.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粤西三载"中,明代文人吟咏柳宗元和柳州的诗文作品的解读,探讨明代迁客骚人对柳宗元和柳州的基本认识,以说明柳宗元与柳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在柳州留下的诗文作品是人们了解柳州最直接的材料,甚至可以说,柳宗元代表的就是柳州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柳宗元,首先以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而著称。文学史上的柳宗元,在散文和诗歌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诗文大多于潇湘所作,不少名篇为千古佳作。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临终之前,他把全部遗作寄到连州好友刘禹锡那里,烦劳代为编集。禹锡受托,精心编纂,以得《河东先生集》传世。有人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他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爱好。拙文仅就毛泽东与柳宗元的诗文关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一生的活动,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和评价柳宗元的哲学思想,不能不涉及他同佛教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对柳宗元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看法已渐趋一致,然而对他与佛教关系的分析仍颇歧异。如何看待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已成为正确评价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柳宗元是否信佛?这要实事求是地考察柳宗元的言论行动,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根据现存的文集,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诗文共六百多篇。我们粗略统  相似文献   

8.
骆正军 《船山学刊》2009,(3):133-135
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期间的心态主流为“无悔”,十年“炼狱”,使柳宗元的思想更加成熟、笔力更加雄健、知识更加广博、灵魂倍加净化。他虽然无奈于世事,却痛定思痛,运用手中的如椽巨笔,写下了近500篇诗文.为后人留下可资借鉴的、光泽璀灿的思想财富,因此而无愧于生民,无悔于人生。永州的十年,可以说是柳宗元“无奈的十年、无愧的十年”。更是“无悔的十年”。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生活的时代,正值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盛唐景象已成昨日黄花之时。作为一名积极人世的思想家,柳宗元希望在自己的仕宦生涯中能有所作为。他“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柳宗元集》卷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中华书局1979年1O月版。以下引自该书,只注篇名),曾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的永贞革新运动之中。政治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虽然身遭贬谪,依然心系国事。而且这种政治遭遇和贬所的环境,更促使了柳宗元在行为上和情感上与下层人民的接近和勾通,更促使了柳宗元去积极而冷静地对社会政治进…  相似文献   

10.
杜纯梓 《云梦学刊》2004,25(4):113-114
柳宗元谪居湘浦,愁肠百结,孤愤难遣,写作了大量诗文以托物咏志,发抒心中块垒。他的诗文中常常使用一些方言土语,后世读者往往不明其意,而作雅言通语而强为之解,失之甚远,现选录几则试析之。  相似文献   

11.
寓言的发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便出现了这一别具风格的文学样式。但是自先秦以降,由于种种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寓言这种文学样式并末获得较大的发展。直到唐代柳宗元的寓言问世之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柳宗元是唐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和现实主义散文家。由于仕途上的坎坷和长期的放逐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这对他回后的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柳宗元一生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其中的寓言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柳宗元寓言吸收先秦寓言和印度寓言的创作经验,结合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深受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辞赋是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屈原的"美政"理想是柳宗元政治上孜孜以求的目标,屈原的学术思想是柳宗元自然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屈原的执著意识是柳宗元坚持操守、不入流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因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中唐优秀诗人。他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在政治上是盟友,诗文创作上是文友,生活道路上是挚友。一、志同道合,仕途坎坷,矢志不渝起初,柳宗元在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中进士,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迁蓝田尉;任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805)擢升礼部员外郎时仅33岁。他怀着“励才能,光功力,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创作也对山水散文的成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贬谪期间,为了排遣胸中郁结着的苦闷,他们纵情山水,栖身自然,写了很多著名的山水诗文。作为终身密友,虽然他们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文章风格却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15.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他人生历程中一次重大转折。由于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他转而倾身文学,实现了"立言"的人生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本文论述了永州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柳宗元完成人生超越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代名相裴度为中唐时代缙绅羽仪。在柳宗元一生交游的二十多个河东裴氏人物之中,裴度与柳宗元关系虽然不算密切,但他对柳宗元的命运影响之巨,世人不察。围绕与裴度交游的其他相关人物,如程异、刘禹锡、武元衡、裴垍、吴武陵等,可以探析裴度对这些人的态度,从中发掘裴度与柳宗元以及柳宗元同这些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更好地解读柳宗元晚年的政治生命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时柳宗元的寂寞境地和接受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宗元在唐五代时的传播接受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这是一个寂寞的时代;当时诗文流传的处境、审美趣味的转变和他自身的人生遭遇是构成寂寞境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新国 《船山学刊》2009,(2):143-145
柳宗元从小资质聪明过人,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内外皆方,棱角分明,见事风生,敢作敢为的性格。被贬后,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张扬的个性开始转为内化,由当年的血气之勇走向了智慧成熟,走向了恭宽谦退。但由于他刚健心性的根深蒂固,仍然没能实现他自己所设计的“方中圆外”的理想个性。所以仍然写出了大量揭露现实、抨击政敌的诗文。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但他又自称“自幼好佛”,并且“求其道积三十年”。对于这一“矛盾现象”,学术界众说纷法,莫衷一是。佛教在唐代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柳宗元能够正视这一现实,并从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求其道”,既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待一种社会存在(包括思想的存在)所应持的态度,也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丈生活的组成之一。一柳宗元“好佛”,大致经历了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前后达三十余年。好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