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社会化与第一人格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人的社会适应过程,亦即“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学习社会的规范、价值、道德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或群体规范,形成独立的人格。从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过程看,人格的发展人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和独立人格阶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基因与人格——试述基因为人格特征的原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与人类行为和人格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将两者贯通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更深层地揭示人类行为的生物及社会起因。基因的天性是自我保存和延续,基因的表达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进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习性。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基因,也具有天性(基因决定)和习性(环境影响)成分,而对行为的概括性描述维度,即人格结构也既受遗传的影响,又因环境而异。大量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既支持了基因对人类行为以及人格的直接影响,也同样表明了文化环境对行为和人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杜春华 《天府新论》2006,(4):112-114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近年来表现出众多特征。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外部条件、内部需求及文化环境渠道三大因素。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交汇、融合过程中,推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生鹏  陈刚 《学术论坛》2002,3(6):162-165
青少年亚文化是主文化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 ,由于其主体———青少年亚群体的不稳定、不成熟等特性 ,使其又具有很强的离心矢量。青少年亚文化如果不能在主文化的引导之下良性发展 ,就会同社会所提倡和要求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文章具体分析了青少年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人格塑造、犯罪行为诱发和犯罪特点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生活,也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同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其本源,是大众人格的日益现代化.在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促进其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青少年而言,作为当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生活追求方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实人格失范是在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性和中介性的环节 ,这种失范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由于当代中国多种文化模式、价值体系、经济结构的多元并存和相互冲突 ,造成了中国普遍现实人格失范现象的存在。克服现实人格失范的思路在于优化社会环境 ,形成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根本途径在于制度调控、精神调控、价值调控。  相似文献   

8.
文化具有人格特征。人是文化的生物。人类文明每发展一步都离不开文化的启迪,同时人又将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境地,文化对人的设计功能: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格表现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化塑造了个体人格,特定人格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个体人格是特定文化塑造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与发展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柳潇  曹清燕  周紫薇 《理论界》2005,(11):111-112
从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过程和结构看,道德人格教育实践应改变绕开道德自我的现状。道德自我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及其关系创新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心理这块土壤里闪现的思维火花。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许多鲜明的特点,如: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强烈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性和情感不断发展等等。这些心理特点,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引导、充分交流和积极教育。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1)创造性人格是基…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早的基地,父母则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事实证明,青少年社会化的正常程度和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率呈正相关,构成家庭中的各种因素之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道德品行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其中亲子关系对其心理发育、人格形成、情绪完善以及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教养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 成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背景相互作用 的结果。体现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积极的、能 动的反映,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其行为常带 着情绪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他们一般不具备 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因此,他们的犯罪心理不但 可以预防,也较容易在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下 实行良性转化。依据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分析, 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预 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道德人格不健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目前,青少年的道德人格主要存在偏执、叛逆、两面、依附、自恋等问题.要解决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合力作用,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魏荣 《学术界》2004,(6):191-193
青少年在成为网络社会主要成员的过程中暴露了明显的人格缺陷。我们要确立网络社会道德的主导性价值体系 ,紧扣学校教育环节 ,优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张白茹 《学术界》2005,1(5):208-212
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是青少年道德行为赖以形成的“德育场”,社会环境则决定着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以学校为基础,以现实为维度,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充分实现青少年德育环境因素的功能耦合与提升,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异化与理想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也称个性,在心理学中是指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是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上,在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尤其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繁荣,物质丰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也惊异的发现,许多人变得个性单调,情感贫乏,没有信念,耽于物欲,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整个人格发生了扭曲。人们本能的呼吁传统人格的回归。然而,传统人格就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吗?市场经济时期的现实人格有无顺应时代需求,促进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演进过程,也是在一定制度环境下的生长过程.制度环境既包括经济、政治等制度,它们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治关系,影响和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方向,也包括文化制度.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通过文化制度这一中介实现的,文化制度直接主导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人格学的代表,林顿主张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既具有与社会价值体系一致的"基本人格",又具有反映身份群体价值的"身份人格",但总体上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拒斥社会对人的奴役,注重个体人格。林顿突出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铸造作用,别尔嘉耶夫则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前者注重外在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后者注重人的内在特质;前者注重对当下社会人格的具体描绘和阐释,后者则注重个体人格的独立和养成。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第三届青年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4至1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就四川青年的特点,思想现状与教育,大学生的心理结构与社会化问题,青年文化特征与文化市场管理,青工特点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团干部的时间结构与农村团的工作,青少年家庭教育,人格因素与青少年犯罪防治以及社会环境与世界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