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上不文明行为、不健康行为、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日渐增多,给学生、学校和社会构成了现实的危害。要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必须采取加强网络法律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学校管理等多项措施,整体部署,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上行为习惯,杜绝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网络应用状况、网络文明状况以及网络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并就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的网络优势,建好用好校园网资源;第二,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提高广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第三,要相信学生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也应注意对个案的分析和引导;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第五,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网络轻信是指网络交往中错误的、过分的信任思想和行为,是轻信在网络中的延伸。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青年学生心理不成熟等原因,青年学生的网络轻信日趋增多。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开展网络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青年学生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5):73-76
网络犯罪心理具有普通犯罪心理的共性,又具有网络犯罪所具有的特性,包括自我实现、猎奇、贪图财利、报复泄愤、政治目的和侥幸等六大心理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都是此种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构建网络犯罪心理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元角色的共同参与:第一,国家首先要构建其良好的网络犯罪预防的环境基础;第二,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第三,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个人要加强对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犯罪预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相信终会迎来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包括加强制度建设 ,创造安全、舒适的网络运行环境 ;加强引导 ,注重网络阵地建设 ,用健康、文明的思想和舆论去开展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发挥网络优势 ,组织丰富多采的科技文化活动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拓展学生工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增多:网上交友的欺骗性,网上抄袭的侵权性,网上黑客的犯罪性。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样的,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纠正并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社会要加强立法和约束制度;学校也要从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两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从他律转向自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生态系统的文明要素包括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遏制不良网络文化,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是全世界的人共同面对的一件事,社会、政府、产业、社会消费者都必须成为网络健康生态的建设力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逐步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对之加以健康引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通过优化网络环境来减少或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网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张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介入网络,加强对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帮助、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老师要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入手,积极帮助学生从网络不健康的道德体系中摆脱出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当前信息社会条件下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种种消极影响的一种积极探索,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按照教育首位、倡导主旋律、立足服务的原则,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制度建设、法制宣传和文明建设,以期构建起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实践能力是医学生生态素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确立生态思维模式、倡导生态行为方式和构筑生态心理预期。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要加强生态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夯实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基础;深化生态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找准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切入点;营造校园生态实践氛围,优化医学生生态实践的育人环境;强化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拓展医学生生态实践的社会空间;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完善医学生生态实践的法制空间,不断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形式,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影响。加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研究,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培训学生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是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不应沉溺于网络型和娱乐休闲型,需要加强科学的质疑、创新和研究等形态的深度阅读和古典阅读。图书馆应加强阅读引导,培育科学、愉悦的阅读氛围,以促进阅读传统经典为主轴建设校园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大学生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本文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认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行为不足。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的起因,并试从加强理论修养,端正价值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合格公民;健全参与制度,疏通参与渠道;积极投身实践,勇于承担使命4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学校中,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探索党建和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的基本逻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虽有所了解,但是还不全面;生态文明意识虽觉醒,但是尚不健全;生态文明行为虽开始养成,但是仍存在缺位。鉴于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高校应该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制度约束和观念引导,营造大学生生态化生存的校园"小生境",全面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7.
浅析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政治文明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 ,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状况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状况,深入探究并思考其政治心理的双层特点,并站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认知上的认识模糊、认识偏差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进行政治心理的有效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对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利用等途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着重从制度建设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制度作为政治文明发展的载体,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着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创新模式,公寓社区班以宿舍基础文明、宿舍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宿舍基础文明和宿舍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的自治自理,实现德治、法制与文化、教育与管理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培育学生“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勤劳坚毅、团结协作、和谐包容、健康向上、博学笃实、敬业创新”优良品性的预期目标,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