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畲族,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全国约36.8万多人,广东仅有3千多人,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居住在福建等省的畲族同胞则流传着:“当初出朝在广东”,“广东路上有祖坟,进出蓝雷盘子孙”等历史故事和歌谣。因此,其它省的畲族同胞对广东畲族居住的地方,特别是粤东凤凰山怀有向往的心理,认为广东是他们远祖的发祥地。全国各地的畲族不分地域、不分姓氏,共同崇拜同一远祖,“盘瓠”(盘护或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闽、粤、赣、浙、皖五省的部分山区,居住着一个叫畲族的少数民族。他们早在七世纪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从明代起陆续迁移到闽东、浙南等地。全国的畲族约有二十五万人(据1974年统计),以福建、浙江两省居多。福建约有十三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福安专区的几个县内。浙江约有十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温州、金华两个专区的十几个县内。一般说来,畲族以务农为主,村屯不大,星散在汉族之间。  相似文献   

3.
畲族,又称"山哈"或"山客",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是我国东南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及福建、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多数与汉族杂居,人口为709,592人(2000年)(55%在福建(38万),27.4%在浙江(17万),12.1%在江西(7万多),4.2%在广东).江西畲族人口有7万多,约占总畲族人口的12.1%,是江西省唯一具有聚居性质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 福建畲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分布大势已趋稳定,并呈现出区域特征,而作为畲族社会基本组织细胞的畲族社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学者依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将福建畲族分作四大板块,大致勾勒出福建畲族的地域特性。 位于闽西永安市的青水畲族,由于历史上迁徙路线的特殊性和所定居区域汉族地域性文化影响的差异,显现出自身的特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宗族观念在青水畲族民众思想观念中的积淀。这种宗族观念既受汉民族宗族思想的影响颇深,又是畲民族情结的隐性表露。 作为一支脱离主体群落的散居畲民,青水的钟姓畲族几百年来始终以一个完整的群体生活下来,严密的宗族社会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尽管语言、服饰、习俗等民族特征已不显著,但是民族的认同感一直未变。  相似文献   

5.
畲族医药民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民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有其独特的医药民俗。福建、浙江两省的畲族又有其别具一格的医药民俗。  相似文献   

6.
畲家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居在浙江、广东、福建等省边远山区的畲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俭朴,民风敦厚,有许多历代相沿、久积而成的习俗,尤其是畲族人民的婚嫁风俗,更是别具一格,饶有风趣。  相似文献   

7.
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宁德畲族文化作为中华畲族文化的主源头之一,在团结与凝聚当地和国内外的畲族同胞,增进人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和现实了解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它与聚居区内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相映成趣,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价值与产业价值。但近期以来,该地畲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逐渐失传的现实危机。抓紧实施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遗产系统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对于继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有畲族3200人(1982年),占全国畲族人口的0.87%。广东畲族人口少,且居住分散,除粤中及粤东诸地有几处以乡或村为单位的聚居地外,大多散杂居在其他民族中。但广东畲族却被视为畲族中的老大哥。畲族族谱及民间相传,广东潮州市凤凰山是畲族始祖的居  相似文献   

9.
主持话语:明清以来东南地区的族群关系、族群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学界已有不少论述,本期两篇文章对此作了有益的新探讨。麻建敏副研究员的《福建畲族妈祖信仰调查》,结合自己的田野考察和前人的文献资料,针对福建畲族族群在明代以后大规模迁移到汉族地  相似文献   

10.
旧社会对畲族人民“三不准”,一不准上学读书,二不准住平原,三不准造楼房,盖瓦屋。因此畲族的历史文化年久失传。《盘古歌》亦称《龙皇歌》、《高皇歌》,在畲族民间流传甚广,但无完玉。一九七九年印发了《征求意见草稿》,征求了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一百多位畲族同志的意见,作了两次对照整理。最近又征求在中央民族学院干训部学习的福建、浙江两省同志的意见,作了第三次修正,并对某些不能译成汉文的畲语词汇,用国际音标及汉文注释音、义。歌名按畲族人民习惯用《盘古歌》,但不同于专指盘古开天传说的民歌《盘古歌》。  相似文献   

11.
地处福建东部的宁德市,明清以后逐渐成为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全市畲族人口近19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据考察,解放前由于相对闭塞、独立的生活空间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这一时期的畲族语言总体上体现出"畲〉汉"的双语形态;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化及向平原地带的迁徙活动,使目前的畲族语言呈现出"汉〉畲"的双语形态。我们应从保护畲族语言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明与畲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明代以来,畲族开始大规模迁移到汉族地区,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汉族地区的民间俗神、世俗化的各路尊神进入到畲族的信仰世界.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地处海边的厦门钟宅畲民接受妈祖信仰,开始供奉妈祖神灵.清中期以后,闽东靠海的个别畲族地区也出现了妈祖信仰.此外,在福建山区也发现畲族妈祖信仰的例子.受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畲族的妈祖信仰偶发因素较多,传播面不广,一般而言,畲族信奉妈祖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于畲族的历史(包括民族起源、迁徒、经济生活、政治斗争、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虽则在清代的广东、福建、浙江一些地方志及以前少量汉文书笈记载中,有过只语片言附带的叙述,但谬误不少。凡此种种,都给研究畲族的来源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畲族的历史,和其他各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起源、形成发展、迁徙的过程,它不是某个民族的“干支”。畲族人民世世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七言诗句)是  相似文献   

14.
畲族不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古越人的后裔白廓在畲族来源的争论中,主张畲族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古代越人后裔,是其中主要的一说,集中地表述于蒋炳钊先生《畲族史稿》有关章节中。本文分析其土著说根据的失误及相关的悖见,指出闽粤赣交界地区有越人后裔的土著族,但不是畲族,...  相似文献   

15.
畲族自称"山哈",意思就是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福安、浙江景宁等地,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那里峰峦耸立,景色如画,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近800座。畲族人喜欢过世外桃园、农耕狩猎的生活。景宁到处是深山老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怪不得畲族先人会将家园选在这个满目青山绿水的地方。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从唐代始,景宁就已种植茶树,景宁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种植历史。  相似文献   

16.
福建畲族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水平,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促进畲族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针对畲族的历史文化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改善其文化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农村的自然条件,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发展畲族教育,投资很重要,但改变教育观念、办学现念,以促使教育体制改革跟上乃至超过经济改革的步伐,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清代福建畲族山区的社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文献、正史、碑刻、地方志、宗谱等资料可以推证清代福建畲族山区的社会治理。清政府对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民族散杂居区域畲族乡村所采取的政策,不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羁縻之术”,而主要从登录畲族乡村户籍入手,并通过各级官员的具体行政实践,实现对畲族乡村的社会治理和政治控制。  相似文献   

18.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体育,畲族民俗体育民族风情浓郁,客家民俗体育宗 族性特征明显,庙会阵头体育充满仪式的神秘感。新常态下,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面临多重困境,很多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项目不 断消亡和异化。福建特色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路径主要有:唤醒民众文化自觉;扩大群众参与基础;建立民俗体育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9.
茶之道     
欧阳球琳 《老友》2010,(10):17-17
我小时候有一半日子生活在外公家。外公是畲族,外号"茶壶",一生嗜茶如命。据说他的祖先是种茶、制茶能手。他家从福建汀州府武平县梁山迁来江西庐陵  相似文献   

20.
畲族发祥地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闽浙赣深山峡谷中,居住着数十万畲族同胞。关于畲族最早的发祥地问题,民族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目前为止,大致上有蒋炳钊教授的“闽粤赣交界地区”说,施联朱教授和徐规教授的“湖南武陵地”说,费孝通教授和张崇根先生的“淮水流域说”,陈元煦教授的“福建土著”说,以及笔者的“潮州凤凰山”说,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