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反映在农民的收入上。增加农民收入,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是搞好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2004年,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创1997年来新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改革十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九十年代要进一步调整好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深化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改革,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价格运行机制。 一、农产品价格放开后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14年的农产品价格改革,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特别是在放开农产品价格后,生产、流通秩序和竞争原则未能同步发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1、产销行为不规范。没有合同或合同约  相似文献   

3.
李明亮  李艺 《上海统计》1997,(4):6-9,3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产品的价格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农业主要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调控能否保持其稳定增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通过调节供给和需求,从而引导生产.但是由于社会经济非常复杂,导致了价格与生产或供给关系在不同环境中存在多样性.第一种情形,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有效,价格是制约生产或供给的主要因素,如果价格上升,则生产快速发展或供给不断增长;第二种情形,生产或供给对价格的调控反应很迟钝,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力度很小;第三种情形,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力度呈显著的递增趋势,随着价格的不断涨落,生产或供给对价格的反应越来越明显;第四种情形,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力度呈显著的递减趋势,当价格不断上涨时,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小,即价格对生产或供给的调控功能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跃上新台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价格也呈现出全面上涨态势。因此,对2004年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对2005年农产品价格走势作出初步判断,对于指导我市农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崇 《青海统计》2009,(3):35-36
据全省630个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但价格指数逐季回落,个别品种价格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08年,我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14.93,比上年上涨14.93%。但分季度看,我省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从三季度开始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132.97,二季度138.14,三季度121.55,四季度114.93。分品种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促进农民增收“一号文件”。各级党委、政府更坚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农民收人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是农副产品价格,二是生产资料价格。2004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然而,今年农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如:小麦平均售价1.68元/公斤,同比上涨9.1%;玉米平均售价1.00元/公斤,同比下降16.2%。农资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带来多大影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我区种植户中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价格和CPI是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新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基本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产品价格变动只有在非农产品价格相关因素的作用下才显著影响总体通胀率和CPI,但不能依靠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从中长期看,应有效地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个农民的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张梁  谢俊  罗红 《四川省情》2005,(11):38-38
以价格手段进行的欺诈,并不是依赖于价格本身,而是以价格为基本手段,对与价格有关的质量、数量、技术标准、售后服务等真实情况进行隐瞒或者捏造,使交易对方产生误解与之进行交易。表现形式价格欺诈行为表现形式多样。1、价外馈赠问题。具体有3种表现:(1)不写数量,如“买TV送VCD”、“买冰箱送台灯”等;(2)不写品名,如“买一送一”、“买100送40”等;(3)模糊品名,如“送精美礼品”、“送礼包”等。2、市场最低价问题。有4种说法:全市最低价,全省最低价,全国最低价,全球最低价。确认其欺诈的性质,要从“宣称范围与实际调查比价范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1990年以来,专家学者一直强调我国的问题不是农业问题,而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又以农民为首,然而所有文件的排序都是农业、农村、农民,很多文件是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品种、品质的提高,认为中国和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存在的问题是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价格波动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损失的增加。但是随着价格波动幅度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主动的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以便抵消较大幅度波动的不利影响。“保守策略”向“调整策略”的转变意味着价格波动引起的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失可能存在门阀效应。利用197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随机前沿方法,文章实证研究证实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非线性影响,认为传统的研究可能低估价格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永美 《上海统计》1996,(11):25-28
“求医问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老病死。党和政府一直很关心这项工作。但是,事情并不尽如人意,目前药品生产、市场、价格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医疗费用改革后,职工医疗费从“公家”全包转为“公”、“私”双方共同负担,并且逐步加大个人负担的份额。面对着不断上涨的药价,有些病人感到窘于支付时不禁要问:“这药价涨得越来越离谱,实在教人看不懂。”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价格机制 力促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结构调整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需求,而价格是市场供需状况的“晴雨表”,是调节供需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价格工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一、价格杠杆在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价格是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利益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动力,价格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当前在结构调整中,山西省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要实现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9,(8):45-45
7月份,青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3%,已连续3个月下降,并且降幅继续扩大。被调查的十大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现出“五涨五降”格局,其中,饲料、产品畜、化学肥料、农用机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下降2.9%、30.7%、10.9%、2.5%和0.8%;农用手工工具、半机械化农具、机械化农具、农药及农药械和农业生产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1%、1.8%、4.4%、4.4%和13.9%。  相似文献   

14.
武慧云 《山西统计》2001,(10):11-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经济领域已占主导地位。价格监督形成了政府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网络,价格举报工作也逐步成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价格行政执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价格举报工作的特点及作用 价格举报是开展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价格监督的有效形式。《价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按照举报来源分类,价格举报可分为来电、…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药生产经营和价格管理基本上是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中央和省两级定价,实行单一的出厂价格,不搞“双轨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搞活农药生产和流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不少省、市对农药经营和价格管理采取了一些改革措...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价格变动关乎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农业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农产品价格预测这一问题,文章先后建立了指数平滑模型、ARIMA(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基于二者的组合预测模型,并结合2011-2015年西安朱雀市场胡萝卜的月度价格数据,依据所建立的三个模型应用SPSS等相关软件对未来短期胡萝卜价格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组合模型比单个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是一种有效的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丁琳琳  孟军 《统计与决策》2016,(15):143-145
猪肉价格波动是近30年我国“猪市”常态,对市场各方利益主体影响重大.文章结合真实的猪肉市场表现,改进传统的蛛网模型,对我国猪肉供给、需求与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调节影响猪肉实际交易价格及其远离均衡价格的程度,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和波动形式的复杂性,并提出通过改善猪肉市场信息的完全性和竞争的完全性,按猪肉生产节律和价格波动规律科学干预,利用好市场调节功能,以减缓猪肉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农产品价格变化特征 1、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政策背景.建国以后的头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禁锢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农产品价格完全掌握在国家的控制之下,除了1952年作过一次调整外,此后的26年间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资价格的涨跌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本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落实效益,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固原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固原农资价格同比上涨40%,上涨幅度之大,创历史新高,被调查的十大类农资项目全部呈上涨态势,且价格增幅都在两位数,其中化肥、产品畜、饲料三大类涨幅超过40%,成为推动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化肥上涨48.5%,拉动总指数上涨12.2个百分点;产品畜上涨87%,拉动总指数上涨7个百分点;饲料上涨48.8%,拉动总指数上涨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陈晓华  刘慧 《统计研究》2015,32(10):47-55
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是减少我国资源错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手段,当前外需疲软和生产技术升级诉求会对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在构建劳动力价格扭曲新型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描述性统计和实证检验双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首先外需疲软有助于缓解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价格扭曲,而技术革新则会加剧劳动力价格扭曲,二者合力表现出一定的相互抵消关系,因而在当前外需疲软背景下,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其次我国补贴政策的效果有悖政府补贴的初衷,表现出一定的“补贴悖论”,应重新审视和优化中高技术企业的补贴机制,发掘补贴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正向功能;最后融资约束和投入产出效率提升对多数企业劳动力价格扭曲表现出一定的“中性”和“不敏感”特征,规模经济则会显著加剧内资制造业劳动力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