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请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法等来表述思想而产生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其语言迁移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诸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遣大量的听、说、读、写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减少语言迁移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篇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词汇、句法、信息结构特征和人际功能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新闻语篇的语言特色,揭示了其语类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所收集的部分中英文广告语篇进行分析研究,试探讨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差异在广告语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差异看汉英的语言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文化和语言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汉、英语言在词汇空缺、词汇联想、句法层 ,以及语域层等四方面的文化及语言差异 ;说明了文化习得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种文化相互冲突的背景下,任何广告都不可能仅仅是商业操作,它在传达商品信息的时候,也负有文化传播的使命。对不同的中西方广告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中西文化的差异,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英汉语词汇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 ,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 ,英语词汇客观明晰 ,词丰义微 ;汉语词汇主观概括 ,词约义富。语篇上 ,英语衔接严谨 ,诉诸理性 ,语篇较长 ;汉语连贯紧凑 ,诉诸意象 ,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权势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并且成为当今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选取了网络上很受欢迎的《搜狐北京播报》—张朝阳对孙俪的采访作为研究对象,从句法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此音像资料,探讨权势现象,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和欣赏此类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8.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词汇方面简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和体现在词汇上的社会文化特征 ,并阐明了它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马丁等人提出了语篇语法隐喻这一概念,韩礼德对此一直没有明确地表明其观点。本文作者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语篇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指出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具有展开语篇、衔接语篇和帮助语篇实现语域一致的语篇功能,以期对“语篇隐喻”概念提出作者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英语写作是英语言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反映着西方所特有的语言结构模式和文化思维模式.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普遍受到母语文化干扰,写作成绩仍处于低谷,本文将从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分析英、汉语差异性,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文化干扰,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2.
两汉之际封建士大夫逃逸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莽秉政以降 ,士风大转 ,封建士大夫群体中的隐逸之风浸盛。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基因 ,隐逸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意味的生存方式、生命理念与追求。本文对两汉之际隐士作一个系统的量化分析 ,进而得出仕仍是中国士人生命的基调 ,退隐只是针对于出仕的挫折而兴起的一种暂时性生活态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汉英间存在很多文化差异,隐私和敬语谦词可为体现。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差异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鲁迅在心态上有着诸多方面的契合,然而历史上的鲁迅和庄子向人们展示的却是截然相悖的姿态。就二人心态的契合和姿态的悖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3部分阐明了英语时间与时、时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某些语言在时与体之间的特征多么相似,但它们的运用仍有其自己的特殊含义。文章分析和比较了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时间与时、时与体的各自表现形式,由此剖析了时与体的本质区别及内在的相互关联;着重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学习现在完成体时遇到的困惑,从而表明了母语对学习外国语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必然处于社会大背景中的某一文化环境,大学生的成长不能脱离一定的文化环境。文章研究了文化环境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并探讨了文化环境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看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以自由为核心的“消极面子”概念,对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现象作对比分析后可见,就Brown和Levinson的“消极面子”概念而言,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存在着较大差异,无法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8.
中日社交语言文化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始于称呼语。称呼语体现着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彼此间的亲疏关系,以及相互尊重、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中日民族风俗习惯各异,交际语言有很大的区别。中日交流中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中日交际语言的异同,对了解丰富细腻的民族文化内涵、加强两国友好往来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高度重视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体验和独到感悟,把文学文本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凭借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