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07,(8)
年逾花甲的陈郴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交通局退休干部,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偶然机会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军统特务头目"沈醉,成为忘年之交。从此以后,陈郴便一直用心收集、收藏"沈醉写的和写沈醉的"文物,近日,陈郴将这些藏品公之于众,并抖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抗战开始后,由于国民政府势力全面进入云南,龙云政府控制云南的"独立王国"地位慢慢丧失,云南金融也由原来独立于中央金融体系之外,而逐渐被中央金融势力蚕食和收编.但云南方面对中央金融利益的渗透一直也在做不甘"失败"的抵抗,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龙云政府最后被蒋介石改编.因此,这期间云南金融的发展是随着双方的金融利益博弈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于日良 《金陵瞭望》2005,(14):13-13
蒋介石向斯大林求援 1937年8月底,蒋介石向美英等友国求援无果后,开始调整对苏政策,他召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希望苏联赶快援助中国空军,允诺苏联教官可以驾机前往中国甘肃,允许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者加入中国空军。蒋介石甚至亲笔致函斯大林,哀求: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  相似文献   

4.
龙云的治滇思想-是建设"三民主义革命建设的新云南";其含义既具有封建地主阶级恢复秩序和巩固统治,建立他们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努力,又具有资产阶级建设资本主义工业化云南的设想.二是民族思想受到蒋介石的较大影响,主张民族取消论和同化论,视少数民族为"宗族".由于家庭出身及早年生活的影响,龙云尽量给予彝族及边疆少数民族以照顾和帮助,但这种照顾和帮助更多的是针对民族上层.  相似文献   

5.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长期在中国云南活动。拉橄于1930年赴蒙自出任法国云南东方汇理银行行长。此时恰逢龙云治滇、红军长征经过云贵地区、蒋介石的军队和各种地方武装都在那里集中活动。拉橄在滇居住期间,与云南上层均有频繁交往。他记载了这个时代的云南民族地区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特别是云南东方汇理银行的冒险经营历史。  相似文献   

6.
天兵怒气     
《老友》2005,(9)
1933年初,毛泽东描写的第一次反"围剿""天兵怒气冲霄汉"的情景,又在中央苏区再现。蒋介石的"分进合击"事情还得从1931年说起。这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炮轰沈阳,向中国发动大举进攻。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下令中国驻军"为免事态扩大,绝对不抵抗"。次年6月12日,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1933年,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这为日本侵华野心的膨胀提供了条件。1934年6月8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出走失踪,日本"藉端生事",蒋介石、汪精卫联合应对,为使前方"剿共"军事不受"挠动",蒋介石采取"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两手准备。汪精卫按蒋介石指令对日百般隐忍,媚态十足。藏本失踪事件进一步暴露了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在此期间,蒋介石经常与蒋经国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共产党究竟怎样治党?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蒋介石日记》等原始档案文献资料,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蒋介石所主导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进行危机应对的手段与方式。此种个人集权政治模式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系统研究"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并不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而是张学良下的命令,从而导致沈阳失守,东北沦陷.由于张学良对日本的看法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两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也就十分的相似.所以,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在设计新生活运动时常常以"外国"作为中国应该仿效的对象。本文分梳蒋介石在外国的经历及其在新生活运动中关于"外国"的言论,指出蒋介石对外国的直接经验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日本,他主要通过间接途径了解外国,并局限于欧美强国。在新生活运动的理论建构中,蒋介石将"外国"的"现代文明"视为反映中国"传统道德"的镜像,从而解决了新生活运动既要求民众行为西化和现代化,又要求复兴民族固有道德的内在张力。而新生活运动中借用了西方殖民话语中"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关系,则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霸权,内化为国民党政府对国民居高临下的态度。因此,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中对"外国"的借用和想象,不可避免造成了该运动的内在缺陷,使之无法真正动员民众。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为了避免美苏、美中冲突及其扩大化,防止台湾"陷落"以及盟国分裂,加上不信任蒋介石及其军队的作用,故而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  相似文献   

13.
转折点     
1936.12.12西安事变:扭转时局这一天,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当时的国内情况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张学良曾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蒋介石飞回南京后,立即把张学良拘禁起来。  相似文献   

14.
邓国柱  李景昌 《源流》2012,(7):66-67
率领七十二军起义,气得蒋介石大骂"娘希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几百万精锐嫡系主力已丧失殆尽,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分崩离析的绝境。郭汝瑰回忆说:凭我多年的经验,我知道蒋介石作战失败经常迁怒于人。近来我多少有点敏感,觉得有人中伤我,蒋介石已开始对我不信任。我是深深了解特务手段的残酷的。一想到万一情况败...  相似文献   

15.
武晚 《山西老年》2009,(8):13-13
与"没出息"学生的谈话蒋介石是靠办黄埔军校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蒋介石早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除了自我标榜革命之外,还经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博弈可以看成两人在对日对共政策上的较量,是"攘外后安内"政策与"安内后攘外"政策的博弈.张学良认为先"攘外"后"安内",主张"息内战,御外辱"、"息内争,求和平",停止"剿共"内战,一致抗日.这种主张可视为对蒋介石"安内"政策的反驳.当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安内"政策失败后,意识到解国难须另觅新路.当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局面形成时,蒋介石继续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自此,两人的博弈拉开帷幕,而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对蒋"安内攘外"政策的一种正面反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界认定蒋介石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毕业生的说法进行考证.根据蒋介石当时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其留日学习军事受日军"退队"处分的情况,蒋介石不可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毕业生,称蒋为日本陆军士官生学校的候补生较恰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民政府之权力中枢,蒋介石在其处理与刘湘的关系中,并不乏国家意识与全局观念。以往解释所强调的"整人"、削弱异己,似不明显。然而,在整合川省过程中,蒋介石始终未取得刘湘之信任。究其原因,从蒋介石层面分析,实与其统治方式的诸多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7,(9)
蒋介石钦定杀手赴上海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上海,引起已经败逃台湾的国民党强烈仇恨。蒋介石亲自指定了刺客:派刘全德去,才能"解决"陈毅!  相似文献   

20.
"五·二一"事件点燃斗争烈火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政府之间的斗争,形成配合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条战线。在中共地下党南昌城工部领导下的南昌国立中正大学(以下简称"正大")爱国民主运动,便是南昌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在全国学生民主运动的推动下,1947年5月,正大爆发了"护校运动"的"五·二一事件":正大学生在中正桥头与反动军警搏斗,海内外反响强烈。海外传媒称:"蒋介石的军队在蒋介石大桥殴打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