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何青志的专著《当代东北小说论纲》在东北小说研究的批评方法、理论框架和东北小说的本土性方面开拓了东北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空间。1《当代东北小说论纲》遵循的是"历史——审美"的批评方法。在宏观上建构当代东北小说复杂的历史语境,将当代东北小说作为当代东北历史空间内的一个文化表征,勘察当代东北小说与当代东北历史之间的同一性历史演进过程,并力求在整体上还原当代东北小说的整体风貌,建构当代东北小说的发展谱系。无论是对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负面价值观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现代性进程中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漠视,转型期中国社会对精神价值的疏忽,全球化语境下后现代解构思潮对价值本体的消解,西方现代文明一元论价值取向对民族文化价值传统的冲击,这4种价值倾向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负面价值观语境.我们以此管中窥豹,寻找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征、价值观消极倾向、价值观负面影响等方面的根源所在,从而为建设和研究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提供些许启发并提供某种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都市与都市文化的界定及其人文研究路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都市、都市文化等概念从历史与逻辑、传统与当代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研究都市与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看,都市代表着当代都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形成于都市这个特殊的人类生活空间、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精神形态与当代世界精神生产与消费的话语中心,都市文化直接表现为一种与城镇或中小城市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式。从逻辑分析上讲,西方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划分为道德、科学与人文三种语境。与西方的城市(都市)研究主要隶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在学术渊源上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有密切关联。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人文语境的存在,为沟通中西两种都市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学理契机。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献是在语境中被理解与阐释的。语境可分为文本语境和超文本语境两大类别,对于古代经典文献而言,超文本语境主要是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文本语境具有“投射作用”,不同层次文化语境的变易,都可能导致阐释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经典文献进行“理据重构”。另一方面,汉语语词的多义性和文句关联的可塑性特征,也为文本语境的重新分析提供了可能,从而从言语训诂的角度为经典阐释的“理据重构”提供了学理支撑。“理据重构”是经典阐释的重要内在机制,也是经典阐释能够不断因应时代发展,彰显经典文献时代价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艺术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嬗变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化概念认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它进行语用分析.这种分析采用语用学视野,以文化的语义分析为基础,从广义语境的三个方面来揭示它的语用意义.在时代语境下,古代文化概念记录了当时的耕种、教育等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活动,积淀了当时人们乃至原始初民的形式感知过程及文化的本质,从而可以窥见人类文化的变迁.在地域语境中,近代西方文化概念明显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近代中国文化概念对本土文化和资本主义皆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现代文化概念是现代学科语境中的文化定义,以人类学为例,文化概念对相应文化研究的范围、活动和成果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傅明根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17-219,166
本文旨在借用语境学理论来分析阐释,形成或影响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各种语境.其中重点要考察的是影响第五代电影改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分析第五代电影改编所面对的不同形势.在本文看来,80年代的国内形势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政治语境"为主导,而90年代则基本上转向以"经济语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世纪之交的文学发生了从“语言论转向”到“文化的转向”。这种变化源于当代社会生活的转型。在转向中 ,人们最大的疑惑是文学本体的消解 ,文学审美性的消失 ,这种疑虑是不必要的。当代文学的“文化的转向”既是历史的总体发展的大势所致 ,也是文学自身内部要素运动的结果。因此 ,建设并进入合理的对话交往语境 ,关注和寻找“间”性 ,重建文学 -文化的公共场域 ,就成为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臧峰宇 《学术月刊》2012,(12):46-51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出现的文化批评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的批评方式。它在当代西方独特语境下产生并为着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问题而获得发展。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一样,其关键是反映了西方现代以来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形成了以反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传统思想模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多重语境影响下的当代新疆公众视觉审美状况的特殊性构成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伊斯兰宗教文化语境影响下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公众视觉审美模式及倾向;新疆地方文化语境影响下的本土城乡汉族居民公众视觉审美模式及倾向;兵团文化语境影响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团场、连队公众视觉审美模式及倾向;差异与交融语境影响下的外来新移民公众视觉审美模式及倾向。  相似文献   

14.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春平 《宁夏社会科学》2009,(4):159-163,175
“新生代”的崛起与分化作为新世纪以来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如今已逐渐被主流文学史接纳,但这一现象本身所蕴合的意义却包含了现象学、文本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通过对“新生代”现象的解读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透视当代文学所遭遇的新的历史语境转型的视野,进而探幽文学审美观念的新变,以及当代文化在对文学解构、传播、建构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最终重新定位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15.
靳义增 《中州学刊》2007,(1):219-222
古代文论对屈原的阐释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语境与话语言说方式。汉初阐释屈原是道家文化语境与消解性话语模式;扬雄等人阐释屈原立足于儒家文化语境,是一种“解经”话语方式;刘勰虽仍“依经立义”,但三教合流后玄学思想影响下的“经”、“义”均有了新变;王国维在中西文化汇通的语境下,运用审美话语模式阐释屈原。历史上屈原阐释的突破启示我们:全球化语境下建构中国文学理论的关键在于生成新的文化语境和话语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2-28
建构《矛盾论》的21世纪阅读方式,即是回答如何使这一文本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走出中国、面向当代的平台与机制。一是需要深化拓展学术化阅读方式,重新思考《矛盾论》研究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并拓展学术化阅读的理论频谱;二是需要厘清《矛盾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阅读方式,建构这一文本在"中国实践"中的全新"出场"方式;三是在全球历史语境中重新定位这一本土历史性文本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而这依赖于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矛盾、全球治理困境与中国道路价值效应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弥沙  李育红 《北方论丛》2008,46(3):34-38
审美主义是中国当代文艺的主潮,它以审美为文艺的最高价值和本质,确立了一种审美主义的文艺观.不仅如此,它还将审美主义从一种文学观念提升为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既是我国当代文艺潮流的一种转变,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部分和重要表征.它带来的文艺转型和文化转型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一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对极左文艺思潮的反拨,一是改革开放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制导.这两种历史文化语境深深嵌入当代审美主义文艺思潮的机体,使它表现出巨大的历史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8.
张义宾 《齐鲁学刊》2000,(1):97-100
西方后现代历史语境的渗透引发了传统社会中人的主体与自我的丧失;西方大众文化作为后现代历史语境的表现形态之一具有平面化、无深度、非人性、反审美等特征;西方大众文化的极端化走向片面追求感官娱乐和感性刺激,导致大众文化生产走向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工业。  相似文献   

19.
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特聘教授周均平先生的新著《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7月版).该书围绕着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这个中心,以对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史等主要概念的立体观照和审美文化兴起的多重背景、动因及其当代意义的多维透视为学术和逻辑的前提,以剖析秦汉审美文化与特定时代环境总体或生存环境的本质必然联系的审美文化生态分析为历史和现实基础,以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特别是前期审美文化为宏观背景,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严谨周密、开拓创新的研究,在多个重要理论问题上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空间:9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中国已历史地进入“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文化是资本全球化时代最流行的大众文化 ,这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并将诗性从日常生活中清扫出门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经验以及理解日常生活的观念方式。在此文化语境下 ,文学自身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以致文学的功能和风尚也必将发生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