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的颁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大事。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今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明确指出:"今年凡是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力争到今年年末,除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外,全省企业基本达到以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改革目标。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已达3760多户,比去年底增加了近30%;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职工已达到126万人,加上其他企业的原有合同制职工,全省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已达31%,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县(市、区)已达38个,比去年增加10个。  相似文献   

2.
改革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部根据《劳动法》的这一规定和国务院的部署,提出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我国基本建立起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用人制度,并把这一任务具体化。要求今年末我省和广东等13个省、市,除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外,基本实现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用工制度改革目标。省政府今年的《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也要求在今年底要基本到位。今年以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省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已初见成效。据统计,截止7月底全省城镇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已达到230多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0%,但与全国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人数已达55%的进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进展较快的广东、福建、吉林合同制职工已达70%以上的进度相比差距更大。劳动部常务副部长朱家甄同志到四川视察工作时,在肯定我省上半年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严肃地指出,四川作为全国13个重点省份之一,上半年的进度落后了,拖了全国的后腿,希望下半年能迎头赶上。蒲副省长要求,四川一定迎头赶上。因此,现在从各方面都对我们形成了压力,任务繁重,形势逼人,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快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动法》开始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用工制度设计以定期劳动合同为主,无固定期限合同只是给予老职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保护性措施《。劳动合同法》则着眼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标准劳动关系采取了扩大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立法设计,并对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做了详细规定。这些变化直接对用人单位的用工形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实施后,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法制轨道。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按照《劳动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已基本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将劳动合同制这一新型用工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劳动用人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使企业和劳动者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相选择,企业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劳动者有了自主就业的权利。它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制度改革的进程,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明确各自责任、权利、义务,形成劳动关系的需要,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今年是施行《劳动法》的第一年,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快劳动制度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是一个核心内容,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把我省劳动制度改革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保障《劳动法》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物资厅有直属企业9户,职工1715人,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和省政府川府发〔1992〕55号、56号文件精神,我们从1992年下半年起积极帮助、指导厅属企业进行用工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截止去年底,先后有6户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1159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6.7%和职工总数的67.6%。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93年实现销售收入29.59亿元,利润总额4977.8万元。去年在面临市场疲软,全省物资系统销售利润严重滑坡的情况下,6户企业仍实现销售收入16.78亿元,利润863万元,分别占厅属企业销售总额的69.6%和利润总额的62.4%。今年还有2户企业在积极准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方案。回顾我厅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企业主管部门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认真帮助指导,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川府发〔1995〕46号)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劳动合同制实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7月底,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超过30%,还有一批企业已步入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准备阶段,有近百万固定职工将陆续签订劳动合同。但这一进度与全国城镇企业职工50%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在今年末基本实现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目标相比,差距更大。今年我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为加快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的步伐,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省的劳动制度改革进展较快,除新招工人一律实行了合同制外,还在企业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目前在全省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根据《劳动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现就我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问题作如下通知,请遵照执行。一、实施范围和对象在我省行政区内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城镇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联营企业、联合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中的全体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非企业化管理事业组织中的工勤人员均实行劳动合同制。上述单位应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劳动者,凡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都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业务处室干部,先后到青白江区、大邑县,二个市级企业主管局,以及省、市及区县属的12户企业,就成都市推行劳动合同制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认为,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势在必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尚需改进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成都市目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单位10847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人数为118.7万人,分别占全市城镇各类企业总数和职工总数的95%和95.1%。其中: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达95.4%,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达96.7%,私营企业达86.4%,外资投资企业达90.7%,其它企业达96.2%,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达78.4%。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推行,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用人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但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1、有些企业和职工对实行劳动合同制感到信心不足,或持无所谓态度。这方面突出反映在企业需要的职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法》的基本条款、强制性条款。没有劳动合同的签订,就无法建立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贯彻落实《劳动法》也就无从谈起。劳动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实行劳动合同制作为今年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首要任务,明确规定今年内全省所有职工基本上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带强制性的硬指标,非完成不可。为此,各级劳动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据统计,上半年仅仅完成了31%。现在距年底只有4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和国家的安排部署,劳动合同制度将于1996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职工何仅存在岗位和职务的差别,打破了诸如干部与工人、固定工与合同工等身份界限,统称"企业职工"或"劳动合同制职工",并对全体人员统一按劳动合同进行管理。在企业外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干部由人事部门耸理、工人由劳动部门管理的旧模式已明显不适应新情况、新体制的要求。旧模式下的多头管理,给企业内部管理造成政策上的矛盾,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将影响到劳动合同制这一新型劳动制度的巩固与完善,不利于企业职工的内部团结,不利于搞活企业用工。在职工招聘流动管理上,  相似文献   

12.
一、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就业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非工勤人员,商业银行职工,以及在上述单位从事临时性工作的人员,是目前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薄弱环节,在深入贯彻《劳动法》的今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盲点。上述单位职工大多为固定工,只有少部分是1986年实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以来,招收为合同制工人的,而对于临时性工作人员多属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用的,大都没有签订招(聘)用合同。上述职工已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不能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来进行调整,毫无疑问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3.
现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已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现就劳动法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适用范围1.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4.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劳动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长足的进展,以成都市为例,现已有128户市属国有企业的13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物资、冶金两个系统企业已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在逐步形成。但也应该看到,前阶段的改革,同现行的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发生一定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距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1、一些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上的畏难情绪和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受限,直接影响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进度。有的企业领导,特别是一些微利企业领导,认为主要精力应集中在抓生产经营,当前还顾不上抓改革;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有的认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风险大,怕给企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生产经营,不愿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省劳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劳动部的部署,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统领,以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抓好劳动领域各项改革,加快我省建立新型劳动制度进程,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加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全面开展劳动监察。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妥善安置企业富余职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加强劳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服务,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在新的一年中,全省各级劳动部门要根据全省劳动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工作实际,全面完成劳动工作的各项改革目标任务。(一)以养老保险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条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养老保险改革工作会议精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颁布两周年了。自1994年7月1日《劳动法》正式颁布以来,我省各级人大和政府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三项制度的基本建立和劳动标准的基本落实,一是劳动合同制基本建立起来,以劳动合同这种法律形式建立劳动关系的面已达到90%以上;二是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省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制定了4个最低工资标准由各地选择实行;三是劳动监督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省、市、县都建立了劳动监察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三级劳动监察网络。劳动标准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工时标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标准,也已基本落实。为落实这些标准,各地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实施《劳动法》的重头戏。最近,李部长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明年劳动工作的重点是以贯彻《劳动法》为中心,抓好五项工作。这五项工作的"龙头"是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是贯彻《劳动法》的先决条件和依据,一定要搞好。"龙尾"是加强劳动监察体制建设。"龙头"与"龙尾"中问加上三个方面,一是抓就业,先解决吃饭问题;二是抓分配,重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三是抓社会保险。伯勇部长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比作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龙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以法律认定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的,而劳动关系要有法律效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因此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才能派生出许多与劳动关  相似文献   

18.
我省国有企业于1995年底基本上实行劳动合同制。这项改革破除了原来国家职工的旧观念,树立了企业职工的新观念,并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双向选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合同制,使广大职工珍惜参加"共同劳动集体"——企业就业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树立和企业共荣辱的思想。但是,实践中由于劳动力币场发育较差,全员劳动台同制也仅仅在国有企业推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大多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而且,《劳动法》中许多规定都未落实。在这样的外部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台同制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留的人才留不住,要出的富余人员出不去,自主用工难以落实。相反各种渠道还不断向企业安排一些并非生产需要的人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在1986年以前只适用于临时工,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后适用于国营企业新招的职工,20世纪90年代逐步推广到各种企业的全体职工。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在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运行规则作了择要规定,从法律上根本改变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真正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此后又陆续颁布实施的许多行政法规、规章、相关司法解释和一些地方性法规都对劳动合同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对保障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的落实,优化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已基本上全面实行。原有的企业正式职工与企业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从而改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用单纯行政手段分配和录用职工的办法。实行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平等协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形式,用法律手段来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促进了用工制度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方向改进。但是,在改革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还存在一些难点,影响了这项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难点不突破,劳动合同很难真正起到规范劳动关系的作用,不容易实现劳动用工制度的根本变革。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障碍。在企业领导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