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庠、宋祁兄弟是北宋前期政坛和文坛卓有建树的人物.宋庠(996-106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初名郊,后仁宗改名为庠,字公序.祖籍安陆(今属湖北),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好俭约,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误.与兄祁俱有文名,时称“二宋”,“大宋、小宋”.二人同于天圣初(公  相似文献   

2.
一 问题的提出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金国蓄谋已久的侵宋战争开始了,毫无作战准备的宋军很快的就被金军所击溃。宋统治集团的高级官僚们在对外方面,长期以来奉行着屈辱求和的政策,这时,面对着金兵的强大压力,失败主义的情绪更加笼照着宋政府。徽、钦二帝及追随他们的投降派官僚,自己害怕敌人,不敢抗抵,也不准人民起来抗金。112年(靖康二年),宋朝皇帝终于往东京(开封)被金兵所俘虏。同年,宋高宗即位于南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朝,共行明堂大礼48次(北宋17次,南宋31次),嘉祐七年(1042年)三岁一亲郊制度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后,共举行明堂大礼47次(北宋16次,南宋31次),与南郊大礼一起共同组成宋代祭天大礼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杰出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揭旗反宋,志图恢复其祖先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割据的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相当于今陕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米脂、榆林、绥德、子州等市县,以及内蒙古与审旗南部、宁夏东部部分地区),即所谓“祖宗故土”。但在与宋屡经战争较量之后,李继迁又主动把攻取的目标转向偏在西北的灵州(今宁夏灵武),从而使灵州成为宋夏激烈争战之地,直至灵州为李继迁攻取。是什么原因促使李继迁作此选择呢?李继迁夺取灵州,对西夏建国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的目的》一文(以下简称《目的》),对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的目的进行了分析,认为1138年金国对宋议和是一大“奸计”,指出“金国把河南、陕西地区归还南宋包藏着诱南宋军事于平地歼灭,以一举消灭南宋的祸心。”读后颇受教益,但也觉得有些史实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北宋建隆三年(962),高丽国王王昭遣广评侍郎李兴祐一行入宋朝贡.第二年(963)春,宋太祖下诏册封高丽王.高丽王受到册封后随即派出时赞一行入宋谢恩,并在是年年底奉行宋年号.这一过程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的时间,史料表明李兴祐一行并非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二是使节时赞的身份,虽然《宋史》记载他是高丽朝贡使,但《高丽史》却记载他是宋册封使.只有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明了北宋与高丽封贡关系建立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煜词浅探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字重光,是元宗(即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当时,北方兵祸频仍,民众纷纷逃至南唐。南唐比较富庶安定,与契丹、高丽等国也甚友善。少年时代的李煜,就生活在这豪奢的“玉楼瑶殿”环境中。在几位兄长相继夭折之后,李煜于赵匡胤建宋的次年(公元961年)夏天继承王位,时年25岁,史称后主。李煜登位后没有采取积极进取、中兴南唐的政策,而是继承其父媚周误国的衣钵,对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致使国库枯竭,民穷财尽。公元975年(宋开宝8年),宋师破城,李煜欲死未果,乃率臣肉袒出降,后被押解登舟  相似文献   

8.
日本金泽文库手抄本《春秋经传集解》30轴,晋杜预注,附唐陆德明释文(文永四至五年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将其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进行对校,并参照了其他《春秋经传集解》善本,发现了手抄本的释文在异文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以补正宋本之讹脱,并补充、纠正黄焯先生的《经典释文汇校》。  相似文献   

9.
陆云龙<词菁>成于明末,其体现出的理论思想有不同于明代传统词学观念之处.在崇北(宋)还是崇南(宋),婉约和豪放词孰重的问题上,<词菁>所体现的理论思想分别影响了清初浙西词论和阳羡词论.这是陆云龙<词菁>理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安仁县域,古为容陵县地;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容陵县划属阴山县。唐武德五年(622年),以阴山县地原容陵县大部分地域,置安仁镇;后其行政、军事区划数次调整。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终以安仁场置县,县治始驻古城市;宋咸平五年(1002年),迁县治于今址。  相似文献   

11.
“皕宋楼”是我国清末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其与聊城杨氏“海源阁”;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合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取名“皕宋”即谓内藏宋版书二百种,嘉庆年间藏书家黄丕烈有“百宋一廛”,陆氏为垮其藏书丰富,将其藏书楼题名“皕宋”,以示胜过“百宋”。“皕宋楼”主人陆心源(1834——l894年)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幼拜先伯祖学廉公为师,年未十三已通九经,咸丰己未举人。依例以知府  相似文献   

12.
书声朗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东坡志林》经典故事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字摩  相似文献   

13.
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朝政权,自公元1115年(金收国元年)到公元1234年(金天兴3年),约与南宋相当。在货币方面,金初“用辽、宋旧钱”,以后,贞元二年(1154年),“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再后,即用银钞。到金代末年,通货膨胀,人民专用白银。总的说来,金代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一为铜钱,二为银币,三为  相似文献   

14.
搞辑佚的首要难题是确定该作家作品的时代归属。《全唐诗》已收的作家中,有些与唐五代根本没有关系,如卷七三一收其诗十九首的胡宿(994—1067),仕宋仁宗、英宗朝;有些明显是宋以后的人伪撰,如卷八五六至卷八五九收诗四卷的吕岩(洞宾),因此《全唐诗》只能作基本参考,不能全信,需要重新考证。而考证中的最大麻烦是那些跨朝代的即由五代十国入宋的人及其作品,需要考知作品的写作时间,如李昉、范质、窦仪等人的诗;与李昉等由北方(五代)入宋者相比,南方由十国入宋者就更加难办:十国亡于宋的具体时间各各不同,而且有些人来往于十国之间、或隐居某处无官衔可资考证,如《全唐诗》已收入的廖融、王元、王正己、伍彬等人,笔者手头上就有好些廖融等人的诗为《全唐诗》所未收,但因颇有作于宋代之嫌,只好搁着。  相似文献   

15.
张栻与宋孝宗关系不为学界所注意,文章利用现存史料分析张栻与宋孝宗关系之演变。隆兴初,宋孝宗起用张浚谋划北伐,张栻因此得以面见宋孝宗,并获宋孝宗信任,在宋孝宗与张浚之间充当联络员,往来传递军机,其间张栻还得到过宋高宗召见。乾道年间,张栻被宋孝宗召为侍讲,再次近距离接触宋孝宗,但张栻言行多触宋孝宗之逆鳞,两人关系走向疏离。此后张栻再未回到宋孝宗身边,其临终遗表也不能上达。  相似文献   

16.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云:“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赵)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精(睛),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元和十五年也。”(中华书局1958年11月版)然宋·王谠《唐语林》云:“元和时崔嘏舍人与施肩吾同榜,肩吾寒进,嘏瞽一目。曲江宴賦诗,肩吾云:‘去古成叚,著虫为嘏,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南部新书》和《唐  相似文献   

17.
慈溪县旧有崇寿宫(位于今浙江省慈溪市淹浦乡东罗村),延祐《四明志》及天启、雍正、光绪等诸《慈溪县志》均有所载。天启《慈溪县志》言其:建自宋初,额曰崇寿,奉摩尼香火。嘉定四年始建三清殿,景定四年增修祠宇。光绪《慈溪县志》还收存《崇寿宫记》一文,并云为黄震所撰,宋景定五年五月立(石)于崇寿宫。  相似文献   

18.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竺法崇传》其余材料均可采信,详稽考之,竺法崇游湘洲建麓山寺在四世纪初(307 328年间)。  相似文献   

19.
题画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代,大盛于宋、元。在有宋一代,苏轼与黄庭坚的题画诗数量最多(苏轼有题画诗一百二十余首,黄庭坚有题画诗八十余首),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他们都是中国古代题画诗的大家,是题画诗创作的有力推动者。黄庭坚的题画诗继承并发展了杜甫题画诗的思想精神与艺术手法,又有着他自己的鲜明的艺术个性。研究他的题画诗,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山谷诗歌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他的美学观,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题画诗的发展,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十四“汉巴官铁量铭”注云: 此盆色类丹砂。鲁直石刻云:“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绍兴庚午岁亲见之,今在巫山县治,韩晖仲云。《金石录》传世宋本有两种:一是全本三十卷,现藏北京图书馆;一是残本十卷(自卷十一至卷二十),旧藏滂喜斋潘氏,现藏上海图书馆。全本书中版心刻工姓名有胡珏、徐亮、胡刚,宋淳熙三年(1176)曾刻舒州公使库本《大易粹言》,龙舒就是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