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起甲午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人们便会想到戚其章的名字。戚其章的名字和甲午战争史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在这块领域内潜心研究的结果。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给他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春天,拼搏的用武之地,因此,在甲午战争史研究上结出了丰硕成果。自1978年再版《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以后,接连撰写和出版了《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相似文献   

2.
<正> 戚其章,山东威海市人.1925年生.1948年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1949年5月入伍,在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代初开始专攻历史.先研究中国古代史,后改为中国近代史,重点是甲午战争.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最近,山东社会科学院老朋友戚其章先生,寄来他的新著《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拜读之后,特别读到书中的精彩处,或自己过去从未读到过的新问题,或读而不深的新发现;便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书共分成七章。第一章:英舰叩关与海防运动在中国的兴起。讲的是林则徐七战七捷的中英粤洋海战,以及中国海防论的勃兴和近代海防论的两位先驱——林则徐和魏源。第二章:清政府试办海军。从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4.
孟祥才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近三十万字的专著是孙祚民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第一卷。在该书中,作者以生动、流畅和精炼的笔触,勾勒出秦汉四百多年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对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此以前,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丰厚收获——评介《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陆炎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的《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汇集了当今国际学术界有关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新成果,代表了这个领域研...  相似文献   

6.
辽宁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顾奎相,近年所著十五万字的《司马光》传,最近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叙述了司马光的一生。作者吸收了司马光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戚其章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继《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之后对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又一个总结。关于海陆战的研究,是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该书通过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及成欢之战、金州保卫战的论述,辨析了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关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究竟以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丛考》是吴恩裕先生逝世前亲自编定的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论文结集。这部著作编为八卷,共约三十余万字。卷一是关于曹雪芹佚著(包括《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自题画石》诗)的研宄;卷二是关于新发现的曹雪芹传记材料的考证;卷三是对上两卷资料的诂解;卷四是关于曹雪芹生平事迹的杂考,如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居处和他同敦敏兄弟的交往关系等;卷  相似文献   

9.
戚其章的《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用新视角探索甲午战争历史的著作 ,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丰硕的成果。中国和日本接触到国际法 ,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国早在鸦片战争中 ,林则徐在组织翻译一批西书时 ,就摘录了瑞士国际法学家滑达尔《万国法》中的一些内容 ,随后美国惠顿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也译成中文。日本接触国际法在中国之后 ,是从中国介绍过去的。但两者对国际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很不一样。中国认为国际法不过是“其地儒者所撰” ,而“…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郭小川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这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集》不仅有郭小川公开发表的诗作,还包括诗人未曾发表的作品、书信、日记和“外编”部分。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在国内尚属首次出版。由于大量的背景材料和诗人传记材料的披露,作为诗人、知识分子的郭小川的生活道路和精神历程的研究价值得以凸现,也为研究当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生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本。本刊特选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和陈徒手撰写的《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一文。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刘玉明教授、戚俊杰教授新著《辩证看甲午》(海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一书,感到一股思辨的清流,灌溉着读者渴求史学变革的心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型史学研究的新式文本。一、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论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以往的甲午史著多从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的思维层面展开,很少从哲学内涵与辩证逻辑去解剖甲午深层结构,虽不乏历史研究的激情,却淡化了历史逻辑的思维严密。《辩证看甲午》转换视角,另辟蹊径,打破历史从头说直起的常规,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甲午战争中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问题集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报局创办之初,就鲜明提出以满足军务需要为第一要务。以往学界在论及电报局时,很少关注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促动下,由五四白话新诗延伸而来的中国现代诗歌又一次发生转型,诗人们从艺术的象牙塔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文化广场,把五四以来的现代新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晋察冀诗歌是民族解放战争语境下的一道特殊的文艺风景,从诗歌审美形态的独特性、诗歌样式的灵活性,以及诗学理论的自觉,都能见出抗战时期独特的文化生态和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1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以西南地区为政治军事战略基地的重大举措对于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一举措客观上也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西南的航空事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尤其是1941年、1943年航空货运量呈现飞跃发展的态势,这与国民政府统治区域的缩小、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新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的开辟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对两次飞跃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西南战略基地的确立过程和中国地缘政治的演变,也进一步印证了国民政府立足于外援的抗战政策。  相似文献   

16.
《翁同龢文献》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同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 ,曾先后担任刑、工、户诸部尚书 ,两度入值军机处 ,且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 ,对清廷最高决策发挥重大作用。《翁同文献》甲午战争部分披露了大量的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最高决策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解开不少历史谜团 ,具有不容置疑的史料价值 ,它的出版 ,必将对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宋代开始,截至目前,对宋祁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注重文献研究,在文集编撰和辑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一阶段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并重而以文学研究成就突出,表现为研究论文增多,范围扩大,角度多元化、评判态度客观.同时,也存在文献整理不充分,创新性不够,研究范围和角度狭窄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兵力的征调就成为战争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人口调查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壮丁调查是兵役工作的基础,国民政府在30年代初期建立的保甲成为户籍调查和人事登记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壮丁征调的主要执行者,国民政府为获得真实的壮丁人数和保证壮丁征集抽签的公平,不断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规和办法。八年间共征壮丁1 405万人。然而在壮丁征集的过程中,由于保甲长对户籍调查的漠视、壮丁征集过程中的强征行为以及民众对兵役存在的恐惧心理,都使壮丁征集过程充满了舞弊和不公正。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流向在近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日本由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这种流向变化始自中日甲午战后。自是时起,中国官民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派出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为中国吸收西学,进行新的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