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教学言语交际中,师生双方反复交替进行的说和听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师生在课堂里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说中度过的。其中,教师的说是“教”的主要形式,而学生的说则往往是“学”的积极表现。教育心理语言学对言语生成的研究就是把师生的“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能更深入地认识教学言语交际的本质。通过对言语生成过程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它一般要经历四个基本阶段:1)形成言语动机,2)产生言语意图,3)制订言语计划,4)执行言语计划。本人已撰文分析了教学言语交际中的言语动机(见(浙江师大学报…  相似文献   

2.
从说话者意图角度看交流双方的理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体现了人类行动特有的理性特征。为实现目标意图,说话者由目标意图依次生成和转化一系列交流意图,直至施行言语行为;听者的任务是由外显的话语形式逐步推知说话者内隐的不同层次的交流意图,直至领会说话者的目标意图。  相似文献   

3.
作业批语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4.
个性作业是与共性作业对应而言的作业形式,后者是传统的“封闭式”作业,而前者是探索中的“开放式”作业。高等院校与授课教师应当加大作业改革力度,加强个性作业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三个教学班完成的一次大学生个性作业与共性作业的取舍倾向调查.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并欲藉此推动大学生个性作业的实践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中言语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言语行为在师生信息交流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早研究非言语行为的是美国的一批人类学者,如博厄斯、萨皮尔、拉巴尔和埃弗龙等。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破译的密码,诸如眼神、表情、手  相似文献   

6.
一、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和口语上。非言语交际在整个交际中的作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为人们所了解,并开始引起外语师生的注意。所谓非言语交际是指人们不用语言和文字而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手势语、体态语或面部表情等动作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思想感情。美国市罗斯纳安教授(1991,P.3)谈到:“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偏见,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势动作,是名列最后的。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言语交际是教和学的最基本形式.这种言语交际表现为师生之间反复交替进行的听和说.这样的听和说在心理语言学中称为言语理解和古语生成,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可以说对师生的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研究是教育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本人已先后撰文探讨了教学言语交际中言语理解的主要阶段(吴本虎,1993,1995).这里将探讨教学言语交际中言语生成时所经历的第一阶段:形成言语动机.在讨论教学言语交际中的官语动机之前,需要先简要介绍一下言语动机在言语生成过程,乃至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从教师行动研究的角度,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一名青年英语教师和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成对研究。结果表明,多维度“教学-交流(反馈)-反思”模式,能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师生问的教学反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感智商因素与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心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由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发展与提高 ,特别是由于认知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对情绪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情绪为核心因素的“情商理论” (EQ理论 )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关于情感智商理论的描述 ,较好地反映了情绪与理性认知行为的协调联结 ,反映了由情绪引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因而得到多数心理学家的认同。在课堂教学情景中 ,“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若从 EQ理论来看 ,是由于师生间“非言语交流”的欠缺所致。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必须“角色化”,注意加强师生间的非言语性情感交流 ,注意加强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