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显著的开放性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区别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崭新风貌。毫无疑问,这种品格的生成不仅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面对历史和未来的清醒的自审意识,而且具有在世界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勇于自我选择和自我革新的生理机能,从而为自己后来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前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拿来”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地认识和揭示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无愧于历史和未来的一种明智选择,也是其开放性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不仅如此,这种开放性还进一步表现在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还以巨大热情拥抱过西方其它多种多样、形态不一的文化哲学、艺术学说和文学思潮,在现代世界文明的园地里做了尽情的观赏和足  相似文献   

2.
刘禾教授在<跨语际实践>中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把文类形式分为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是"一个自我殖民的规划".实际上,中国古代从柳宗元开始就把文章分为著作类和比兴类."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继承了这一看法,将用文字书写的文本分为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并在此基础上,把文学之文落实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四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作品文体,立足革新中国文学传统的创新.欧洲文学的文体分类长期实行三分法,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分法根本不同.因此,刘禾教授的上述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生活对汪曾祺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衔接现当代的作家,汪曾祺继承了现代文学中鲁迅、废名、沈从文等人开创的书写故乡的传统.书写故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故乡对于作家来说既是一种写作资源也是一种思想资源.在汪曾祺晚年关于精神故乡--昆明的写作中,体现着他个性化的小说观小说是回忆.同时,小说"追忆过去"式的叙述模式在阅读上产生了一种恒在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中所蕴含的"平民意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流变过程."平民意识"是中国新文学的指导思想,同时"平民意识"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不断演变,主要表现形态为启蒙意识、阶级意识、工农兵意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是"平民意识"的再度宏扬.  相似文献   

5.
邓伟 《天府新论》2008,1(2):149-151
巴金<家>、艾芜<山峡中>和鲁迅<故乡>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自我建构的内蕴.通过细读三部作品,可以见到中国现代文学自我的成长包含浓厚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其中意识形态与个人体验的复杂关系.中国现代文学自我的成长故事,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企图重新发现和获得生存方式的故事,企图重建现代生存意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优秀的小说大师,塑造了很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老舍不仅真实地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命悲剧,而且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他们复杂深邃、矛盾痛苦的灵魂,并且由此表现出来他独特的文化思考,这些是构成老舍小说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小说"概念包括戏曲,"新小说"和"新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多有相似,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小说戏曲形制的同构有某种必然性.剖析现代文学发生期小说戏曲形制的同构问题,对现代戏曲文学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调整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方竞 《学术研究》2008,4(1):154-158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在"文革"十年受到重灾,鲁迅研究长期孤立地进行,没有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不出鲁迅研究具有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这是以往研究界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重视理想的表现,它使人们在艺术中得到一种虚幻的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此即中国传统艺术的“自足性”。这种自足性,在小说戏曲中的突出表现是大团圆结局;在山水田园诗画中则表现为宁静、和谐、神韵悠远的意境。导致小说戏曲中大团圆结局的根源,主要是儒家的中和思想、中国文化的“乐感意识”、封建专制制度及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导致山水田园诗画中宁静、和谐、神韵悠远意境的根源,则主要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愿望与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11.
自问世以来,《边城》对湘西世界"人生形式"的担忧,一直没有得到准确的关注和思考。按照"现代文学"理想的"文学形式"塑造的翠翠,遮蔽了老祖父的存在,导致我们忽略了后者才是理想的湘西世界及其"人生形式"的化身。把小说的主角还原为老祖父,不仅可以澄清沈从文理想"人生形式"的古代性内涵,也可以从中观察"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是如何扭曲了我们的阅读和理解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小说展开的本地化进程,在跨越1949的背景下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其超乎商品化与政治化的文学理想及其实践,不仅保存、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传统,而且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重要课题的经验。本土作家为香港城立传,关注香港里街小巷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沉积于小街里巷的香港乡土经验作为香港小说的本土化进程坚实的立足点,不仅超越当时香港政治化状态,而且使香港文学走出海派文化的影响,而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品格。南来作家在文艺范式之执守中延续了现代文学的多种传统,并在香港开放的都市环境中使现代主义文学等传统得到拓展,1930年代从上海出发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由此获得了成熟的形态。文艺小说和通俗小说互为压力,促使对方提高,以其跨地域性的本地特色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统照并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很少去直接表现火与血的阶级搏斗的现实,也很少去塑造哪怕是普通的革命者的形象,这与当时的时代形势应当说是不相称的.但他从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出发,描绘人的愿望和理想,关心人的命运和疾苦,表现人的爱情和友谊,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热情赞美和呼唤温暖人间的人性美,抨击种种践踏和毁灭人性的兽性丑.这就从另一个角度担负起文学的社会功能,也展示了这位良知、仁爱、宽厚的作家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资源问题,检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进程和资源构成.文章认为现代性和全球性作为西方话语可以开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维视野,但不能取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对象本体和研究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需要在厘定西方理论的背景、内涵和边界的前提下,洞察中国现代文学问题的实质和特殊性,在坚持个体和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破除悬置在主体或客体之上的形而上学理念,回到历史本身,回到现实自我,在对象、时代与自我之间实现历史的还原和思想的创造,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走出“私小说”阴影的中国“自我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我小说”虽然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可两者之间更有某种质的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中国“自我小说”还受到俄国文学、法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多元文学的联系与比较中对“自我小说”作一系统阐析。  相似文献   

17.
金进 《殷都学刊》2006,(1):77-81
当现代纳入当代后,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主题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主要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如何在政治挤兑下进行拒斥和调整,最后走向屈服和盲从的。另外,本文的另一个重心是描叙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日常生活场景的隐形存在,论述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乡土性生活如何在阶级斗争中退守与抗争的,以及在这一变化中,作家们如何进行小说主题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逄增玉 《齐鲁学刊》2002,3(5):79-86
志怪与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文类 ,同时也是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反传统为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并未消失 ,而是得到了相应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鲁迅的历史与神话题材小说、沈从文和后期浪漫派小说、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中 ,都存在着传奇与志怪的叙事特征 ,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有意味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真实而集中地体现着这一时期文人名士的生存理想.这种生存理想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为自然、真纯的生存状态与才德兼具的生存价值.但从深层看,它又有着较强的丰富复杂性,即它本身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味,并表现出鲜明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注重与西方联系的“现代”,而忽略与传统文化精神联系的“中国”,甚至导致了“中国”的迷失.中国现代文学为什么不是西方现代文学,就在于它的根在“中国”,在于汉语思维与西语思维的根本差异.鉴于此,从汉语思维角度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从此角度梳理汉语以及汉语思维的独特性,厘清民族记忆的汉语表现、西方意识的汉语阐释,则理应成为一个急不容缓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