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武德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也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内在依据。同时,武德精神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军事职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普遍的社会伦理意义。打造中国特色的强军文化,就要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武德精神文化,砥砺军人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并由此推进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推进强军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道路立面景观形态有三大特色,即:亭、牌坊、关。"亭"是古代中国人在道路设施上的情感表达载体;"牌坊"是中国古人的人伦价值与传统道德在道路景观上的物化展示;"关"是古代中国军事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合一建筑体,是古代中国人在军事空间意识、文化空间意识、地理生态空间意识在道路路域景观上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道路景观的外显性特点内涵着古代中国的国家价值取向,隐喻着国家精神文化之路,彰显着古代中国意识形态控制的特殊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代之际为中国谋略学的发端,这一时期的许多谋略方法和思想,成为后来谋略学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学逐渐发展成熟,涌现出道家、兵家、纵横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谋略流派。在谋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谋略学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的古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制约着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路线,也决定着"阴阳"的思维结构及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民族心理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在成为一种宗法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一种诗性文化。通过对宗法文化与诗性文化得以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因素的考察,可以看出陈炎的"价值中立"的治学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生命,因而传统文化的研究,应该客观地去清理显在的学术材料并揭示潜在的结构关系;也只有不断进行多元方法并存的理性的研究,才会使认识领域中有关古代文化的知识得到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5.
作为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海洋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交替中始终发挥了其天然屏障的作用。在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侵扰的历史环境下,统治者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西北边疆的防守,而疏于对海上入侵的防备。反映到意识形态层面,则是中国陆权主义传统影响下"重陆轻海"国防观的形成。在当代我们需要从传统地域、文化、经济及军事视角对"重陆轻海"国防观进行成因分析及思考,以建构现代国防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构成要素及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①丰富的兵学文化;②兵儒合流文化;③多姿多彩的战争文学。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品质,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中国的繁荣和强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侠文化能不能归入到军事文化的范畴,它属不属于东方传统军事文化的研究对象?"武侠军事文化"的提法是否科学?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武林侠客究竟是以怎样的军事活动来纵横驰骋的?武侠文化与军事文化到底有哪些承传关系?武侠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古代军人及现代军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武侠侠义精神、侠义观念包含哪些军事意味的内容?我们今天是否真的还需要军事侠义行为重新表现出来的武侠情境?似乎学界并没有严格的定论.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必须汲取在历史上我党领导下形成的红色文化力量。红色文化与强军目标的一致性在于理想信念因子、责任担当与先锋品性、革命气节和顽强作风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为红色文化强军奠定了逻辑起点。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应当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主要原则,为强军指明方向。加强理论灌输、营造浓厚氛围、拓展实践渠道是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基本路径,能为强军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中,军事谋略教育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军事谋略教育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高校开展军事谋略教育具有国防教育所期望的铸魂、精武和尚谋等主体价值,同时还具有高校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创新创业等迁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封建性特征,这是因为它产生于我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封建时代特色。我国古代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皇权至上,维护君主权力是法律制定的根本目的,君主的权力高于法律,这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被打上了"人治"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人治"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其同法治进行对比,分析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人治"色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找出《说文解字》中从"鹿"的字和与"鹿"有关的字,透过它们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意义,找出"鹿"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且进行分类。"鹿"在中国文化中有象征政权或帝位的意义;象征君子贤才的文化内涵。通过分类梳理出"鹿"文化的不同发展脉络,发现其一直伴随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卫所城池的典型代表,选址随形就势,将儒家强调的礼制建筑巧妙地安排在城池建设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规划思想、古建筑文化和传统城市营建制度,表现出建筑与文化、政治、军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征.所城的海防军事防御作用虽不复存在,但是所城及其建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则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是维系古城个性与特征的基础,基于大鹏所城的发展脉络,古城应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保护与利用,以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为主线,通过规划整治,依托"山、海、古城"格局,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及爱国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把优秀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之中,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忍"颇为推崇,主要原因一是政治制度的高压,二是古代农耕社会生存的艰难,三是"物壮则老"的形上思考."忍"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现代人仍可从传统的"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和史学研究观念,"诗史"说源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与现实。通过对这个文化源头的追溯,"诗史"说的形成原因从三方面被揭示出来:以"六经载道"为核心的六经一体观念是诗史混同的文化根源,由此衍生出的"六经皆史"说则为"诗史"提供直接的思想资源。"诗可以观""诗可以怨"的观点表现了诗在提供历史借鉴方面与史的共同之处,是"诗史"说得以产生的诗学依据。由于史料、制度和时代原因,造成历史记载的失实和残缺,是形成"诗史"说的史学原因。以"六经载道"为文化起点,以"六经为政"为文化逻辑,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规定了"诗史"说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古代都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有机载体世代相传。优秀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基。研究河洛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与军事思想,从来就以其博大精深与开阔宏富为世界注目.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成分,总结挖掘这一内容并使之弘扬光大,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院教师李衡眉、梁忠实、周兴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军事智谋故事》(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是吸纳异文化和输出母语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并且,通过分析得到此问题的根源是中国文化意识缺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帮助学生构建"第三视角"来培养中国文化意识,从根源上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把我国优秀文化传播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