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吉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省城镇化率持续偏低,为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全省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态势,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评价吉林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促进吉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红利,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加快安徽省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描述方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但各市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促进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较低水平起步,随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4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因子得分结果,把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个类别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为更好地分类推进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经济效益、资源与环境、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信息化5个部分,共包括39个具体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18个地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各地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新型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最后,就提升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战略。通过总结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研究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而可对我国近20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城镇化;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个别年份略有波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在现有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选取经济、社会、环境等33项指标,构建了毕节市县域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19.0对2010年毕节市县域"一区七县"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域内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县域间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发展呈现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对影响金融能力的各项因素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了城市金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同时选择杭州、苏州、南京及宁波四个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四个城市金融能力得分并做出比较。本文旨在通过建立金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能力,为提高金融能力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海南省整体经济也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海南省自身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而言,其本身的城镇化发展依然较为缓慢,具体表现在:城镇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各地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大、城乡收入差距大、受教育程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年到2015年的浙江省相关数据对两系统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浙江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高度耦合,其协调度近11年来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转向中度协调的耦合;(2)浙江省内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区域差异较大,且演化趋势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打造经济新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地方政府摆脱当前低迷经济状态的动力来源。以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从金融角度出发,阐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金融结构失衡等问题,具体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并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Theil指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测度1988-2011年海南区域经济差异,以此为基础分析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动态。结果显示,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继而转平稳波动的阶段性变化,但总体上明显扩大;海南区域经济差异以4类区域间差异为主导,其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内陆与沿海间及沿海内部差异型;海南区域经济差异在量上未突破偏小的非相对合理状态。这些表明,目前海南相对发达区域经济增长水平不高,海南整体经济增长水平偏低,经济增长缺少实力强的增长极带动。推动海南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增长的空间规律,强化实施增长极战略,集中有限的力量重点发展海口、三亚、儋州、文昌、澄迈和琼海,在此基础上培育三个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或核心区,避免遍地开花式的低效率开发和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4.
Urban Aesthetic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subject between Aesthetics and Urbanology. The outcome of Urban Aesthetics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Aesthetics’ tur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but also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city’s turn from functional to compound. Urban Aesthetics in Southeast China, takes a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Urban Aesthetic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Eco-Aesthetics, by putting stress on the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small towns scattered all over South-Jiangsu and North-Zhejiang. By constructing a new type of Urban Aesthetics which includes the study of nature, history, humanities and individuality as a whole, is altogether helpful to an ecological and humanist urban Chinese city.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在论述了“美丽乡村”的概念和意义基础上,从治理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5个层面,选取24个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对浙江省近7年(2008-2014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成效在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海南农村城镇化动力因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海南农村城镇化动力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影响海南农村城镇化最主要的动力因子为第三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海南的农村城镇化提供了较强劲的初始化动力,而农村工业化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不足,限制了海南的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站在国家政策指向的角度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并从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统筹规划;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人户口市民化和农民现代化速度;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阻碍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至2005年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南昌城市化水平最高,新余和萍乡次之,景德镇和鹰潭属中等,九江、宜春、吉安、抚州、上饶和赣州最低.城市化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镇化质量指数计量模型,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评价.依据综合得分对全省17地市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各类地区城镇化质量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其提升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