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具有高新技术性、多元一体性、影响强势性等三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意。网络舆论的民意,在语义分析,层次性、地域性、真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等三个方面均可得到证成。因此,网络舆论具有民意属性。具有民意属性的网络舆论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依据政治诉求的强度,网络舆论的民意属性诉求可划分为三重维度,即利益的申诉与抗争、政策的支持与反对、执政的监督与批评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舆论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舆论现象,它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同时,也可能对政治认同、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面对网络政治舆论中存在的情绪化表达突出、网络民意的偏颇性、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和传播信息失真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民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完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以正确引导网络政治舆论、加强伦理道德与网络立法相结合以规范民众的网络行为、增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以扩大主流政治舆论的影响力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理,推动网络政治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双川 《今日南国》2006,(14):10-11
网络民意汇入中南海温总理看到“信心和力量”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网络的“舆论场”作用,日益受到中南海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舆论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舆论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民主的舆论环境将使民众的言语与心愿得到畅通的表达与实现,非民主环境下的舆论将使得民意表达不畅,同时影响社会结构中各要素的正常运作。加强舆论环境建设,保障公民依法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西方社会,“民意调查”一般包括对民意、舆情、舆论的调查。从汉语表述方面来看,如果说民意调查主要是对经济生活中的市场调查,舆论是与新闻媒体相关联的社会调查,那么,舆情研究则倾向于对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研究。从汉语词义衍变与语用辨析的角度,对与民意调查有关的舆情、民意、舆论三个概念进行区分,并介绍部分西方国家政府的民意调查机构和机制,以及西方民意调查的主要方式方法;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各类民意调查机构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概括。规范引导民意调查,关注重视舆情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代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视,而传媒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当此之际,《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的出版对于政治传播的话题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目前民意影响公共政策尚未形成制度。若要使民意对公共政策起作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值得关注。众所周知,民意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若通过媒体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地放大。媒体的传播力将民意上呈至政府,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趋于透明,进而影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国的现状。因社会转型和经济接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面临的冲击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愉悦、给我国政治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使得政治稳定形势受到重大冲击和挑战:网络突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网络舆论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民意表达新渠道;网络参与使传统政治参与体制面临了新挑战。如何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下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成为当前执政者亟需思考和应对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意”是近年来中国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词,它能起到舆论引导扣监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本文以此为视角,首先梳理分析了出现网络民意负面表达“热”现象的三个原因:即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的激化,道德教育地位的扭曲变形和现代人承受过大的生活压力;接着论述了这种现象对大学生的深远影响;最后探析了网络民意监督视城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方面,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政治满足了皮特金的政治代表的标准:拥护客观的共同体利益和对民众的观点予以回应。毛泽东和伯克、卢梭一样,强调客观的共同体利益的现实性、要创造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以及公共舆论不受支配。这些特征与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政府应对自私自利的公众予以回应的主张背道而驰。当然,中国的民意不允许改变国家的目标,但是这些民意与国家目标的一致就是群众路线以及伯克和卢梭政治(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经济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生活和工作工具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以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我国网络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