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清朝入关到清帝逊位,满族的民族性呈现出一个显著的演变过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满族从一个帝国时代的政治民族迅速演变成民国之后的文化族群,而这种演变不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缩影,也塑造出当代中国社会满族成员独特的族群认同特点。文章系统地回溯了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兴起、入关后处理满汉关系的政治谋略,结合民族理论和民族话语解读满族在认同意识方面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明清鼎革后,作为少数民族所建中央王朝,清朝面临着如何向广大汉人论证自身统治中原正统性的问题。清前期诸帝以明史为例,批驳明人及清人对元朝的不公正评价,证明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入主中原、统治华夏的合法性。针对清初战争及清朝弊政带来的民间较为明显的厌清情绪,清帝逐步改变了破坏和消极对待明朝皇帝陵寝等做法,以缓和对立情绪。清帝还批判明朝弊政,彰显清朝比明朝更能治理好国家,并以明代历史为借鉴,推进清朝的大一统。清前期诸帝对明朝的尊崇与批判,虽有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考量,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帝在民族观上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清代,承德府教育的兴办和发展,与其作为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正 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清政府对承德文化教育的开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最终使承德由一个历史上没有 “皋比之传,弦诵之声”的“关塞以外,荒略之区”,创办发展起了有官学、书院、义学在内的,以承德府 学为地方最高学府,以热河文庙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的相对完整的学宫体系。从而,在承德府营造出 “学序渐起,礼乐弦颂日兴”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4.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一种重要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入关以后清代前期八旗制度的发展变化。指出了清帝为维持、改组、巩固和扩大八旗制度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揭示了该制度为清朝统治阶级服务、压迫八旗士卒的阶级属性;阐明了旗人的斗争和由此而引起的八旗制度的松驰;论述了该制度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对满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它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傅山(1607—1684)与王船山(1619—1692),都在我国十七世纪中度过各自的一生。傅山长船山十余岁,但他和船山一样,经历了这个世纪中的重大历史变迁。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缓慢地发展,而另一方面,明朝政治的腐败却日益严重。为了匡济时艰,船山在衡阳、长沙探索救国之策,傅山在太原、北京积极活动;船山组织并参加了“匡社”,傅山则与“复社”密切来往。当时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国,船山和傅山因受出身阶级的限制,难以接受这种改造社会的方式:他们忧国忧民的志向,在于对粃政进行一些改良。他们自清朝入主全国后,出于民族义愤,拒绝与清朝合作,而与人民接近了。他们在沉痛中进行了历史的反思,朦胧中看到历史的未来。他们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时期,以往驻军不多的江西成为战争的重灾区,清朝传统的军事和后勤体制被打破。沉重的军费负担和统治者竭泽而渔式的括民之术,对当时及以后的江西政治与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前期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29年后藏世俗贵族颇罗鼐受命总理藏务与当时清朝内地边疆以及西藏内外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从政治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结束藏乱、维护西藏地方政治、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清朝政府维护对藏主权、贯彻以世俗政权间接治藏政策的自然延续。从军事上看,扶植颇罗鼐主持藏政是清朝政府防御西北蒙古、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保证西藏和西北沿边各省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而颇罗鼐早期丰富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在1727—1728年卫藏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则是清朝信任、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光绪 2 1年 4月 2 8日 (1895年 5月 2日 )康有为率上京赶考的举人齐集都察院门前请愿上书 ,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主张“拒和、迁都”与日本再战外 ,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变法成天下之治”的主张。这次上书 ,是康有为继 1888年布衣上书之后的第二次上清帝书 ,史称“上清帝第二书” ,也即名闻中外的“公车上书”。它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的政治主张与纲领 ,即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能者竭力 ,富者纾财 ,共赞富强 ,群民同体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要求。上清帝第二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康有为等人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纲领 ,也使康有…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的中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长江流域又是一个造就杰出人物的摇篮。方以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这样的摇篮中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方以智(一六一一——一六七一),安徽桐城人。早年在桐城与南京读书,奠定了学术的基础。一直到明亡以前,他积极参加东林、复社的政治活动,写出不少政治论  相似文献   

10.
《热河日记》中的康乾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热河日记》中康乾年间中国清朝社会种种现实生活的记载和描写的分析,对朴趾源燕行所目睹的种种盛世景象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部文学巨著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吴艳玲 《兰州学刊》2009,(3):217-219
17-18世纪许多葡萄牙传教士跻身于清朝皇宫。这些清宫葡萄牙传教士时常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参与或干预清朝的政治活动。整体来说,他们的政治活动维护了葡萄牙在华政治、经济、宗教利益,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开玺 《中州学刊》2003,(5):120-125
同治朝觐见礼仪的解决 ,是长期以来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转折点 ,标志着原来两个主权国家间的礼仪之争已变化为被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与侵略国家间的礼仪之争。清廷要求外国使臣向清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有违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不符合当时与现今的外交及其礼仪惯例 ,确需变改。但清帝坚持外国使臣须以三跪九叩之礼觐见 ,并非刻意轻侮外国 ,而仅是坚持自身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多数国家认可的外交礼仪惯例 ,对置身国际社会的国家 ,无疑具有一定的强制规范性。但这种国际统一规范性 ,既要有一个各国从感知、认知 ,到认同的长期磨合过程 ,又应坚持民族性、传统性与国际性、时代性的统一。一百年前 ,人们未能解决的外交课题 ,仍需今人继续求解。  相似文献   

13.
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郝良真,孙继民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南起陇海路,北到长城一线,东起黄海、渤海,西到黄河,包括当时的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热河的全部和河南、江苏、安徽的一部。在这...  相似文献   

14.
八旗是清朝经制军队之一,从它产生,发展到灭亡,前后经过了三百一十年(1601——1911)。目前史学界不少人认为,八旗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起就衰落了,此后便成为一个贵族纨祷子弟集团。笔者认为,八旗战斗力削弱,组织纪律涣散,只是清中叶以来八旗的一个方面,也应该看到,清朝后期,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清廷仍然征调了大批八旗兵同太平军作战。八旗官兵在这场关系清王朝生死存亡的搏斗中,拚死力争,顽强抵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是八旗的另一个方面。本文企图对八旗兵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地位,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练军,是晚清军事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同光中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同、光年间中央与地方势力、清朝贵族与地方督抚争夺的一个焦点。 练军之起——用兵抑或用勇之争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几十万“八旗劲旅”和绿营制兵望风而溃,“不但不能收一战之功,且不能为一日之守”。这时,以曾国藩为首的在野乡绅们,别创一套全新的招募、营制、饷章和思想灌输法,拉起了一支全然不同于制兵的湘军,并很快就显示出它比八旗、绿营具有更多的优点,更有战斗力。咸丰末年,勇营已在实际作用上完全取代了制兵。到同治初年,太平天国与清朝之间的胜败之局渐露端倪,于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中央的贵族显宦们和地方的督抚将帅们都在盘算,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用哪一种军事制度来维持  相似文献   

16.
一鲁迅的文艺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因而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发展。鲁迅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文艺观,是在本世纪初留学日本的时期。那时,正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涨的年代,日本东京又是革命派汇集之地,革命气氛非常热烈。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因而一般革命者比较注意军事、政治活动,以便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诚然,政权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首先准备夺取政权的斗争无疑是正确的,鲁迅对此也相当的重视。但当时许多革命者对“唤起民众”的重要性却缺乏认识,因而往往只注重串连会党,武装暴动,而不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鲁迅比一般人想得更深远些,他并没有停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末年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之思考田晓红自19世纪后期以来,近代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变革运动。本文试图就清末新政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它在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它对中国现代化改革可能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关于1727年卫、藏战争,史籍虽有所录,但都是梗概的叙述,惟在《颇罗鼐传》中,出自当时当事人的记载,对于战争的全部过程、时间、地点、人物都做了极为详尽的描写。它提供了关于这次事件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国内、国外学者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持有不同的评价。国内史学界多数人认为1727年战争是噶伦阿尔布巴等人欲投准噶尔反抗清朝的叛乱。国外学者如意大利的杜齐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认为这次战争是反对清朝对西藏的干预,要“恢复西藏完全主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科场作弊是自从科举考试这个活动出现之后就随之产生的一个现象。清朝时,政府对于作弊严令禁止的程度实属历代之最,科举关防上开展了频繁的反作弊活动,文章重点了探讨了考生作弊的手段,和政府打击惩罚科考作弊者的措施,但清朝朝科场作弊之风却是愈演愈烈,甚至奔向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一道官方严打禁止和士子作弊两个完全相悖却同时并存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无疑成就了康有为的历史地位,但在"七上清帝书"和变法过程中,作为大清子民的康有为却在"师"与"臣"的双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加上他对当时高层权力格局的极度失察却也葬送了戊戌变法成功的最后希望.而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七上清帝书"修辞策略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