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报刊上屡屡见到一种意见,主张赦免私营企业主的“原罪”,说什么“原罪不是犯罪”,不应追究。资本家的“第一  相似文献   

2.
概述有关民营企业"原罪"问题是否存在及其解决途径的争论,界定民企"原罪"这一概念.在客观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原罪"问题发生与存在的特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提出认识和处理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应当坚持的观点和有关解决途径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4.
霍桑的许多作品都同时充满着“原罪”和“本罪”的思想,两种思想交织、冲突在一起,体现了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从《圣经》中的“原罪”与“本罪”思想出发,探析霍桑作品中“原罪”和“本罪”思想之间的交织与矛盾,进而探讨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加尔文清教主义中的“原罪说”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他的创作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原罪意识”成为霍桑小说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原罪教义是基督教教义体系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基督教信仰赖以形成的理论根基.从西方基督教思想传统来看,奥古斯丁有关堕落和原罪的学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深远.然而,正是施莱尔马赫对传统“奥古斯丁模式”原罪理论的持续反思,重新修正了这一有关原罪问题的经典理论.在当代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看来,施莱尔马赫是神正论“爱任纽模式”的最主要代表,这一模式有效替代了充满诸多问题的“奥古斯丁模式”.本文试图结合施莱尔马赫有关原罪问题的具体阐述和主张来论证这一看法的合理性,指出其基本特征和理论实质,并进一步揭示出这一模式转换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深入理解和阐释施莱尔马赫基督教思想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原罪”意识是深藏“五四”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恶性基因。上世纪初期,“原罪”之端倪已在“人力车夫”文学中得到具象显现。它与劳工神圣观念紧密结合,吞噬着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独立人格、精英立场,最终促成了“文革”中知识分子的集体缺席。  相似文献   

8.
初次分配的公正性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企业财务目标应兼顾价值创造的效率和价值分配的公正性.将人力资本财务理论与财务公正理论相结合,运用“拉克尔法则”的主要观点和相关思想,依据增加额分配理论对拉克尔系数进行修正,提出“员工薪酬财务公正测度”方法.以2007年 -2010年四川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央企”、“地企”和“民企”进行员工薪酬财务公正性测度的验证.研究发现:在四川的央企人均薪酬远高于地企和民企,但人工投入产出低于地企和民企.央企的修正后拉克尔系数高于拉克尔系数黄金值,地企和民企相对较低.央企的薪酬分配高但未起到积极激励作用,地企和民企员工薪酬偏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罪几乎是基督教的前提性教义,但关于罪至今却无一个能集中概括其本质的界定,这种情形喻示着在该问题上的某种模糊不明的存在。本文由对圣经原罪叙事的分析梳理表明,罪即将上帝之言并进而将上帝律法化;“像上帝一样”的自我崇拜、试探上帝、追逐物质利益和宰制权力是人所以犯罪的三大动机,由相应的蛇的三大诱惑所挑起。该罪为人最原初之罪,故可称为原罪。原罪带来堕落。原罪前人与“存在本身”直接处于“同存在本身的存在关系”之中,人与人、人与物在存在中融汇如一,原罪使人与存在本身相脱离,从而既使人对人、对自然物的关系外在化为功利性的利用关系,亦使人成为本质性、自然性的存在物,遭受必然法则的辖制。由于原罪本身即恶,这使人所知之“善恶”仅仅不过是恶中之善恶,使人堕入律法的牢笼无以解脱。耶稣所受的试探诱惑与亚当夏娃的恰恰相当,启示给人该如何打破律法统治的某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巴别塔”揭示了两个问题:技术的事实问题和技术的价值问题。“巴别塔”的破灭是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相分离的结果。新的技术“巴别塔”是人的“原罪”和技术的“原罪”相结合的产物。人和技术的“自我救赎”不可能通过建造“巴别塔”,即通过技术事实和技术价值的统一来实现,“救赎”之路在于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性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行赦免、赦免在实际上达到什么效果,都不影响赦免的宽恕本质.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历史,对罪犯都有“大赦”之律,目的是安抚民心,稳定社会,以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如新中国成立后,对末代皇帝溥仪、数十名国民党主要战犯的“特赦”等等,就是例证。然而,翻捡“大赦”史料,自古至今对贪官污吏罕有赦免者——  相似文献   

13.
宗教文化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上帝论中“圣爱的属性”、救赎论中的“满足说”和“道德感化说”以及圣灵论中的“原罪说”和忏悔意识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性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行赦免、赦免在实际上达到什么效果,都不影响赦免的宽恕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我国古代的赦免制度。作者认为,与创立之初的赦免相比,赦免在后世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统治者对赦免的滥用,破坏了法律,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重新评价了赦免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根本恶”是康德宗教哲学的轴心概念,这一概念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以此为契入点可以看到康德对基督教所做的哲学改造。根本恶是人类本性中的恶,在康德那里,“本性”是人类自由采纳某种道德准则时所凭依的原初主观根据,它在道德意义上具有先天趋恶倾向,实质在于道德秩序中的主次颠倒。基督教神学的“原罪”作为人神秩序的原初颠倒可谓根本恶的“原型”,根本恶是对原罪说的哲学转化。同原罪一样,根本恶也源自人的自由运作,通过先天推论,康德得出恶的原初主观根据出于人类先天的自由本性,并存在于“任性自由”为自己制定的准则里。“改恶迁善”如基督教新生一般,既是一场自由自觉的心灵革命,其可能性根据在于人的本性中存在不可磨灭的原初向善的人格性禀赋,也是一个通过社会伦理共同体逐渐改良、无限进步的历史过程,这也包含着对基督教教会观念的哲学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非公经济36条”搬起了中国民营企业在迈向市场经济漫漫长路上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呈现在民企眼前的已是一马平川。南京民企,练好你的体力和技巧,尽情地策马驰骋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7次特赦的适用,自1975年以来,我国一直未再适用赦免制度。目前,有学者建议对普通刑犯实行特赦,以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也契合社会和谐的旨趣。以赦免制度的利弊为切入点,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境,展开赦免制度在当下中国适用的分析,最后结论为:目前我国缺乏赦免适用的现实条件,但是,开展赦免制度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新的民主政权往往赦免前政权成员犯下的严重罪行,这与国际法上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要求相抵牾,从而引发赦免的国际合法性争议.认为赦免符合国际法的学说有过渡正义说和修复正义说,认为赦免违反国际法的有人权不可侵犯说、追诉义务说、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说、类似法律原则分析说等学说.这些学说各具特色,并不能切实解决赦免的国际合法性问题,应当探索国家赦免与国际刑事法院追诉之间协调的路径,从而解决赦免的国际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近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显示,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和工商银行等国企领衔的“前十强”企业,利润占据了500强的40%。而在前50强企业里,仅有深圳华为和江苏沙钢2家民企,80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里,民企也仅有9家。纵使是民企翘楚的华为集团,1851亿元的营业收入尚不足中石化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