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涛  徐选国 《理论界》2011,(10):95-98
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解构理论的杰出代表,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备受国内外学术界青睐。笔者认为,德里达解构理论归根结底围绕着"三个一"而展开:即一个问题,对"本原"问题的解构;一个思想,"延异"论思想;以及一个策略,"解构"策略。笔者旨在理清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脉络,并对其三要素之间关系进行论证,以期弥补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的缺陷,并为人们今后研究德里达解构思想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思想导论。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新女性主义比较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曾坦诚地说自己受德里达与马克思的影响比较大,但又肯定地说自己不是解构论者,也不是基要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她在对解构论深入细致的马克思理论批评与对马克思理论深入细致的解构论批判过程中,尤其在广泛、具体而深入、系统的底层人研究(包括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逐渐实现了对德里达超越视觉主义性质本体诠释学的解构的实践批评超越,并提出著名的学科终结观点,树立学科之后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德里达对马克思的"反复阅读和讨论"表现为对"幽灵"概念的回溯与显性化处理,这一概念既涉及到"哈姆雷特"专名所代表的正义的"幽灵",又代表马克思"幽灵"话语中蕴含的弥赛亚性的幽灵,甚至指向德里达解构思想中自"延异"以降一脉相承的"幽灵"一般.这种逻辑在德里达"延异-痕迹-书写-幽灵-幸存"的解构链条上充当着重要的一环,并最终指向不可解构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原本是一位哲学家,但他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影响却大于哲学界。尽管在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之间的差异多于相同,但德里达至少在三方面与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持有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一是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性,这一点尤其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尤其在当今时代更是如此;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原先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暂时受挫感到失望,而德里达则和詹姆逊一样,却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因为它已经渗透进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若从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视角来考察德里达的学术思想,应该承认,德里达的思想更多地是被美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所接纳。随着德里达的去世,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入了一个"后德里达时代"或曰"后理论时代",解构的一些主要原则成为一种经典的批评原则和研究方法。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既相互抵牾同时又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于德里达的专著《马克思的幽灵》。在书中,德里达试图在传统和当代的以及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解构之间发现一些共通的东西。在德里达本人的认可和直接参与下,解构理论在美国批评界一度发展演变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批评流派,一批解构批评家、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以及后殖民批评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与解构理论糅为一体,在批评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苏娅 《东岳论丛》2011,32(4):61-65
德里达以解构理论为武器,反思并力图颠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在一系列探讨政治、宗教和伦理问题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被看作是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致敬之作。针对西方世界因苏东剧变而来的"马克思已死"的观念,德里达在该书中明确提出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德里达不仅展示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新维度,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如何继承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既解构了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传统,同时也在政治和历史领域坚持了形而上学批判的主旨。德里达在20世纪9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向马克思致敬"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也体现为从异化史观经由实践向唯物史观发展过程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和超越。从德里达解构逻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还要深入辨析他们的历史观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逻各斯中心主义",其要义在于本质论、二分法和等级制,对此德里达表示质疑并予以拆解.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虽然萌发在语言学之中,但却秉有天生的入世冲动和政治热情,这就使之必须同时在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两个战场上作战.它是在形式主义营垒中发生的化蛹为蝶的蜕变,但却不乏历史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文化政治起到了深层次的导向作用.30余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巨变,使得文化政治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问题.尽管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作为一种前卫的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相互补益、相须为用,当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破解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幽灵》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政治哲学论著中一部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德里达通过他的解构主义手法,一方面深刻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一味高赞的世界"同一性"自由主义制度的观点,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不可或缺性,呼吁人类社会应该存在"多样性"。德里达的这种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构后的新的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欧阳英 《东岳论丛》2007,28(2):175-179
作为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德里达的政治哲学是潜藏于其解构理论之中的。在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解构的基础上,德里达最终建立了一种文本化与语境化的政治哲学。他倡导了一种以解构理论为根据的伦理—政治观,围绕着“它在”概念,不仅重新规定了公正问题,而且还重新解释了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诊断当今的时代为"脱节的时代",以试图将马克思的"幽灵"概念解构为一种契合解构哲学的弥塞亚式幽灵的降临性。他断言马克思在现实生活中是缺席的,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真的不在场,而是以延异了的复数幽灵的面貌出场的,这是一种非本体性的不在场之在场、不可能之可能。唯有经过解构后的马克思才是我们时代批判全球资本主义或"历史终结论"的激进资源。本文认为,这种被幽灵化了的马克思之新奇形式,恰恰违背了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真义,它给我们带来的徒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式的伦理呼唤和永远不可能之空无。  相似文献   

12.
解构思想是德里达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有:解构、延异是事物结构的差异运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解构是一种普遍方法和策略,是防止虚无主义的有效手段;解构思想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揭示了事物结构的解构性质、解构方法和解构的实践路径,为后现代文化建设、应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其他极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7,27(4):146-153
德里达一直致力于对人道主义、人性、伦理这些论域的解构,这使人们容易认为,解构与伦理学相对立。德里达早年对列维纳斯的批评,亦使人们相信,德里达也把伦理学列入解构的重点。但德里达后期却明显地转向伦理学,此时他所提出的所有的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他者的伦理问题。而德里达后期关于他者、礼物、宽恕、死亡、绝境、没有宗教的宗教性等思想,都印有列维纳斯影响的痕迹。解构的伦理性已经是理解解构主义重要的维度,正是在解构伦理学中,解构给予了一种伦理性。这也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德里达早年对列维纳斯的批判。德里达正是清理了列维纳斯关于他者的同一性思想,而发展出他的解构思想。尽管那时的德里达怀疑希伯来进向的可能性,后来却从列维纳斯给予的希伯来的某种思想资源中获益匪浅。从德里达早期对列维纳斯的思想批判中,可以看出德里达解构思想最初运作的思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解构的核心内容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以言语与书写、哲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这两对典型的解构为例,考察德里达的解构运作过程,并从德里达的写作风格、隐喻策略以及他关于真理与意义的看法这三个方面来剖析德里达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论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德里达以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向世人提出了"不能没有马克思",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遗产进行"继承"的忠告.不过,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始终是其解构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从20世纪90年代后对诸如友谊、激情、宽恕乃至“好客”等概念的阐述,都是在进行“解构”理论的实践。这种解构实践和本源追求反映了法国当代的几代学人在纯学术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反思。《好客》一书涉及诸多传统和现实问题,对我们理解德里达后期思想,分析德里达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启示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正在遭遇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与冲击.雅克·德里达通过<马克思的幽灵>的本文书写将这一对接与遭遇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现实.本文认为后现代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重构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其解构思维对于打破以往僵化教条式的理解方式具有重要价值,对马克思本文"后现代意蕴"的发现式读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式解读也具有否定性后现代主义所共有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特征,应当加以否弃.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视野应当在超越后现代主义地平线的基础上,重建现代性.重建的哲学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以其解构思想来极力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当代性,回答了在当代条件下我们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以及继承和发展哪些马克思主义这三个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他所建构起的一种所谓的"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多种差异性的谱系之源,也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解构"策略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堂家 《河北学刊》2003,23(2):54-57
通过考察德里达对哲学与文学作品的解构性诠释,本文提示了德里达思想的两个基本倾向,即强调哲学与文学的亲缘关系,突出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关联;追溯了他的解构策略的历史起源,分析了德里达的解构实践,指出了"解构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并非消极的破坏,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巴尔特提出了"作者死亡",读者的阅读是自由创造,以及"可阅读"文本和"可写作"文本的分别等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他还用设立多种代码的方法去从事解构主义的批评实践;这种解构方法不同于德里达的解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