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成熟运行的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却是历经波折陷入困境,以至于受到政策限制.反思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的主观偏差以及监管者和制度环境等客观条件不成熟、不完善,而非该模式本身的缺陷.推进员工持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经验教训,在理清问题的基础上,回应对员工持股的质疑,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基于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使员工持股制度能够真正成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有效制度安排.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未来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现阶段可以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先行员工持股改革.  相似文献   

2.
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是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为获得各自经济利益而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分享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分享经济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发展逻辑。实质上,对分享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分享经济理论演化的基本逻辑为:探讨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收入,实现由利益独占到利益共享的过渡,并以此作为解决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产生的过度不合理、不公正及不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进而起到合理缓和甚至解决劳资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 ,国有企业分享制实践主要有 :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分享主体特殊的分享制制度安排 ;股份合作制———劳动资本主体合一的劳动者管理的合作社 ;内部职工持股———不成熟、不规范的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 ;年薪制和股票期权———主要针对经营者的分享制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混合所有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而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相融合的产物.混合所有制经济以股份制作为组织和运营形态.在股份制经济组织内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企业法人资本、职工个人资本及社会公众资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些不同的产权主体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说来,就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员工持股制度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企业员工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股份,直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种制度的创新,通过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的界定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领导体制的优化实现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通过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的有机统一建立了员工分享利润的激励机制;通过监督的内生性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通过员工的自觉参与,保证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而正是这些作用,保证了员工持股对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作用,需要激发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资本与劳动力商品的结合,能对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发挥一定作用,但会形成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过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劳动者共同富裕。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的有效结合,既能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也能推进劳动者共同富裕。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能使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利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劳动与资本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两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是通过产权置换或出卖的形式转让给企业职工,职工全员人股,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同时享有劳动者和股东的权益。通过劳资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学管理等形式,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劳动者权益与股东权益的内涵、地位及追求的价值目标趋向不同,决定了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里,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职能:即作为劳动者(包括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特殊利益与职能和作为资本所有者的特殊利益与职能。在理论和实践中如何使这两种职能得以最佳发挥,如何使这两种利益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与约束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回顾和现实问题的反思,发现资本对劳动在权利和利益上的垄断不是一种永恒的模式,劳资之间的产权分享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与产权独享相比,产权分享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优势.理论上,产权分享是一种双重产权,表现为双重分享,实现了双重目标.实践上,产权分享根据劳资之间分享份额的大小可以分为资本大于劳动、资本等于劳动和资本小于劳动三个阶段.在我国从产权独享向产权分享第一阶段过渡的转型期,利益制衡和公平正义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不是市场机制决定是否发展混合所有制,而是我国利益关系的改革和调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来实现。虽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它们拥有共同的法人财产权,产权之间是资本与资本的关系,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原则进行经营管理。要保证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必须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政府、市场与国有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种机械组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须进一步认清和理顺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实现这一分享特征的制度是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2.
交叉持股、资本融合是企业微观层面的资本组织形式和市场行为,与其他所有资本组织形式一样具有可变性、博弈性、阶段性等本质特征,将其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国家宏观制度下经济成分安排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严重的逻辑性问题;而“非市场性交叉持股”更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一般企业管理原则。从方法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角度剖析,“非市场性交叉持股”在“交叉持股”这一资本组织形式与企业“资本功能放大、保值增值、竞争力提高”之间所建立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因果关系;当“非市场性交叉持股”同时具有政府行为必然性、国企针对性和私有资本“好处”性本质特征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便是一种典型的制度性行为,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国有资产、资本、资源及其所赋有的权利、利益的政治经济性再分配。  相似文献   

13.
王萍  王军  宋颖霞 《理论界》2008,(1):62-63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改革已日渐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把国有企业的单一化股权转换成多元化股权,才能使与之相关的利益机制发生彻底转变,进而带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的转变,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员工持股计划则是通过员工购买企业股票的方法,使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从而解决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员工持股的必要性,现存问题和在现阶段实施员工持股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仍然实行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的古典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单一,忽视或否定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权.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支薪制与分享制的比较研究汪涛职业经理和劳动者领取固定工资,而资本所有者则占有全部剩余,这种由支薪经理管理的企业称为支薪制公司。直到本世纪50、60年代,支薪制一直被看作是现代企业的标准甚至是唯一形式。以高度分散的股权为特征的股份公司从产权的角...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间接定价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在区分人力资本“潜在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基础上 ,把分享企业剩余 (利润 )理解为企业中对人力资本“实际价值”的间接定价机制。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分享比例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自身属性以及社会制度环境。在现实企业中 ,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具有不同的分享方式和分享机制。有限合伙制基金中 ,管理型人力资本 2 0 %左右的剩余索取权通过合伙契约方式被明确规定下来。高新技术企业创立时 ,技术型人力资本被直接纳入企业股本中 ,以实际股份享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股票期权制和期股制中 ,经营者的管理型人力资本以“期权”和“期股”形式被间接地延迟股份化。在大多数的雇员持股计划中 ,雇员通过公司捐赠方式免费获得公司股票 ,使得其作业型人力资本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企业剩余分享。  相似文献   

17.
王蓓 《天府新论》2013,(2):84-88
应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来理解目前居高不下的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随着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多元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力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集团,经济利益的劳资对立是争议发生的根源。此外,劳资力量格局的失衡、双方劳动契约的不完全和非均衡、政府监管不力以及劳动法未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功能都是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劳资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利益衡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劳动法律日臻完善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劳资利益衡平模式,是国家、企业、劳动者三方都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劳资利益衡平模式的总结,树立利益协调的理念,在政府适度介入下,赋予劳动者适当的劳动主权,形成在社会监督下的等边三角型“三方协调机制”的模式可以为衡平劳资利益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20.
混合所有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揭示了企业财产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演变的客观规律性。以公司制度为载体的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的现代资本组织形式,是财产组织形式符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权制度表现。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实行公司制度,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现实条件。混合所有制作为微观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优势。在产权制度方面为现代公司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产权条件;在经营制度方面为现代企业奠定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实基础;在分配制度方面为现代企业的利润分享提供了制度保证。混合所有制比单一所有制具有更高的制度效率,可以通过博弈模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