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农民社会阶层与幸福感问题,通过分析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Logit模型估计,实证检验了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幸福效应,社会阶层定位越高的农民,其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区域比较发现,此幸福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最为显著;而户籍比较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低于城镇居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较10年前有所增强,且农民对社会阶层定位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据此提出,民生建设中重视农民的发展诉求和精神需求,融通农民社会阶层上升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幸福感,保障农民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上比较高;性别、年龄、信仰、婚姻、居住地、社会地位自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地位自评、收入合理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社会评价、家庭变量和态度变量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阶层急剧分化的现实,本文利用2010年的CGSS调查数据,采用有序概率模型分析家庭绝对收入水平、家庭相对经济等级、社会阶层及其变化等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自评的家庭经济等级对幸福感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社会阶层及其变化感知也有显著的幸福效应,处于上升社会阶层或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群更幸福。比较而言,家庭人均收入、家庭经济等级和社会阶层的幸福边际效应依次减弱,而且有明显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马福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29-133
文章在梳理我国户籍制度形成、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城市负担能力、普惠型社会福利、进城农民土地处置等困境,并以当前成都市所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为蓝本分析了其解决这些困境的努力,提出了成都户籍制度改革对全国户籍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尚银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6-10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变,温州原有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动,一个新的、与第一次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变化了的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温州特色”。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商业服务人员,使得温州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实业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建立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检验了收入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与居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收入的居民相较于低收入的居民,其幸福感更高。本文通过加入省份固定效应以减少遗漏变量偏差、更换Logit回归模型、采用不同指标衡量居民幸福感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式,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幸福水平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陆益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2):123-130
起初以重建社会秩序为目标的户籍制度,在文化传统及发展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中,逐渐演化成社会控制、资源配置、利益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安排及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以户口为维度的空间社会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为充分挖掘老年劳动力资源,本文筛选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度居民调查数据中的老年人样本,并将其按城乡、工作类型、就业意愿和能力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就业的老年人更加看重就业带来的精神回报而不是劳动收入;对休闲娱乐时间的需求同样会影响到老年人的选择,但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同样,不同户籍、是否参加社保、是否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企业的员工等因素对于老年人是否就业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不同群体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基于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应当从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政策;进一步消除制度约束;引导、规范老年人就业培训机构;加大正确就业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户口迁移政策改革的成本与收益 ,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跨地区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迁移不仅符合政府部门的利益而且可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分位数分解法分析了农民工和城市工的工资差异,研究表明:从全国和东部地区来看,城市工和农民工的工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两个群体的禀赋差异,歧视所占的比重较小;在中部地区,中、低分位上的系数差异大于禀赋差异,中、高分位上的禀赋差异大于系数差异,对农民工的歧视主要存在于工资分布的低端;在西部地区,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工资差异、系数差异和禀赋差异都不断提高,禀赋差异和系数差异为两个群体的工资差异做出了大体相同的贡献.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保护农民工免于工资歧视的政策着力点应放在中部地区的低收入阶层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杨志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64-67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7-102
中国的户籍制度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并促进形成了两套相互隔绝的利益体系,强调"单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难以满足市场条件下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户籍利益在农村一端的固化,最终制约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来看,我国户籍制度需要全面调整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利益关系,平行推进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其中,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户籍利益界定为属地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户籍全面脱钩,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融入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农地(林地)承包、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户籍利益界定为保障性利益,从更好地保护这种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设计农村户籍利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条件构建户籍利益转化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求探索性改革农村户籍的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相似文献
13.
王培刚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3):5-9
围绕当前广受关注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利用江苏省社科院和省委统战部"社会阶层和谐关系"课题组所作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各社会阶层对贫富差距程度的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研究发现:(1)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当前的贫富差距状况已比较严重,贫富差距扩大会引起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且对这一问题的主观认知已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当前贫富差距状况的判断;(2)越是社会责任感强的群体和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群体,越能敏感地察觉到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产生的影响;(3)培养大规模具有中间阶层意识的社会群体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50-52
和谐社会既包含社会关系的和谐,又包含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社会阶层结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柳颖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3-95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其弊端突出表现在限制了人口自由迁移,减缓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等问题上。为了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在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剥离户籍制度的权益附着、放宽人口迁移政策方面做出尝试,从而逐步有序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汪德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19-22
怎样看待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这是目前学术界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主要应从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李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74-83
通过对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两个城市的人口普查数据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表面上看,两个城市在关联社会阶层结构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及职业结构三个层面存在相似形态,但实质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与东京相比,北京的人口结构处于不稳定的变动期,且在就业年龄结构上更具年轻化特征;第三产业发展仍较滞后,中低端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且行业间的分层化较为明显;"白领"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中低端"蓝领"职业者相对较多。由此可以推测,北京与世界城市东京相比,在社会阶层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仍处于变动期,且距"橄榄型"社会形态还有一定差距,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8.
禹建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1-62
和谐社会的基础源于合理的社会结构,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而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吴丹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5-19
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聚类和递嬗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阶层结构的嬗变是广大农村在现代化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截面.通过实地调查描述落儿岭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情况,并进行三个村庄社会阶层结构类型的比较分析,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分析成因,寻求构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阶层认同差异,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农民工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己的教育程度、务工地区、月工资收入、基本医疗保障状况、社会群体冲突感以及对未来三年生活的预期对农民工的阶层认同有显著的影响。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对自身阶层地位的评价,就必须在注意提高农民工自身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其社会冲突感并提升其生活预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