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包含了极为重要的视觉建构问题。以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二手调研数据、采用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的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至少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现象提供实证依据:第一,大众文化依托视觉主导的当代传媒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享乐产品,和以视觉方式把握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第二,视觉形象生产的跨媒介转向,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媒介选择和视觉形象生产方式。第三,大众文化中的视觉素养问题表明,在视觉意识形态主导受众视觉素养的高低与价值观形成的同时,受众本身的视觉素养与价值观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但是一直以来,学界较为关注的是其意识形态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一种文化样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形式特征:鲜明的拼凑风格、视觉形象的极度膨胀和以高科技为主导.这些形式特征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大众文化进行细致的形式特征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大众文化,同时,对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视觉传播相关理论,从考察大量实际案例着手,对区域性户外广告视觉形象的建构进行审视,试图探寻出有区域性特征的户外广告视觉形象的建构规律以及在不同行业之间实际应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研究成为一门显学,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在中国也渐成气候。将女性主义视角与大众文化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当代大众文化中女性形象的父权制特征,可以看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没有摆脱传统男权社会的桎梏,反而在金钱和欲望中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生产场,与中国当代艺术构成形态复杂的互文关系。其视觉形象生产过程在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则呈现出视觉性、技术性、日常性、跨界性、地方性、制度性以及跨文化、跨区域等多重特征。大众传媒的视觉形象生产因此不仅成为理解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艺术生产当代性的一个特定视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都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大众文化应运而生,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出文化性、市场性、通俗性、参与性、开放性、娱乐性、流行性、平面化等现代特性.绚烂夺目的华丽形象成为大众文化产品主要标识.在印刷媒体和影象媒体比较中反思文化聚合力的后果,视觉形象激起新的憧憬和无穷欲望,大众丧失对文化的传统意味的把握,面临"失语症"危机.消费至上享乐观、媒介技术神魔论、意识形态渗透论等甚嚣尘上.视觉影像与人类历史的对话是精神与心灵的契合,其异质多元性与包容性,蕴涵文化教育的精神财富与真善美的呐喊,致使精神与文化从流放向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7.
构建多元课堂话语类型结构,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认知与内化不同的话语类型结构,从而促进语篇构建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揭示了课堂话语类型结构与学生语篇构建能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妈祖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概括出妈祖勇敢和善的凡俗形象、扶危济困的海神形象、慈悲庄重的神祇形象这三大特点,并通过分析妈祖形象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表现,发现妈祖形象愈加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的特点.由此探讨如何将现代设计与妈祖文化相结合,总结归纳出妈祖形象新表现的原则和思考,希望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妈祖的现代视觉形象设计寻出一条可供考虑的途径,找出吸引年轻族群的新创意.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提出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概念,对吴县胜浦山歌的类型与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与分析,同时也对当地的民俗服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研究。而后在此基础上,对胜浦山歌与当地民俗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两者在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两方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陈婷婷 《学术界》2023,(11):166-174
随着全球治理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国际话语场中叙事话语也日益复杂多变,如何创新与调整叙事话语方式和议题设置,以推进全球治理共识达成,是重塑全球治理的重要愿景与目标。在国际话语场中,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形象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性,话语不仅能够呈现、建构、改变或提升一国的国家形象,还能够为其提供意义阐释。面对国际话语场中叙事话语发生的转向及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我们可采取标示性叙事话语聚焦,“自塑”与“他塑”协同,加强叙事话语的双重逻辑,促进叙事的可视化表达等策略,实现国家形塑的提升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庆城市视觉形象塑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如今已构建起一座现代都市框架,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把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和北国温泉之乡等先进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在具体的城市建设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对此政府应在城市视觉形象建设中采取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凸显,而新的传播语境下,视觉文化传播深度影响传播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读图时代的受众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因此,国家形象传播需要借助视觉传播手段提升国家形象传播效果。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国家形象传播的受众多样化特征以及视觉传播的优势等也决定了视觉传播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秦地作家对长安文化精神的承继、阐释与重构,是其文学精神生成的基础,也是其创作的根系与血脉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秦地作家的创作才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含量与意义深度.本文从题材选择、主题话语、审美风格及叙事范型等方面探讨了长安文化之于当代秦地作家精神的深层联系和影响,揭示了秦地文学在当代多元格局中突出的身份指证.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一向被精英文化压抑的"快感"凸显出来,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和大众文化的美学表征。从"垮掉的一代"对身体快感的直接诉求,到先锋派画家呈现出的感官世界,再到"私人写作"、"下半身写作"……快感变得炙手可热。然而,对快感的狂热追求,大有矫枉过正之嫌,大众文化仅仅是文化工业的商品,在集中满足了人们的感官娱乐化追求后,直接推动着审美趣味的变化,进而导致了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语境下新生代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大众文化的挑战,新生代作家从解决雅俗分歧入手,不失时机地在小说创作中采取了一种折衷主义式的叙事策略:与大众审美趣味、审美方式的现实转换保持同步,以欲望化、时尚化、复制化的书写方式揭示边缘化人生的人性底蕴与生命内涵。新生代作家的创作焦虑由此获得了一次最为现实的释放,其文本也为当代小说的发展趋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功地与商业结合以来,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效益就不断被开发出来。近年,我国体育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但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其影响力或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开展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贾剑秋 《天府新论》2010,(3):134-136
手机小说是当代社会由现代工业技术和大众文化催生的新兴文学样式。它以手机为文本载体,在商业消费文化主导下形成模式化的大众文学文本形态。故事结构单纯,段落节次繁复,忽略故事的情节性和细节的描写性,强调亲历感和生活性,人物形象单薄,构思精巧,语言简练、生动等是其文体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奥运会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作为其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标志和思想内涵的视觉艺术表达。本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历届奥运视觉形象的发展规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2008北京奥运视觉形象加以简析,预测奥运视觉艺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