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后置定语有一个标志,即后置的定语后面有一个“者”字煞尾,或句中还有一个“之”字,构成“之……者”的结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这种类型的句子容易辨认。然而仅凭一个“者”字煞尾来判定是否是后置定语是不够的.陈蒲清在其所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里,就认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者”字煞尾。他从这个标准出发,把“楚人有涉江者”误认为是定语后置。这种认识颇有代表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所谓的“定语后置”现象,以往被“定语后置”说者当作“中心语 后置定语”的框架。应视情况的不同分析为不同的结构,所谓“后置定语”实际上分属“中心语”、“同位语”、主谓谓语句的“小主语”及主谓结构的“谓语”等。  相似文献   

3.
文言句法分析中,“定语后置”说颇为通行。它是杨伯峻先生在《文言文法》“定语、状语和补语”一节中提出来的:……定语还一般在中心词之前,但也有在后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这句的主语实是“少年”,谓语是“养一虫”。“村中”是定语,“好事者”也是定语,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非谓语动词的一种,不定式在句中除不能单独构成谓语动词外,具有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功能,起着广泛的句法作用。这里仅就不定式做定语的一个小侧面——做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不定式做以下论述:一、做后置定语的不定式不定式用作定语时,通常位于名词或起名词作用的代词、数词之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定式做后置定语,且多数时候如此。做后置定语的不定式具有以下特点:1.不定式的动作尚未发生或发生在句子谓语动词动作之后。例:ThisshouldbeagoodopportunitytotellhimthenewsHemadeanothertrytocllmboverthewall,bu…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字可以出现在主语与谓语、主语与状语、后置定语与中心语、前置宾语与谓语等成分之间,这些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些成分与成分之间有“之”与否,结构形式及表达是不一样的,甚至相互间的关系有的也因“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就打算利用这些常见的语言现象,来谈谈“之”字在语言结构转换中的作用,也就是谈谈“之”的语法转换功能。一、出现于主语和谓语之间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形式到底有多少种,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迄今得以公认的有二: 在定语末用“者”使之后置。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可使报秦”末用“者”而后置于中心词“人”。 数量词作定语而后置。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定语“一双”分别后置于中心词“白璧”和“玉斗”。 下面,试谈一种还不为人们重视的后置定语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这句子是单句的名词谓语句,“者……者也”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文言的名词谓语句用“者”字引进主语或名词谓语的,一般情况是主语用“者”,谓语就不用“者”,谓语用“者”,主语就不用“者”。本句却是主语、谓语里都用“者”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统编教材《马说》一文中“马之千里者”课本未作注,现行的译法也较多,主要有三种: 1.将“千里”视作后置定语,“之”和“者”为后置的标志。七九年教材的“马之千里者”,即译为“千里之马”。 2.照原语顺译,将“之”视作相当于“的”的一般结构助词,“者”作代词,代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中,定语时常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多数都是短语充当定语后置,这种后置的形式,往往是中心词后出现以“者”收束的短语充当定语。例如: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蒲松龄:《促织》)“好事”为“少年”的定语,由动宾短语充当。 2.“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马中锡:《中山狼传》)“应弦而倒”是“禽”、“兽”的后置定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10.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11.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例揭示了汉语的主谓关系在蒙语里通过“主格”体现,具有所属关系的定语和中心词在蒙语里通过“所属格”相连,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把字格”体现,间接宾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或“共同格”体现,状语和谓语的关系在蒙语里通过“给在格、用让格、由从格”体现。这一揭示,缩短了蒙汉两种语言的距离,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定语后置句法及其标志 1.1定语和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一个“定——名”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在这个名词性词组中,一般说来,定语是放在中心语前面的。但是,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有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的现象、尤其在古汉语中,定语后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常用的句法。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助词“之”有一种作用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之”字所连接的定语和中心词,在意念关系上相当复杂。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修饰关系、限定关系、领有关系、同一关系。 一、修饰关系 修饰性的定语主要是描写中心词所指的事物的性状或说明它的数量。例如: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者探讨《论语》特殊语序时,一般集中研究宾语前置的相关问题,本文则立足于先泰汉语的语法事实考察宾语前置以外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等特殊语序。  相似文献   

16.
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成分叫定语,这个简单的定义现在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它不仅概括了定语的性质、功用,而且确定了定语的位置——在名词的前边。 定语是不是一定在名词的前边?现代汉语中有没有定语后置的现象?哪些结构形式属于定语后置?哪些又不是?本文拟讨论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动词谓语的后置成分宾语和补语,一般不会互相混淆。宾语多是动词谓语支配或涉及的对象,多在动词谓语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动词谓语之后的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的,多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根据这个界说,我们很容易辨别下面这两段话中的宾语和补语。(1)炉旁站着咱们的党委书记,为了掌握生产技术,他不怕困难,坚持劳动,获得了大家的好评。(2)今年的生产任务完成得不错,这与领导改进作风有很大的关系,领导作风变得民主了,大伙就干得很起劲,生产自然就搞上去了。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杨伯峻先生在《文言语法》中提出了“定语后置”一说。此后,古汉语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八十年代前后,“定语后置”做为古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基本定论。1979年,“定语后置”又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我们认为,一种语言现象从研究到结论,必须经过严密的,无懈可击的论证过程。而“定语后置”一说果真成立吗?笔者试图从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以求方家指正。一、关于表达重点问题刘瑞明同志在《从定语的意义和作用论古汉语后置定语可确立》(见1981年《中学语文教学》第二期。以下简称《可确立》一文中谈到:“居正…  相似文献   

19.
“之于”在古汉语中经常同名词或代词组成“名词(或代词) 之 于字介宾词组”的结构形式,位于句子之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结构中的于字介宾词组同一般用于状语或补语的于宾介宾词组不同,它的后面大多有语气词“也”字煞尾。即使没有“也”字,也是可以用逗号点断,与其后面的谓语句隔开的。这种句型,在古代典籍中是不乏其例的。请看下面各句:  相似文献   

20.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