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境外一些势力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或渠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争夺日趋激烈,企图消解中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基本价值,从增强文化自信维度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自信的思想基础,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自信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和白马藏族文化适应问卷,考察了在西南民族大学就读的200名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和自信以及学院分类的关系.结果: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存在人口学差异.文化适应各维度对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和与人交谈等自信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主流文化认同对社会相互作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校教育认同对个人评价的外表、与人交谈维度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总体文化适应对学业表现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与自信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文化现象日趋明显。多元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充实、丰富了主流文化,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挑战,导致了"文化不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多元文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领多元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下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可通过认、知、行三个步骤,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并充满自信地让理想信念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会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审视中国与世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交媒体运用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关乎党的前途,关系国家希望、民族命脉和人民福祉,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信服和升华,是其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文章首先论述了网络的急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新特点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重要的平台.其次阐述了文化自信培育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受到的挑战,包括信息真伪难辨、主观性误导、片段片面性导向等.指出高校应充分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对网络次文化做规范和疏解,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开辟网络学习的新形式,通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高校功能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建设与大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坚持育人导向,在坚持自觉、自信、自强与自醒的文化意识下,切实加大文化传承与创新力度,使高校通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来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当前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文化自信是政党、国家和民族等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坚定信念。提倡文化自信有助于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更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文化自信思想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当中,要从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文化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表现为西方国家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开发利用我国文化资源,利用WTO规则冲击我国文 化安全;而国内对文化安全斗争缺乏清醒的认识,市场经济唯利润导向对我国的价值体系带来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不够。应当完善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利用WTO规则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直接关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主动”“主力”“主责”优势,从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培育、文化自信能力塑造、文化自信知识教育、文化自信品格锻造、文化自信环境创建等方面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明星真人秀是当下主流综艺节目,深受大学生喜爱。作为节目的主要受众,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观看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该类节目在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引导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消极影响,如冲击文化架构和认知、影响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和造成过度娱乐。鉴于此,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应共同应对,以消除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