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克劳和墨菲是当代闻名的激进左翼理论家,他们运用后现代主义所使用的方法,即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政治现实,并公开把自己的理论称作"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霸权"理论,该理论亦称"新葛兰西主义"或"新霸权"理论."新霸权"理论认为,由于普遍性/特殊性二分法被淘汰,才存在着"霸权","霸权"作为一种新范畴是被当作对获得"霸权"障碍本身的反映而提出来的,其条件是对抗力量的存在和把它们分离开的不稳定边界,自主性是其构造的形式,激进多元民主是其基础.因此,"新霸权"理论、置换革命的主体、激进多元民主等等都是拉墨二人的社会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怡 《浙江学刊》2004,(2):74-81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数学实在论"、"存在数学对象吗"和"数学的基础是什么"这样三个问题入手,对当代西方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给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指出了这种争论在哲学史中的深厚根源.作者认为,数学哲学研究对我们认识哲学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即只有清楚地把哲学看作是一种理论的构造物,而不是把它看作某种对外部世界的对应解释,我们才会理解哲学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熊高 《社科纵横》2008,23(5):11-12
毛泽东没有提出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但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源头、框架蓝图、策略方针和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依循理性是世界的"灵魂"和"本性"的原则要求,设计了伦理精神由低而高的发展行程,从"特殊的人"和"普遍性的形式"两个方面论证了市民社会的基本原则,把市民社会与"自然社会"(家庭)和"政治社会"(国家)区别开来.马克思深入现实生活世界,启明了市民社会的原初基础,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向度阐释市民社会,在关乎问题理解之根本的原则高度,与旧哲学进行了明确划界,由此实现了思想史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以"阶级斗争文化"和"社会主义的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从根本上说,这种政治文化来源于毛泽东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建立一个纯粹由工人阶级构成的同质性的社会共同体.在建立同质性社会共同体的实践中,实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元化的政治文化,这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邓小平则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乃至更多的社会阶层共同来建设.所以,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形成了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合"型政治文化.从积极方面来说,政治文化的变迁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这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山东 《唐都学刊》2012,28(4):18-22
"孝"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之一,而道教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儒家孝道内陷危机,外受佛教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势下,道教把孝道义务建立在"长寿成仙"深层需要之上的"形上立道策略",以"长寿成仙"信仰改造和提升儒家孝道观念,吸收佛教文化因素的"一核多元策略",以及运用鬼神力量神化孝道、完善因果报应机制、强化道德监督力量的"神道设教策略",极大地扩展了孝道践行的社会基础,提升了孝道观念的合理性,强化了孝道教化的效果。这些维护策略,对于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华兴 《浙江学刊》2005,42(5):47-53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其存在的普遍性、必然性和确定性,以确立自己生活的"阿基米德点".人们对普遍性的渴求与要求自己存在本质普遍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理论的根本基础和基本条件.然而,全球化根植于人的本性并不是说人的本性有什么失当,而在于人对人的本性的主观误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谁主导着这个普遍性.如果主导着这个普遍性的谁并不代表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那末,人们追求普遍性的本性实质上是被这个谁之主观性左右着、笼罩着,普遍性的迷雾深深地锁闭着人性的真实展显.当今全球化浪潮有它的人性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当今世界被资本主义所制导,因此,隐藏在这些人性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后面的仍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对于栖居于现实社会的人们来说,它仍有很大的蒙敞性.辩证地认识全球化,既要看到它存在的现实性,又要看到它存在本质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依据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判别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争取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己,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4,(6):149-152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就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变成现实。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同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来设想有着某些差别,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和非难。因此,学习和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马列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演变和发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0.
卢曼的社会学理论主张把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现象全部纳入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该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去中心”的德国观念论模式。在哲学层面,该理论与黑格尔哲学一样,核心问题都是“自身”与“他者”的“反身性”关系。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卢曼的解释基点是“同一和差异的差异”,而黑格尔的则是“同一和差异的同一”。具体到政治哲学领域,黑格尔将普遍性和特殊性扬弃到个体中,构成其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而卢曼则将个体“消解”进了社会的诸功能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过分地拘泥于探索"普遍规律",这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起源的科学模式,人类学也不例外.人类学一旦把探索"普遍规律"作为科学模式,其研究目的便成为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及一般人性的探求,而忽视了对特定社会的特殊理论及特殊问题的解释和研究.即使在重视特定社会研究的情况下,也仅仅是注重其比较稳定和持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趋同论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理论,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必然要相互接近,建立一个社会性质相同的混合社会,"趋同"一词是从生物学中借用的,原表示有生命的有机体由于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而在其结构中形成相同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趋同"论的根据是工艺学决定论的方法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发展是直接由不以生产关系性质为转移的科学与技术来决定的.它的拥护者们断言,似乎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工业社会"的建立,这种社会有两种模式——"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这种社会的特征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且还没有对抗的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词复制的"模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河 《求是学刊》2005,32(1):55-62
文章旨在从文本翻译角度考察"模仿"问题.对这种语词复制过程的描述表明,由于不同语词构成物之间的不可还原性,译本对原本的翻译总会成为"差异的播撒"过程.这一观察对理解"哲学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经典认识论一向认为哲学概念应当是纯粹的和普遍性的,但许多哲学概念的"不可翻译性"恰恰提示着一个重要的解释学结论哲学概念具有强烈的语词特性,它栖身于语词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4.
“差异就是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著名论断深刻地阐明了矛盾的无时不在的普遍性。但是,实际上,有些同志并不总是把差异看成矛盾,而往往把许多带着明显差异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关系当成非矛盾关系,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否认  相似文献   

15.
余悦 《浙江学刊》2005,(3):26-27
第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学术责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大军而不是唯一的军队.学术期刊肩负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原创性、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推荐给社会、推荐给同行,把探索性、最厚重的研究成果遗存给后世,遗留给学界.学术期刊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也只能通过学术行为来实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是"有限"的,也可以说学术责任是其最基础、最核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样都在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和建设生态社会。岩佐茂认为,两者关于生态文明社会的构想存在着根本差异:前者是资本逻辑支配的社会,后者是生活逻辑贯穿的社会;前者只具有狭隘的地域视野,后者则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前者是无理念的资本循环型经济体系,后者是有理念的环保型循环社会。这些差异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而资本主义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极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创立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建立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与优越的社会制度密切相连。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类型就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创立新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这佯一个总概念。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反映着该社会有机体的基本价值目标、并由此而形成体现其基本价值的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稳定系统。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同在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社会生活方式相比,是根本性的、重大的质变。那么,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和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它为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8,35(1):42-46
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问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异质性现象."苏格拉底一柏拉图哲学"较早遭遇到了这一现象.但却以同质性思路去化解.即通过普遍性概念之闻的辩证关联而将各种差异和矛盾加以消除.这种哲学通过拯救现象来拯救实践.前者实现了哲学理论内部的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辩证法与实践论的统一;后者企图把哲学理想在政治实践中实现出来.由此就留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2):107-109
在老龄化社会中,低龄老年人如何顺利而平稳地实现角色转换是一个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议题。通过对某两个城市社区中的低龄老人进行探索性调查,发现在低龄老年人群体中,男性进行二次就业与女性操持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模式具有一定普遍性。这是传统的"男外女内"性别规范型塑的结果,直接有利于男女两性在退休后避免角色失调,并且在深层次上具有着复杂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