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是安徽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耦合模型量化分析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子系统间发展不平衡性,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安徽省多数地区的突出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社会子系统的发展优势,同时建立乡村经济—生态—社会统一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榆林已是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但还存在县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和生态发展的不协调。解决对策为:对口帮扶、异地开发、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用城市化思路解决城乡差别;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文化大市;坚持生态优先。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人口高度聚集、生态边缘性和经济中心性共存、环境污染严重和系统脆弱等特点。必须对城市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科学地确定城市的功能结构、人口规模、分区性质、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等,使城市既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又具有健全的生态功能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5年来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西部民族地区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为促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据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就需运用定量手段,实施“度”的有效监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夯实基础,对西部生态建设实施有效的后续政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指出,“生态隐性脆弱地区”是在“生态脆弱区”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生态脆弱区之外,受人类行为影响较多、暴露度高,存在或潜在生态系统失衡或退化风险的区域。生态隐性脆弱地区具有生态系统复合性、与人类行为相关大、对外界影响反应较缓慢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基于生态隐性脆弱地区的外部性分析,应从严格生态考核、严格外来投资审核、引进适用绿色技术、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强化理念更新六个方面推动生态隐性脆弱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取向的技术创新给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避免生态危机在中国重演,一些学者提出了技术创新应该从经济价值到生态化取向的转向。在认同这一转向的基础上,提出还要更好地协调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的关系,需要使技术创新进一步从当代的生态化取向,转向生态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要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应该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和谐”的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和谐”本质与全新的理性视野。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观对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观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可持续发展观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基石;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据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就要确立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补偿和生态创造价值意识,强化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价值信念,并实现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不稳定 ,工业结构调整缓慢 ,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低 ,阻碍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从结构优化、科技兴海、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四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集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开放性等影响,城市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虽然城市化可以视为中国多数人口财富增长与CO2排放的一种相对“脱钩”过程,但发展低碳经济或许是更为优化的选择。低碳经济需要充分的交流与开放,追求超限式成长,这是中国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要通过绿色导向的科技能力、减资源型的经济体系、生态式低碳经济园区、现代化的低碳管理、工商企业与公众的参与、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将低碳经济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的操作原则体现了一定的生态伦理意蕴:(1)减量化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2)再利用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持续生存原则;(3)再循环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理念。它的经济模式与生态伦理思想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作者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倒U型曲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循环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型经济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产的生态工业模式,它不能作为引导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它的哲学基础和动力是市场经济机制,其结果潜在着严重的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节约型经济模式有利于在生态安全的轨道上引导全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其哲学基础和动力是在物质上的节制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简约主义。  相似文献   

17.
延安市是全国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市区之一,从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工程以来,延安市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延安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实施生态规划方法 ,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每一个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城市小区将有效优化城市资源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循环经济基础理论,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探索了点、线、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