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实际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布局的问题。珠江三角洲是我省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经济区。全区(指大三角)1985年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总人口180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9%,非农业人口500万人,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47%,工农业生产总值410多亿元,约占全省的60%,工业总产值约320亿元,占全省的70%,财政收入49亿多元,约占全省的71%。这说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唯其如此,所以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规律,探讨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对于认识全省空间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全省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蓬勃发展。从1979年到1984年的六年间,珠江三角洲十六个县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28.1%,平均每年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每年增长10.2%的速度。其中农业平均每年增长12%,也高于全省每年平均增长8.5%的速度,1985年又增12.4%。珠江三角洲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而农业经营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县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比较迟的。1980年,当包产到户在全国已风起云涌时,这些县市还在试点;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显示它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多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中,珠江三角洲迎来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繁荣。1978年至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由70.25亿元猛增到362.5亿,增长了4倍;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这个地区的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7,人口约占全省的1/4,国民生产总值在1988年已占全省的1/2。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为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1983年,珠江三角洲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1989年,该地区21个市县中,已有17个市县区经过了省验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珠江三角洲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全国经济开放地区之一(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并列)。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因临近台湾、港澳而成为大陆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窗口,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及外向化发展速度都居全国前列。 1992年,闽东南开放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68.56%,工业总产值占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与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发展李大胜珠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主要由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27个县、市(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市区组成,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总面积和总人口的27%和34%。1979年以来,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与主要动因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之一。1979—1989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广东全省年平均增长19.5%,而珠江三角洲则年平均增长22.8%。1990年珠江三角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93元,比全省高62.5%,比全国高出一倍以上。从区内情况看,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6896元),依次为珠海(5516元)、广州(5417元)、东莞(4959元)、佛山(4536元)、中山(3828元)、江门(2658元)、惠州(2180元)、肇庆(1697元)、清远(1246元)等地。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前,广东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长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然而,自1978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同期3至4个百分点。15年后,以其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和5.6%的人口比重,创下了占全国10%产出的业绩,跃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除农业以外,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其占广东省22.01%的国土面积,24.99%的人口,实现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近7成的成绩。而同期广东山区50个市县(见附件,以下同)却以其占全省64.62%的国土面积,41.45%的人口,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山区开发治理的概况和成效广东的国土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有48个山区县,大都分布在粤东的莲花山和粤北的九连山一带地区。这48个山区县的国土面积有11.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4.3%;耕地面积1554.3万亩,占全省的41.1%;人口2467.1万,占全省的41.6%。从面积和人口来说,山区是广东的大头。山区开发治理情况如何,对全省经济发展关系甚大。因此,如何加快发展山区经济,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广东山区的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海岸,广东省的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三角洲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平原。这里,历来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发展亚热带作物和轻工业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之一。因此,正确制定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广东经济起飞的重大事件,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城乡关系的十年巨变、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和对策。 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比较广,本文仅以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市为对象,分别代表苏中、苏南和苏北的不同经济水平进行研究和探讨。1988年这三个市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1%,其中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6%;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1%,其中耕地占全省的18.5%,工农业总产值占31.9%,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27.3,外贸收购值占全省45.1%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全国除京、津、沪外,26个省、自治区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占这些省、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61.1%,河北为64.29%,居第8位。1982年底河北有城市11座,城市人口430万,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64.4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118.09万人,占全省的66.58%;全省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其中城市148亿元,占64.29%;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总额31.78亿元,其中城市17.97亿元,占56.54%。上述数据说明:一是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工业尤为如此。仅就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来看,全省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20.12亿元,其中城市15.08亿元,占全省的74.95%。二是在经济建设中,城市给国家提供的积累最多。1982年我省城市提供的财政预算内收入总额17.97亿元,而支出仅为3.67亿元。纯上缴省近12亿元,占全省上缴利润总额的71.18%。这表明。城市是全省财力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面临当前的改革和正在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中,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河北城市的基本特点 分析全省城市的特点,涉及面很广,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仅就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内部经济结构来讲,我省城市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均衡,多数城市之间的距离半径在100至200公里之间,并处于所在地区的中心,既不象江南“金三角”那么  相似文献   

12.
县级经济,包括县级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系县、乡(镇)、村三级经济及个体经济的总和。具级经济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一、县级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省1982年统计资料分析,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县级比重约占57.7%;在全省财政总收入中,县级比重约占39.1%。二、县级经济涉及面宽,影响面大。我省共有110个县,县级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省90%以上,因此,县级区域不仅是全省食品和轻纺工业的原料基地,又是省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发展县级经济不仅关系到全省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随着县级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三、县级经济目前是比较不发达的经济,因而也是极待开发的经济。所以,县级经济是牵涉到我省国民经济全局的,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也是我省国民经济中潜力最大的经济力量。对县级经济的发展战略的研究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青海六州是指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六州国土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6%,占全国总面积7%。至1994年末,六州总人口为145.6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90多万人,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31%和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0%。但六州均为贫困地区,全省贫困人口尚有83万人,仅青南三州就有25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6%。搞好六州经济发展,对振兴青海经济、维护全国藏区的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的基础上,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8年,乡镇企业收入34.43亿元,总产值已达34.31亿元,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9.67%,占全省民国收入的19.93%,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0.16%(按现行价格)。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9.9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发展到今天,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源泉,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因此,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全国“必须牢固树立搞好大中企业才能稳定国民经济全局,才能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观念。”情报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对大中型企业的情报服务,则是我们情报界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理应高度重视的战略重点之一。 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据1989年统计,全国约12162个大中型企业,虽然仅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的5.4%,但其产值却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产值的53%。从贵州省情况来看,全省197个大中企业,是全省企业总数的0.1%,而产值却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9.8%,大中型企业承担的重点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冶金工业占91.5%,  相似文献   

16.
促进鲁西北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对策陈延明地处鲁西北的聊城,是一个农业大区,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区。1992年,全区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耕地占全省的8%,而农村社会总产值却仅占全省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数低286元。促进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全面...  相似文献   

17.
同全国一样,陕西的乡镇企业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到1997年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0%,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1%;从业人员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28%;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省财政收入的13.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陕西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乡镇企业初期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第一,陕西乡镇企业的80%集中在关中地区,其中的40%又集中在西安市,陕南、陕北仅占20%,发展很不平衡。第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5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在现有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0.2%,让世人称道,但现有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就没有隐忧,而这种隐忧恰恰与现有的行政区划、行政架构和经济区划、经济架构有很大的关系.一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有九个市及所属辖区,形成了“九鸟”各自飞舞,相互争鸣的局面,并因此而带来了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社会分工不尽科学等等弊端.如各市县在行政管理辖区内,各修各的路,各建各的机场,各上各的项目.乘车到珠江三角洲走走,各市县境内的公路水泥铺面,笔直宽敞,但是到了公共干道,公路立即换了另外一副模样.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5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约230多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乡镇企业上交给国家的税金,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0%,安排农村劳动力420多万。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由于忽视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不少环境问题。一是乡镇工业的“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温州市某两个小镇一度办起了二百、三百个电镀厂点,电镀污水四处横溢,污染了河水、井  相似文献   

20.
甘肃老困地区贫困的基本特征李树基甘肃老区和贫困地区(简称老困地区)共有30个县(市),按行政区划分布在庆阳、平凉、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7个地(州、市),农村总人口占全省的39.8%,总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3.9%,其中耕地占全省的3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