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与历史剧尤为突出。诗歌《女神》开拓了一代诗风,历史剧《屈原》开拓了“古为今用”的先河。故研究郭沫若的诗歌与历史剧者甚多,而研究其散文者较少。其实,郭沫若的散文也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郭沫若的散文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体式之多样,人所难及。仅自传体散文就出了二十二种单行本。他的散文,既有叙事为主,真实性很强的传记文学;又有议论为主,发表感想的杂文;还有以抒情为主,浮想联翩的小品。如果将其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叙事性散文,以他的传记文学为主。《脱离蒋介石以后》、《北伐途次》、《南昌之一夜》等。二是抒情散文。《峨眉山下》、《月蚀》、《路畔的蔷薇》等六章小品。三是文艺论文与杂文随笔等。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围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数十年来,他的诗歌、历史剧创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他的散文创作,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广泛、深刻的影响。郭沫若的散文,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常常用战士的眼光观察变幻的历史风云,以革命者的胸怀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散文的触角伸向无产阶级“对于自然界(人包括在内)暴力的斗争”①,伸向生  相似文献   

3.
《恢复》是郭沫若同志前期诗歌创作的最后一本诗集,也是他基本上完成了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之后创作的第一本诗集.无论从这本诗集的内容和形式看,或是从它在诗人解放前的全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来看,《恢复》都不愧是郭沫若诗歌创作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郭先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①《恢复》正是郭沫若同志作为革命诗人、革命战士,用他的笔作为锐利的武器,为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冲锋陷阵而留下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史学家、史剧家。他的历史剧创作和他的新诗创作,同是发端于“五四”,是从五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他在达两个创作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郭沫若在历史剧创作过程还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剧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旣是继承过去中外戏剧家、理论家的传统,又有所发扬,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史剧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评论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对于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以及他根据自己创作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却沒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当前戏剧界、学术界正在开展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比较系统地研究郭沫若的戏剧理论和主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而且对目前这个领域的探讨向纵深发展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6.
海派小品散文主要是指以上海这个地域为主的小品散文创作 ,在二三十年代 ,海派小品散文的出现是大规模性登场的 ,这与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不无关系。海派文人无视当时文学主潮的铺天盖地 ,用热情的目光把小品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从而创造了继五四小品散文之后的又一个小品文的创造巅峰。一 个体与自我 :与闲适派比较谈所谓闲适派散文 ,即是在周作人的影响下 ,经 30年代林语堂、4 0年代梁实秋的大力倡导和发扬 ,从而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的一种散文小品 ,闲适派散文与海派散文在漫长的时段几乎可以说是并存的 ,虽说海派散文…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郭沫若的自传是十分独特的。本文认为他的自传具有现代史记散文的特征,并分析、评价了它所取得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在我看来,鲁迅的气质毋宁说是位诗人。”从“气质”上对鲁迅作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实在是最有眼光,也实在是最有见地的。正是这个“气质”使得鲁迅的诗人的精神渗透了他的全部作品:鲁迅的诗作和散文诗集《野草》自不必说,他的叙事散文和小说也无不蓬勃着诗情。也许正是这种诗人的气质使然吧,郭沫若才敏锐地指出: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而“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风格,前人虽已作过探讨,但多半是对单篇名作的赏析,更少专文探讨他的小品杂记.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欧公的小品杂记类作品入手,探讨领略欧阳修的散文创作风格,即前人所谓"六一风神".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批评家和散文家,历经了由苦闷、幻想、傍徨到走向革命的文学、人生之路。他的散文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困苦历程和他在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求的轨迹。这种“历程”和“轨迹”在他早期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一般都将何其芳一九三七年到延安之前的创作划为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即早期创作。在这期间,出了三个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  相似文献   

11.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40年代正式执笔散文创作,奇迹般地饮誉文坛。他的《雅舍小品》至今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之后一直笔耕不辍,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四集”、“合集”及《清华八年》、《秋室杂文》、《槐园梦忆》、《雅舍谈吃》等10多册,构建了一个恢宏辽阔的散文艺术世界,使梁实秋当之无愧地成为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梁实秋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梭罗算不上杰出诗人,但他具有诗人气质,诗意地劳作,诗意地欣赏自然。这种诗意的生活使他诗意地创作,在散文式的自然写作中既大量引用古今优秀诗篇,也适时自然地插入自己的一些诗作,开创了一种散文与诗歌交融的写作模式。即使没有诗行出现,他的散文作品也富含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优秀的剧作家,与其诗歌、历史剧相比,他的小说并不那么突出,正因如此,几十年前沈从文在《论郭沫若》中曾这样发问:“在所谓小说一个名词下,(郭沫若)为我们描下了几张有价值的时代缩图没有?”郭沫若的小说、特别是前期的小说,确实没有注意描绘“时代缩图”,但他的小说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其价值在于真实地袒露情感世界。郭沫若受芥川龙之介、志贺直哉、葛西善藏等日本私小说作家的影响,从1919年至1926年创作了《漂流三部曲》、《行路难》、《落叶》、《残春》、《月蚀》、《圣者》等二十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郁达夫是可以同郭沫若相提并论的文学巨匠。郭老对他评价极高:“鲁迅先生的韧,一多先生的刚,达夫先生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郭沫若《再谈郁达夫》)确实,郁达夫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一位风格鲜明、富有才情的大散文家,他在小品、书简、游记、杂文、日记、自传等诸多散文创作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字优美,笔调清新,感情惆怅忧伤,书写了一篇篇充满人性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他的散文富有生命力,字里行间,人们品出了他那真挚而丰沛的情感,并深深地被他的热情和诗意所打动。  相似文献   

17.
当郭沫若以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进行历史剧创作时 ,他的诗人的禀赋、个性、气质、才情便无形中灌注到创作之中 ,因此他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片葱茏朴茂、灵气飞动、摇荡心旌的浪漫主义诗意美。这种诗性审美品格在郭沫若历史剧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贯串全剧的诗魂和全剧主人公的诗人气质 ;二、融合在戏剧情境中各体各样的诗 ;三、诗的戏剧结构情节、戏剧场景、戏剧气氛 ;四、诗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以诗人和剧作家著称的,因此,过去对郭沫若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诗歌和戏剧方面,而对他的小说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郭沫若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数量相当可观,从一九一九年写作《牧羊哀话》开始,到一九四七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地下的笑声》止,其间近三十年,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三十八篇,约四十万字,诚然,郭沫若小说的成就和影响不及的诗歌和戏剧,也不能与鲁迅茅盾等人相比,但较之同是创造社的郁达夫,则各有短长,在艺术性上,郭沫若不如郁达夫的严谨洗炼,细腻纤美,而思想方面的成就,则要在郁达夫之上,他的小说具有郭沫若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独特风格——潇洒豪迈,自由奔放,如《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行路难》、《地下的笑声》等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郭沫若就已经五十八岁了。然而他的创作激情却似乎和我们共和国的年龄一般逐年增长。建国以来,尽管他重任在肩,政务繁忙,却始终不忘写诗。从五十年代初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他出版的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东风集》、《潮汐集》以及作为建国十周年的选集《骆驼集》。这些诗集除《潮汐集》中的“汐集”是收录解放前的作品之外,其余均是建国十七年的新作。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这期间他是周恩来总理处理对外事务的得力助手,在繁忙的外事活动中,他仍然写下了不少有值价的诗篇。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给老诗人以极大鼓舞,他用热情的诗篇欢呼我们党和国家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郭沫若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在他整个创作生涯占有相当的份量。研究诗人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应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