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的40至50年代,主要在技术科学领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逐步扩展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电子计算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广泛应用。管理显现出的经济效益高低,取决于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管理科学的重要性,“管理出效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某些管理基础好的学校,已经在财会工作中引进或借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预测、控制和监督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将从应用角度,并结合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简要介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的推进和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改革之风也吹进了文学研究的领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心理分析、结构分析等现代科学方法,被纷纷“移植”、运用到文艺研究中来。这正在引起文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场重大变革。文学研究的这一新的势头已经向从事文学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材上长期以来那些相对稳定的理论教条和程式要不要重新进行探讨?要不要结合文艺发展的实际从更深的层次上去对那些文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一番思考呢?正是本着探讨和改革的精神,我想把近来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公诸于世,以乞明教。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60年代,自然科学中一项突出的成就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它对自然科学、哲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变。本文试图在关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系统论和信息论对心理研究的指导作用王建宏系统论和信息论各自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们产生于本世纪初期。作为一门科学其历史较短,但富有指导意义。就心理学研究来说,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又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的新科学。要说明系统论和信息论对心理研究的指...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至于这些因素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否还有一种根本的决定动力?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都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而作为归根结底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其发展动力也是一个由各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它们在不同的层次上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横断科学,是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共用的科学理论。新世纪里地球科学发展需要把逻辑学作为地学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当前在掌握逻辑思维的同时要加强非逻辑思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是20世纪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用系统论审视地球科学是21世纪地学走上大科学的必经之路;新三论是解决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桥梁,是科学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石,用突变论(灾变论)观点和耗散结构理论去审视地球演化过程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整体改革的提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提出了整体改革的论题。这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这“三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所谓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就是以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立体的观点来研究语文教学诸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制约,探求语文教学的协调、完美、生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此书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把言语交际作为动态系统来研究。以往的修辞学著作,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对修辞进行静态的分析描写上。作者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自我认识是聪明的首要条件。”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下统称之为系统论)等新兴学科,涌进文艺研究领域时,文艺评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在文艺活动系统中的地位,正确评价自己在文艺活动系统中的作用,这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方法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灵魂,它带动了控制论方法和信息方法。然而系统方法并不是西方科学家、哲学家们的独创,在我们革命导师的理论和实践中,就充满着对系统方法的卓越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思想就是系统方法的实质。 系统是什么?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联结起来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12.
控制论和系统论、信息论都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横断科学。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控制论也同其他两论一样以神奇的力量迅速发展.几乎涉足于人类活动(包括思维活动)的所有领域。若将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通,则可以产生思想政治工作控制论。本文仅将这二者的结合所产生的新的一般特征和功能予以述说,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控制论的引论。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特征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的理论。那么,何谓控制?按我国传统辞书的解释,控制即为驾驭;支配。《新唐书·王忠嗣传》中就有“劲兵重地,控制万里”之说。现代,对此有了新认识,如控制论专家列尔涅夫就给出了一个崭新的定义,认为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  相似文献   

13.
黄海澄同志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方法论研究美学理论,在美学界洞开美学迷宫的浩大工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理论系统。一、系统论、控制论的运用与美学理论系统核心层次的形成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素为美学家瞩目,见解因之蜂起。黄海澄同志运用系统论的精髓;当代辩证的总体思维方式,提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从社会系统结构的总体上把握审美现象”的新看法。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深刻的科学方法论思想。邓小平理论注重研究中国社会运行的基本属性和一般规律,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开创性的社会系统论、社会信息论、社会改革论、社会开放论、社会协同论和社会控制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四十年代以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相继出现,使人类的认识能力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如何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这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利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科学认识的过程,把科学认识作为一个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的动态系统来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信息流来分析,把人类的科学认识作为一个永不休止的控制过程来理解,对科学认识的规律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数学的反馈教学也在逐步深入。但传统教学下的反馈,它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要向创造性地运用反馈教学法,我们需要改革,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民族之灵魂。没有反馈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不讲究反馈艺术的教学同样是不成功的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反馈教学法呢?用比较科学的话来概括可以认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法,是师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控制)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综合运用,把反馈信息原理运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改革的新课题,正在引起体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它将对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人民体育事业以及尽快地有效地培养体育人材产生积极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陈晋、张筱强同志在文艺学与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题为《近年来文艺学研究方法探讨概述》,共七个部分:一、一般概说,二、系统论与文艺研究,三、信息论研究方法,四、控制论研究方法,五、关于结构主义文艺方法的评价和运用,六、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七、关于接受美学等。这里选登的是第二部分。·编者·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它的出现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发展,同时,它同其他新兴横断科学(诸如信息论、控制论)一起,引起了哲学的极大关注。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思选集》)第四卷,第224页)我们认为,唯物辩证法,尤其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固然就是辩证法的系统论,作为当代科学新成果的系统论科学,不啻是辩证法系统论思想的进一步证明和运用,但两者毕竟又不能等同,系统论科学,以其特有的内容和方法揭示客观对象的普遍联系及其联系的内在机制,因而,它不仅进一步证明和丰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思维机制中,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如今又突破精确的数学框架,转而进入到一个新层次的模糊演进过程。今天,模糊论方法不仅具有与系统论、控制论方法同样的重要意义,而且已日渐成为人们把握认识事物规律的能动认识论。 那么,什么叫模糊性[Fuzziness)呢?所谓模糊性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图书分类标引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现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