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喜 《探求》2001,(3):72-73
珠三角地区主要被理解为一个经济地理概念,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等地;从经济上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率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农村工业化(广东工业化水平已达50%以上)和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接近40%,高于全国29.6%的水平)进程较快,农村经济体制转型较早,市场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市场极其活跃,这些都为珠三角地区乡镇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土壤。当然,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并非是完全平衡的,经济的发达不一定就代表其民主发展程度高。但是,笔者…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发达国家正在兴起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这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利用机会,迎接挑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给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提供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可能异军突起,成为赶超发达国家的主力。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则可能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将拉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日趋“边缘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在风险中求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对它们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发展理论也将接受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拥有21%世界人口的中国,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在主要由发达国家所构造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是合法的,而阻碍其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则是不合法的,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加入WTO后,中国工业化的“价廉物美”现象,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国际化的方向扩展。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将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把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外化成国际现象。而且,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巨大国家之内的地区差异成为导致“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国土和地区间差异,使得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工作量”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所不可相比的。加入WTO是对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海外学者谈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江时学在国外的发展研究领域中,对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下简称NIES)①经济发展的比较,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课题。中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了解国外学者的论述将是大有...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改革开放,农村出现了剧烈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并与农村商品化、城镇化相伴发展,互相促进,改变了农村封闭、半封闭状态,正把农村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本课题以绍兴县为典型,对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工业化——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一、农村工业化崛起,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1978年以后的十多年时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农村工业化迅猛发展,绍兴县由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工业农业县,农村和全县经济状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7.
柳莉 《浙江学刊》2003,1(6):202-207
经济体制改革前 ,中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政治精英的构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因素在政治精英构成中的作用趋强。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农村政治精英一部分的妇女政治精英的状况所发生的变化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 ,运用访谈和个案分析的方法 ,着重论述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妇女政治精英构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在农村政治精英转变的问题上 ,性别差异依旧显著。农村妇女政治精英构成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农村妇女政治精英仍旧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工业是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经济僵局的重要力量,是沟通传统农业和现代城市工业的纽带和桥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口城市化等,都与农村工业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依靠农村工业自身经济成长的力量也可以实现二元结构经济的转换目标。因此,农村工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农村工业这条沟通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的纽带的作用,必然带动中国现代化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农村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民国学者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探索经济发展之路的重要思想主题.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民国学者对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前途及组织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农村工业化是相对于城市工业化而言.目标是建成工业化的农村;农村工业化适合中国当时需要,是复兴农业、发展工业的可选路径;工业合作社是农村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民国时期农村工业化思想的回顾.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二元经济提供丰富的思路.也有益于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设.  相似文献   

10.
乡是中国农村基本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基层单元,农村发展的大部分问题都在乡的范围内表现出来,农村的现代化也在乡镇的范围内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在以往的乡镇工业化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地进行规划,影响了农村改革的深化,使市场发育缓慢,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等也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在农村“撤区并乡扩镇”以后,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率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里刊载的是该系《绍兴杨汛桥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的《空间布局》部分。杨汛桥乡是浙江省科技兴乡和农村现代化的试点乡,因此,本报告不仅对杨汛桥乡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可为同一类型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苏南城市化的战略转换与多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社会》2002,(12):23-25
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为主转变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这三个转变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市镇数目的增多、都市地域的扩大和都市地区的出现。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近代工业化的直接产物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地区乡镇工业蓬勃兴起 ,小城镇迅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了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苏南地区从城市化仍滞后…  相似文献   

12.
柴瑜 《创新》2011,5(1):31-38,126,127
亚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大湄公河地区是亚洲经济增长较为薄弱的次区域之一。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不仅能够为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助于中国未来地缘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实现。亚行将制定未来1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应及时把握亚行战略方向,以亚行自身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中国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向有利于各成员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日本研究》2004,(2):32-38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区,如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五大湖、意大利的西北工业三角区等。日本在其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四个主要的工业区。以工业区为载体的重化工业战略的实施,对日本实现工业化、缩短赶超欧美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工业区建设和重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中(辽)日比较”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1 ,本文侧重于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日本工业区建设中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日本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对振兴辽宁…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中国的改革进程与社会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宏观社会学关于社会转变的理论,从中国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城乡基本结构的转变,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包括工业化趋向、劳动力市场的诞生、教育体系的扩充,从改革不平衡的社会状况与社会个性化的发展,如不平衡的级差和不平衡的社会状况、社会差异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发展,以及从社会转变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各个方向,阐述了中国社会现阶段正在实现积极的、分步骤推进的转变进程。作者提出了未来中国社会需要进一步增加新的、互相联结的多样化结构和劳动分工一体化的新形式,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与二元经济的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单追述了二元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线索之后,本文重点评述了早期发展经济学中有重要影响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A。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指出了其理论意义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出发,论证了经济发展中“二元或多元结构”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了经济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结构由原始的一元农业社会向初级二元或多元经济转变、继而向高级的二元或多元经济转变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极限点上,经济结构才会超于高级的一元化。以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进化这一理论概括为基础,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目前情况下,应通过加速农业──乡镇企业──城市现代工业这种三元结构的高级化转变,来推动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2):48-52
历史上的哈萨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解放前哈萨克人民经历了一段与准噶尔部艰苦斗争、被军阀残杀、四处迁徙流浪的民族历史过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哈萨克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也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民族过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哈萨克族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哈萨克民族过程的特点为启迪,指出游牧民族要发展,首先要有国家安定的政治底蕴为基础,各民族团结为前提;其次,游牧民族应发掘自身优点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经济。最后,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包学雄  沈家共 《创新》2007,1(4):47-51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这使得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其他省区来说,广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拥有柳州老工业基地以及新兴的百色铝工业基地和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开始起飞阶段。要实现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效路子。  相似文献   

19.
闫伟  刘爱娇 《国外社会科学》2023,(4):188-210+246-247
中东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十分脆弱,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长时段和结构性的变量,对中东国家造成“复合型”的安全挑战。沿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光谱,气候变化逐渐由低政治的环境安全问题转变为高政治的安全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呈现出从直接到间接的转化,形成气候—干旱—社会矛盾加剧以及国际水源争夺两种主要作用机制。中东国家普遍加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承担相应的气候责任,着力推动减排去碳,发展清洁能源,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中东作为主要的化石能源产地,尚未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资源受限,面临着兼顾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与能源转型的两难处境。这需要平衡两者关系,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防止引发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莽景石 《日本学刊》2006,46(4):73-86
本文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趋势,以日本为案例分析了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收入分配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日本在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同时最终也完成了收入分配由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的制度性原因,特别强调了其中宪政转轨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