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对角色最隐秘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记录融为一体。小说的故事是在几个意义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缺乏连贯的情节;主人公的思想任意流动,读者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行为而只是在读人物的思想,窥测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文章从自由联想与内心独自出发来分析作者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潜流,以一种彻底革新的艺术方式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失落和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2.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文体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意识流小说家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幻觉梦境、象征暗示等意识蔓延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西方现代社会异化人性、变态心理和扭曲性格,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叙事模仿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然而,以意识流著称的《达洛卫夫人》并不缺少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作者运用真实的故事情节安排、现实主义的小说时间地点要素,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体现出现实主义的题材与主旨,因此,《达洛卫夫人》的文学现实性不应被忽视,也很值得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运用意识流技巧方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开辟了意识流叙事的新途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两部作品是其典型范本。今以叙事学原理揭示其作家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手法,以此管窥作家在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细致刻画人物意识话动方面的独特技巧,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意识流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早期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伍尔芙摆脱了传统小说如情节、人物的活动以及冲突 ,通过由墙上的一个斑点而引发一系列自由联想 ,再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标志着伍尔芙突破传统小说的框架进入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摈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娴熟地运用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时间蒙太奇等意识流技巧来揭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生活与现实的独特理解。其代表作《黛洛维夫人》就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具有叙述的非条理性、叙述主体的隐蔽化、时空界限的突破等鲜明特征。从模糊理论角度来看,意识流小说心理活动叙述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其创作技法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更高一筹。  相似文献   

10.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带有东方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是他自觉对新时期文学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东方意识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特色:基本不涉及"泛性欲"的心理描写,始终围绕在东方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人物的意识流动是按照心理时间来进行的,少有西方的"无意识""潜意识"描写,且通常有秩序、轨迹可循,显得更为"理性";东方意识流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反映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现实的抗拒与脱离;东方的意识流描写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叙事模式,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传统和古典的极端反叛。同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其置于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中,更能发掘其作品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