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准入规制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地方政府为维护自身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就业促进等方面的利益,在执行国家产业规制政策时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即不完全执行中央政府的准入规制政策。鉴于此,通过构建光伏产业准入规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对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时产生偏差的原因,对中央政府的监督方式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混合策略支持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的执行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执行应采取支持与合作的策略,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提升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偏好程度,确保地方政府支持光伏产业的偏好程度达到双方利益均衡,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相当一部分人口流动的地域范围超越了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所对应的行政区域,而属地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这一问题应对不力,从而造成了部分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权益受损.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是部分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不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以及养老保险待遇偏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用人单位三者博弈形成的防共谋均衡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权益残缺提供了一个解释视角.构建并求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用人单位混合策略博弈,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应该积极践行"放管服"改革、适当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提升监管的有效性有利于打破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权益保护中的防共谋均衡以推动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公共产品等特性,仅依靠市场调节会产生“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政府部门需发挥积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针对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构建一个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三阶段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中国30个省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博弈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认为:对地方政府减排行为奖励越多,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好;地方政府抵制中央减排政策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惩罚的概率和力度可以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减排,同时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益;碳排放强度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减排动力越小,中央政府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4.
原民政部推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设计本身、选择的实施时机和政府的不积极作为等因素已进入衰退期,地方政府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长期看,建立农保制度只能由中央政府强制推动,短期内需要处理好两种农保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探寻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差异性,促进政策配置的合理化,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举措。以中央政府和15个省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为基础,运用政策计量分析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探讨政策的发布时间、发布部门及政策类型,描绘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差异,进而探讨政策差异的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发布政策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政策发布和主管的部门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存在“脱节”现象,加大了政策落实的难度;产业政策的类型、侧重点在不同地方各有特征,高收入地区更倾向于需求侧政策,低收入地区则以供给侧政策为主。中央政府应在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地方政府合理调节“供给”和“需求”两类政策结构,因地制宜,有针对地实施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对房价进行调控,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双方调控收益方面的差异,使得调控政策执行还未完全发挥其最大效果。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在不同信息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房价政策的博弈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规制的成本过高,是我国高房价难以制止的原因;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加强制度约束等方式可以降低规制成本;通过减少中央政府调控成本、合理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可以改善我国现有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涉及上中下游多地区利益,任意一方的独立作为无法解决问题,开展协同治理是必由之路。追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协同效应有必要梳理府际之间存在的政策差异。文章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中央政府和长江流域地方政府关于发文时间、发文单位、政策工具的对比分析,总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关于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差异,进而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现实状况及进一步的政策供给。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央地总体差异较小,地方政府之间在重视程度、响应速度及政策工具组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政策差异与中央政府的立场、各地的资源禀赋、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政策制定者既要基于具体情境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和措施,又要通过区域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障政策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问题,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纷纷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或办法。但我国政府尚未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定统一的政策。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不尽完善,但毕竞是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突破。本文通过对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进行综述和评析,望对今后构建适合农民工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深入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三方的博弈与利益诉求,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构建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之间双重激励监督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从经济水平和粮食贡献两个维度划分的四种情景下的中央政府效用进行仿真。最后分别从关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激励、减弱地方政府与农户的合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中国开始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改革。“新农保”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需要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作为一项再分配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新农保”试行阶段已经表明其受到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欢迎,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这项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养老保险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新农保”运行成本给地方财政造成了新的压力,“新农保”和其他涉农社保政策无法有效衔接等。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应该更充分地使用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差距;财政部门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农保基金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应着力解决好“新农保”和其他涉农社保政策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议程设置、外交决策、国家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际新闻的政治功能.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是政府、媒介和公众议程设置的对象和工具,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也有助于外交决策的透明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依靠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地方政府与社会赋权增能双赢发展的过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凝闭型”政策体制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客观情势:公共事件本身的诉求、影响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与空间直接决定凝闭型政策体制下的政策议程设置;凝闭型政策体制下公共事件的地方治理表现出体制钝化式的被动反应特点。地方治理的本质就是地方性公共权力权威性、市场化、公平公正配置公共资源或公共利益的政策过程。要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坚持制度化分权,将政策体制从“凝闭”转向“开放”,从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运行规则和参与趋势三个方面构建理性与共识并存的新型常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全国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有的地方性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总结地方性法规的经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出台全国性、强制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新政策可针对农民工职业流动性不同的特点设置两种方案:一是将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农民工纳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公共政策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所起到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层面,地方党委在重大政策议程设置中扮演着核心行动者的政治角色。地方党委在领导辖区的建设和发展时,面临着来自中央的政治压力与来自基层的治理需求。当中央压力或基层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发生改变政策面貌的裂变,地方党委则以构建重大政策议程的策略应对这种裂变。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地方党委发挥着核心行动者的作用,它充分调动各种行政、法律、经济资源,与中央、基层展开双重互动,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各种压力和需求进行创造性的政治回应,以实现有效的地方治理。  相似文献   

16.
企业国有资产的归属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实际上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级产权,所以,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应当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权方式,明确各自的监管权益与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决策的进程中,政策议程的建立是实现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关键的一环,然而在社会转型期间,公共需求与政府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冲突,当前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以及政策输出的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总有一些社会问题能够顺利进入政策议程,而另一些则不能。通过分析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传统路径选择,探讨了当前网络传媒与政策议程的互动关系,并就网络传媒对于政策议程建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排污许可设定法律审视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被纳入立法计划的现实语境下,有必要对我国的排污许可设定进行法律审视。排污许可设定需顺应法律与政策精神,与设定原则和范围相符,并区分创设与规定,排污许可事项设定的法定依据应当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决定不宜设定排污许可,应严格规范省级政府规章设定排污许可。我国设定排污许可事项的实然方式为法律、国务院决定、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尽管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央地排污许可设定在国家与地方层面及许可证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全面规范排污许可设定制度,依托《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完善排污许可设定与规定,规范地方排污许可设定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设定程序执行与监督,并优化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监督机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