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要求各产业间保持合理的结构和比例,还要求地区间实行科学的劳动分工、协调发展。就产业结构调整来说,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要与地区布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相衔接,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保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又要使区域本身的产业结构处于优化状况。可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对于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背景下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勇 《学术论坛》2006,(4):111-113
国际、国内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区域合作对区域内各成员社会经济的影响已日渐凸显。由于区域合作,各区域间加强了协作,区域间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区际分工联系和生产要素的跨区流动对区域的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区域贸易、区域投资、区域产业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原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发生变化,此时的区域产业结构问题有必要用新的视野审视。面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把广西的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来把握和定位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与福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是开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运用贸易竞争指数研究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及其演变。结论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正在从杂项产品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装配为代表的一定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现有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决定了福建近期在总体上并不具备发展真正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选择地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某些加工环节,逐步实现产业分工的升级,是目前福建产业调整与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市场中的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只有通过区域间的比较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区域产业结构优劣的衡量标准是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把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起来考察,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取决于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创造的价值比重大小和产品技术层次高低。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已经形成低效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创造的价值比重小。据统计,吉林省在国内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优势产业,包括畜牧业、汽车工业、医药工业、建筑业、科技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等7个产业,2000年创…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杠杆作用是表现在引起需求变动、促进新兴产业产生和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分工的格局等方面。因此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严业升级优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业经营和产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冲突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过大,重复建设严重.缓和及至消除冲突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加快产业区际转移,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选准主导产业并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并借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并借此合理培育起区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为有效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扩散,改变在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缩小与先进省市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全省上下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既是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山东主导产业市场化选择的探索过程。因此,对山东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不仅富有实践意义,而且深具理论价值。新近由陈迪桂、郭玉文、陈树春等同志撰写、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富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著作,同时也是近年来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产业发展为例,首先从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环境承载度和区域均衡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目标和路径,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国际环境的倒逼,还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都是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际产业转移,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承接产业高端分工,积极引导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实施环境政策、切实保护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就业弹性、产业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和摩尔结构变化度数指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比较闽台两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发现:闽台两地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都比较强,但台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要好于福建。其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仍能吸纳就业,而福建的第一、第二产业都在向第三产业挤出就业人员。换句话说,福建就业结构变动超前于产业结构变动,不尽合理。因此,福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变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国和中国江苏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相近,产业结构各有特点.在产业政策上,韩国60年代实行“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80年代实行“政府主导,民间配合”产业政策,重视利用经济杠杆调整产业结构.江苏省实行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韩国与江苏省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上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是改革以来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水平、效益、产业构成和工业布局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制造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和问题。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应该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是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西北五省的产业结构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层面,而具体到工业内部行业层面则相似性表现并不明显.同时,西北地区的支柱产业雷同现象极为严重,且主要长期依赖传统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区域分工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产业政策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政策目标与主体目标之问以及区域间动力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弱化了政策效应,所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庞跃辉同志在《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论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四大社会功能: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导致生产力性质的大变革。首先,在生产工具方面,高新技术改变了用机器制造机器的传统工业的特征,而是用机器控制机器。机器是人脑的延伸。其次,在生产力要素结构方面,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第三,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导致大量的劳动力由物质生产领域转向信息服务领域。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导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其次,产业轻型化和“软化”态势日益显著。以农业为例,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各类农业数据库,运用计算机和传感装置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极大帮助。第三,催生了一批新的“边缘产业”,如高效节能产业、生态园区产业、城市景观产业、多维媒介产业等新兴产业,这将进一步带动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7.
以科技进步为背景,以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主线,对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即主导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由于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性,使得产业集群成为大量技术创新的载体,从而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即主导产业、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呼和 《兰州学刊》2012,(8):132-135
文章对2011年我国经济学界对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问题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绩效等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等热点问题,特别是梳理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各种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江苏经济探讨》1990年第1期发表文章,论述在治理整顿中着手调整产业结构问题。作者认为,只有产业结构改善了、基本上合理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顺利的条件。作者指出,调整的途径,包括发展短线和压缩长线两个方面,前者应按中近期的产业政策,其序列是农业、交通、能源、原材料(或再加教育).调整产业结构,要有权威的产业政策和具体的产业规划,在定性、定向的同时定量、定度。这是一项大工程,要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