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卷化”基层政权组织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本质是什么,其实践运行逻辑如何展开?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界从乡镇政权的性质与运作,乡村关系与乡村权力结构、乡村自治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内卷化’基层政权组织"这一核心概念,以此强调该组织社会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的退化,自利性、赢利性和掠夺性动机的增强。这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混乱,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因此,当前农民面临的困境依然十分严峻,农村社会面临新的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主导乡村建设,通过制度内激励、利益让渡、利益交换等策略整合村级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打造政绩亮点,乡村建设因村庄参与形式化和回应农民需求能力弱化陷入供需错位、村际差距扩大化困境。村庄本位的发展逻辑则从“过程-结果”双重维度确立了村庄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村庄、政府和市场主体基于优势互补结成“治理共同体”,通过需求表达机制、资源供给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同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既保障了村庄主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也提高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绅士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城乡社会空间发展现象,其相关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并于20世纪末进入国内,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绅士化研究经历了理论构建期、实证分析期、转变发展期与乡村振兴期四个主要阶段,其研究广泛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对国内不同学科针对绅士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探讨国内绅士化研究的历程,从理论本体性研究、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绅士化研究、居住空间分异与利益相关者以及地方情感与社会文化等方面总结研究的内容与特征。未来将呈现出逐步正视绅士化研究价值,重视研究的实践目的,关注政府干预与政策引导,突出使用者的主体地位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后税费时代,国家以各种形式向乡村分配了大量的资源,但是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被基层政权和灰黑势力以合谋的形式截取,资源分配没有引起相应的治理效益,反而出现了新一轮的基层治理"内卷化"。基层治理"内卷化"的出现,和灰黑势力、基层政权以及村庄资源分布三者的转变密切相关。要解决基层治理"内卷化"的问题,需要改进基层政府的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话语体系,其侧重于解决乡村社会中的公共生活参与、公共利益联结、公共秩序构建、公共意识凝聚等问题。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种以村(社区)党委为核心,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以村内公共生活的有效参与为途径的价值共同体,其主要表征是公共利益的紧密联结、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和公共意识的集体唤醒。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路径的“三部曲”可归结为:村民日常生活的深刻嵌入和良性联结、初级社会政策的有效教化和正向引导、公共生活参与制度化和共同体价值观凝聚。通过共同体成员“尽责-享有-认同”的日常生活道德实践,增强村民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建立良序善治、以人为本、相互信任、利益联结、多元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分析“乡村共同体”内涵、特征及相关研究,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际审视这一概念的可适用性,不难发现:随着乡村急剧变迁,乡村共同体很难解释当下的乡村社会,而提出新的概念——有限共同体,则是以共同体为起点并赋予新的内涵,具有共而不同、同而不共、半共半同三个维度,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共同体的新解释。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深化乡村共同体的认识,更能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内卷化是一种投资收益不对等的情况,投入资源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这种内卷化困境在教育行业也同样存在。在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匮乏,在教育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前提条件下,乡村教师往往长期从事相同的教育工作模式,缺乏教育创新以及教学变革,企图降低现有教育教学的风险,维持短期教育的利益。这种教育内卷化的困境同时也让乡村教师陷入了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局面。相对于城市地区,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教师的内卷化现象更为明显,受到行业内卷、地域内卷以及个人内卷等多重影响。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在乡村教师"内卷化"表现的基础上,挖掘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处深圳特区的水围村,10年来认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均衡发展,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两个转变”(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典型范例。本文着重从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角度集中分析了水固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一是种特殊的双语转换活动,其中也牵涉到文化的因素,它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鉴于翻译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误译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老翻译家也会有误译的情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必要条件。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译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即译入语的表达能力,才能将原文作者的意思准确地进行传达。  相似文献   

13.
从修辞角度看,语篇是统一性、连贯性和强调性的有机统一。语篇的修辞性与古典修辞学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品格诉求紧密相关。语篇的修辞性体现在修辞活动的选词、句式、组段谋篇等三个层面。从认知思维角度看,语篇的结构特征与人的修辞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潮汕侨批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各城乡地区的经营网络,并与传统的墟市体系相互交织。近代潮汕的墟市数量在民国后期也出现了激增的现象,隐然呈现向现代转型的迹象。在潮汕墟市缓慢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海外华侨寄回的投资性汇款和捐赠性汇款,以及大量批业商号的进驻等因素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作为侨批汇款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赡养性汇款,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5.
负债不仅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还具有公司治理功能。不同种类、期限、优先权的负债,其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同的。债权治理是指企业债权人作为公司治理主体之一对企业实施的治理。债权治理的方式主要有合同治理、流动性治理和控制权治理等。为了改善和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债权治理,应当建立有效的破产机制、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改革、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以及优化企业负债结构,创新负债融资工具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作为刑事诉讼中重要法律文书的量刑建议书,遇到了立法上的尴尬和法理上的瓶颈,除自身文书问题和执行突破外,在实践中也面临文书规范性不足、司法定位较模糊、内部救济不合理等问题,在主体和各方受众的观念上也存在现实的异化现象。然而,扮演"公诉职能的延伸、监督职能的需要、审判职能的参辅与预防功能的助力"的量刑建议书,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取消,而是需要我们做诸如"规范文本、端正定位,重塑规则、保持动态,扭转观念、发扬长处,增强互动,加强监督"等方面的规范工作,以求量刑建议书功能价值的合法发挥。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道德挑战,使得普世伦理成为可能。“自下而上”的探究方式达成以社会道义为基本维度的普世伦理规范;各特殊道德主体所持价值目的异质性的既定存在,使得普世伦理的承诺只能是低限度的。  相似文献   

18.
浅议间接侵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相对应。根据间接侵权方式的不同 ,间接侵权表现为连续侵权型与帮助侵权型二类不同行为形态。侵权方式的间接性与侵权法律关系的双重性是其典型特征。在责任构成上 ,因果关系的间接性尤为突出 ,其责任承担也不应笼统地以连带责任而论 ,应视具体实际而区分。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经济学具有一个新的理论支点———客户是生产要素。企业争取和赢得顾客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是运用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本文阐述了网络营销的产生条件 ,从与传统营销的对比中罗列了网络营销的几点优势 ,并就怎样推动其健康发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洋泾浜语的产生、种类、分布、特点以及与克里奥尔语的关系等有关知识对于语言工作者来说应该有所了解。这样便于消除大家对洋泾浜语的偏见,以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