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保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104-112
新闻的本体就是新闻事实或者表征它的事实信息。规定一种事实信息之所以是新闻信息的属性就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文章对新闻本体属性的来源、特征及其构成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闻本体及其属性,意义在于新闻观念的变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对新闻本体属性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2.
赵金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14-615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琳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139-141
从新闻表现的高度入手,探讨新闻写作信息载体的性质、新闻写作的内在规律及其变化的能动因素,进一步明确对新闻写作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罗万里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5):57-59
新闻传播法属于宪法性法律,新闻传播法是政治法;新闻传播法既反映政治权力关系,也反映一般权利关系,新闻传播法是综合法;新闻传播法奉行“个人——社会本位”,也就是以维护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本位思想,新闻传播法是“个人——社会本位”法;新闻传播权是一种自由权利、政治权利、信息权利,新闻传播法是人权法。新闻传播法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自由权利保障功能、解决冲突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闻活动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的,并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它同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完全一样.新闻的传播过程,即企业产品的流通过程.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也基本上是一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都还没有完全依据市场经济这一背景去运作.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业改革,就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杨保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4)
任何评价问题的永恒难题都是评价的标准问题.新闻道德评价标准,就是用来衡量评判新闻行为道德性、评价新闻主体、新闻道德品性的尺度.评价标准的内在构成,包含着不同的层次;针对评价对象的差异,评价标准可分为"规范性标准"和"品质性标准".评价标准具有主体性、历史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黄文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王阳明的"乐是心之本体",将地位本属于情的"乐"提升到了本体的层面。这既是王阳明的特殊之处,也是其思想的特色之一。从王阳明心学思想内部特点来看,"乐"能获得本体的地位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乐"作为心之本体的一种规定,亦具有了心体的种种特征,为心的本然状态,是真正的心中之乐。在这种状态之中,天理流行、良知呈现即和畅,和畅处即为心体本然之"乐"。本体之乐作为一种本然已存在于主体之中,人人皆有皆同,为成就"乐"提供了内在根据,也赋予人能够体验"乐"的能力。但它不是现实的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的发用流行须通过七情之乐来呈现。本体之"乐"不同于亦不外于七情之"乐",二者体用不离。 相似文献
8.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22-26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重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4)
关于先秦时期世界观意义上的道,学界历来强调其宇宙本原的意义,即使有人指出它同时具有本体的意义,也未对两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其实,道的本义是“道路”,可指事物的由来或来历,即事物之所以然的原因.这说明道具有生成属性,也因而具有本体意义.《老子》用概念(“有”或“有名”)作为“万物母”,已然踏上了本体化发展的征程.从《庄子》、《管子》、《黄帝四经》、《韩非子》和《易传》可知,战国中后期思想家已明确地用理指代物类的特点,确信理从道而生成,系道在物上的具体化,道和理之间具有概念的种属关系.可见在生成论中探寻本体意义先秦时期就发生了,不必等待玄学或理学.不过,先秦时期的理更多的是指物类的外部特征,而论证又多采用形象的譬喻,所以道论的本体化还处在浅层次上,终究不能突破生成论的束缚,也未能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钟小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4-136
本体隐喻就是用具体的物或人来表征抽象的概念。通过本体隐喻,股市被概念化成眼看得见的有形的物体或手摸得着的流动的水,或活蹦乱跳的,抑或可以杀戮,抑或死而复生的人。股市的本体隐喻不仅使得报道更生动易懂,而且证实了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冯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2):101-104
红色旅游的政治性和教化性在旅游者中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旅游吸引力,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关红色旅游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从价值论角度,红色旅游包含本体价值和认识价值两个层面:本体价值揭示的是红色旅游"存在"的意义,它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认识价值体现的是人们对红色旅游当今价值的一般认识,它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旅游的本体回归是以本体价值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并通过历史回归、文化资本再生产和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传承等途径开展,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本真性、文化性和国际性,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2.
张渊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28-31
道体、性体和心体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构建的核心概念,是牟宗三构建"道德形上学"的理论支点。道体是形而上的根据,是牟宗三道德本体论的逻辑前提,性体是从道体养成心体的必要环节,是不同主体成德的内在根据,心体是具体化的性体,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道德之心,是人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只有从道体、心体与性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才能从先验的层面上理解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李志红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84-87
汉语文本体即汉语言文字,汉语文本体在中和美、崇高美、家庭关系美等三方面都表现出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伦理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罗左毅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4):49-52
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语言的文化特质,对比和分析语言与语言学范畴的学科构建意义并探讨两者的契合,以对认识当今语言学领域内若干新兴分支学科发展前景产生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本体的无动无静、无出无入、无思无虑入手,分析了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命题的深刻内涵.在王阳明的观念中,认识到本体的无善无恶才能证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良知明觉的存在的绝对性,才能保证人生实践实现自由的超越.因此,无善无恶不仅是现实有善有恶的实践修养的根据和本体,还是人生修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作者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突出了儒学本体论中人生实践的自由超越的特点,揭示了人生道德修养过程所具有的自由快乐洒脱的一面,是对儒学本体论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垂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3):77-80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间争论的实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其要害点在于:是把主体性赋予本体还是承认本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我们应该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用物质本体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各种对世界本体解释的真伪。 相似文献
17.
新闻信息量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同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57-159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和个人对信息几乎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那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个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新闻媒介便自然地转向以传播信息为主,并将不断扩大信息量,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作为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在扩大新闻信息量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彻底摆脱过去以宣传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主要应从提高新闻的质的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罗中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
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的思考,其对象前提是"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现实的艺术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人的其他活动,也不同于对自然的审美,是因有其特殊的形式规定.这种形式规定不是单纯的文本形式问题,而是由艺术的"依据因素"以及将这些因素联结起来的艺术行为共构的"整体"或"思维具体"决定的.有了这些规定,它可能就是艺术;否则,就可能不是艺术.这是举凡艺术都有的规定,是谓形式本体.这种形式本体具体化为三个维面,即虚拟性、情境性和体验性.它们共同环绕着一个东西而存在着,这个东西就是"意义".换言之,符号化的意义虚拟,给予意义的情境定义,指向意义评价的艺术体验,综合而成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戴瑞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00-104
中西方学者关于“体验”的深刻认识,对辨析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本体性很有启发。可以从真实性、话语体式、言说方式的视角来审视作家的体验对中国现当代散文本体性建构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梁启超后期的新闻思想 ,以“言论自由”和“言论独立”为标志性理论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是欠准确的。梁启超在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学说之后 ,无论是在理论阐释上 ,还是在新闻实践中 ,都将新闻自由作为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和始终不渝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