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江县社保局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指导思想.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保稳定工作经受住了新考验,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制度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新加强.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260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7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9亿元.社会化管理覆盖面达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4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0万人。5595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其中,464个县开展了由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达到1168万人。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市东区社保局以服务经济发展、稳定大局为宗旨,以职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以扩面和征缴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采取措施.确保了2008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截至12月底,全区共有406户单位11179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完成目标任务的122%.其中新增参保5364人:基金征缴1182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38%。共有7895人参加工伤保险.完成目标任务的132%.其中农民工参保219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7%:基金征缴9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6%。共有8238人参加生育保险.完成目标任务的137%:基金征缴5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00%。  相似文献   

4.
在江油市乡村广为流传一句顺口溜:"养儿不防老,不如靠社保;参加新农保,夕阳无限好。"目前,江油市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45.7万人,已参保36.2万人,参保率达79.2%,征收养老保险基金5346万元,有8.7万余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试点的顺利实施为当地百姓搭起了一座“幸福桥”。  相似文献   

5.
陕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从1986年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和完善,到2005年,全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已经达到217万户,在职人员268.5万人,离退休人员10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负担系数40%: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646元,月人均缴费工资884元,养老保险替代率73%,征收养老保险费73亿元,发放基本养老金73.5亿元。目前,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地税部门代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储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实行社会化确保发放:基金运行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省级统筹模式:全省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由省社会保障局实行垂直管理。  相似文献   

6.
绵竹市40.7万农业人口中仅有1.3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是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3.1%。参保人员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乡镇企业、民政福利企业职工和剑南春酒厂临时工、村三职干部、义务兵、新婚夫妇、新生婴儿等特殊群体占45%,其他人员占55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936万元,位居德阳六县(市、区)之首。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1987年建立以来,经过12年的发展,到1999年12月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已达858户,参保的在职职工21.48万人,离退休人员8万人。1999年支付的养老金已达32654.64万元。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到1999年底为止,市级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已参保103个,参保人员不足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已在全市10个县(市、区)的200个乡镇开展,13.1万人参加了保险,积累保费1743万元,已有1174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本文主要就目前该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起,苍溪县劳动保障局推行务工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首先将该县赴新疆务工农民4.5万人(占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的30%左右)纳入了实施范围。保险金筹集坚持务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所在企业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并建立务工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凡年满18至55周岁的所有农民工  相似文献   

9.
巴中属老边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1992年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试点,1996年全面启动,1998年处于停滞状态.2002年工作职能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恢复,并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截止今年6月,全市共有5.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002年以来新增0.8万人.基金积累800余万元,建立个人帐户2万余人,目前已有400多人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射洪县开始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有221个,参加统筹的职工有20333人,参保率达100%:10年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6983万元,支付离退休费5373万元,支付率达100%,基金积累1610万元。通过10年的艰苦努力。该县建立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为保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全县总人口83.3万人.其中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人数为45万人(新农保人数43.9万.城镇居民人数1.1万)。2010年至2011年.古蔺县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和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试点县。  相似文献   

12.
老有所养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尤其是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老有所养的愿望更为强烈。然而,因农民工本身的参保意识及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缺位或不完善.致使农民工的老有所养成为社会保险的一个盲区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就业流动性强等特征使得农民工养老保险成为各项政策的盲点.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中的参保率,关键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本文通过预测未来十年农民工人均工资以及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计算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种参保模式下的养老金替代率,据此分析现行参保政策对农民工退休生活水平的保障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模式更有利于保障农民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但现行政策仍需改进,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宣传、监督工作;同时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在风险控制范围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最终要么归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要么归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与前一时期要建立独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共识的形成,仍然是基于城乡二元思维方式,其隐含前提是仍将实行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以下称《办法》),这一《办法》确定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指导意见。在农民工养老保险走向全国统一的进程中,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国家与上海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政策安排,探索适应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6.
林萍 《劳动世界》2010,(6):5-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经历了忽视、漠视到重视的变化路径。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其养老保险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①,首次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有利于真正实现跨省转移,解决以往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的问题。新政策的出台,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新政策实施困境的分析,从中意识到新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得到完全解决,对此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视角论证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补贴的应然与必然,并初步探讨了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关键问题,即缴费分担主体与比例,试图建立一个以企业缴费、农民工受限制的选择缴费比例和政府财政相应补贴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隆昌县社保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县域内城镇各类企业及其员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目前,全县参保职工2.6万人,离退休人员1.1万人.月发放养老金51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内部已经逐渐分化出了异质性的层级群体,处于不同层级的农民工对于养老保险的现实需求和承担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本文拟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角度来分析农民工分层现状与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农民工群体分化特征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具体通过介绍影响该制度的关键因素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就业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真实性.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培训过程监管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1至6月.全市再就业培训4.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3.5%.培训后就业率为69.3%。农村就业培训1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6.6%.其巾.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7.3万人.农村就业培训7.1万人.劳务品牌培训1.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为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