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爱无涯——冰心的写作境界与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提出的“爱的哲学”,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设想,她基于这一哲学底蕴的文学创作,是从道德层次切入时代人生的理想探索。这虽然带有空想色彩,但在文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具有启迪人的主体意识,增进人的社会感和完善并引领人性的进步意义。其饱蓄人文情怀的母爱礼赞,表现了热爱生命与自由的深远内涵,是女性自我回归后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切关注,亦成为女性文化建设的典范性尝试。将礼赞母亲、珍视童真、皈依自然三者有机联接的审美形态,反映了冰心文学世界的内在逻辑,喻示了其爱的精神所通连的深广天地,而她独特的文体创造,则是实现其意识的社会化、表现爱的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继承了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叔本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方面的功绩,并受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以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与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观相比,实践存在论美学观在对实践范畴的理解、人的个体性和自由性以及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等问题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实践美学,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董学文等人对实践存在论美学观进行政治化批评,否定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是不符合实际情形的.  相似文献   

3.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4.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最著名的女作家,她以独特的风格和非凡的成就雄踞“五四”文坛,成为新文学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为新文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冰心的早期作品,不仅能领略她那清丽、温婉、典雅、飘逸的独特风采,更能强烈地感受充溢作品中的那缕缕不绝的“爱”的情思——她竭力宣扬的“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爱的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冰心不厌其烦地反复颂扬母爱、放歌童真、礼赞自然,奏出了一曲曲“爱”的和弦曲,而其中对母爱的颂扬尤为鲜明热忱,尤为淋漓尽致,使冰心成为新文学史上抒写母爱最多,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论冰心的良知意识与人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来 ,在旧传统承续与新传统生成的过程中 ,冰心不断调整自我 ,以其圆满的良知意识和完美的人格模式 ,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女作家,曾以其风格独具的小说作品独步于中国现代文坛。除了小说散文,萧红还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将萧红的诗歌纳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冰心、湖畔诗派及林徽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萧红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们是萧红基于切身体验与挚诚的生命感受之上的心的诗、心的歌,是她自身性格、情感、经历的忠实记录,自然流露,具有洗尽铅华的自然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8.
论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源自道家的哲学精蕴,并对之加以承继发挥,形成了“天籁天成”、“质素朴拙”、“平易通俗”、“适意畅达”、“大全混成”、“道技精游”等六个层面。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具有独特的、比较合理的中和性,利用中和的斗争性,同不良文学现象作斗争,使之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冰心的小说对"五四"文学的"觉醒"主题及其启蒙主义文化精神做了重要诠释。通过冰心小说,可以看到"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局限性。"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带有明显的青春文化特点,集中表现为感性生命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匮乏。二者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人的觉醒"的困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迷惘、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冰心前期创作做了女性主义角度的阐释.在冰心丰富的语象世界时,占据中心位置的是大海;冰心对母爱的赞颂,带有少女心态的特征;冰心的女性意识,属于温和型,稳健而非保守.  相似文献   

11.
冰心文脉以启蒙、爱、神性和诗性为其内核,近百年来在众多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中传承,也发生了不少新变。后冰心们在继承冰心所崇信的个人主义的同时,更倾心于个体的自我呈现,呈现这正是对冰心启蒙思想的新变。后冰心们不仅直接感受冰心对他们最贴心的爱,还努力增添人间母爱的新内涵。新时期女作家对善和仁爱的多维度探测,或把"良善"看作"人活下去的根基",或称"温柔之心就是仁慈之心"。神爱是冰心文脉的神性之核,正是神爱将冰心爱的哲学——母爱、儿童之爱、自然爱交融在一起。迟子建将性爱场景置于神圣境界予以叙写,阎连科和徐小斌的神实主义书写,无疑是对冰心神爱表述的发扬光大。从舒婷到翟永明,都承继了冰心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激情的诗性,并以女性视角拓宽了冰心的童心视野。对创造性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才是诗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他的《杂谈审美文化》中,曾提及这样一个观点:“美离不开感情。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笔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力图从冰心对理想、情感的追求方面切入,透视作家的情感世界,发掘和审视冰心作品的“情意美”。一、“情意美”贯穿于冰心作品的始终冰心是一个充满诗情的人,这种个人心  相似文献   

13.
冰心依据新的审美要求重新剪辑小说时间,借助叙事角度的转换表现自我,淡化情节而突出氛围,体现出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拓展了其小说的表现空间,以自己的独特叙事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提供了初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卡西尔一方面把艺术与人类全部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艺术是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另一方面,卡西尔又以艺术的形式为核心来逐层揭示艺术的本质与功能,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观.本文着重探讨他是如何以形式为核心来揭示艺术的特殊规律并走向形式的别具一格的形式美学观最.  相似文献   

15.
程小娟 《兰州学刊》2009,(10):188-190
论及冰心的作品,人们多谈论其“母爱”“自然”,却对其基督教观念颇多争议。事实上,冰心的基督教观念,尤其是其爱的、创造者的上帝观是她“母爱”和“自然”观念的终极依据,忽略了这一点,也就难以深刻领会冰心作品中巨大的激情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冰心一生与基督教关系密切。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史料、作品的梳理分析,探寻基督教(耶稣)在冰心的信仰皈依和人格形成、爱的哲学构建以及圣女形象塑造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印证冰心个人生活近百年的历史轨迹与心路历程。客观地说,基督教对于冰心应当是有限范围的重要影响,并因其生活时期的不同,这种影响的程度也显现出强弱的不同,而青少年时期是冰心受基督教的影响最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深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三昧的宗白华以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宇宙深邃的奥境,以宗教家的大悲心构建起一个映射天地诗心的有情有象的诗学体系,向我们开启了"由美入真"的幽邃之径,宗白华在实现其"世界美学"的理想范型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跨学科视域中建立将宇宙世界与心性、美学、宗教、伦理、科学、社会等领域完全打通的形上论,在跨文化视域中,以他生命本体美学观消弭"中国心灵"与"西方精神"之间的罅隙,寻觅人类心灵一体化的"美丽精神".其"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又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的入思理路为开创比较诗学的论域空间提供了醍醐灌顶般的神启.  相似文献   

18.
冰心的童年生活经历了改良的"严父慈母"家庭教育,远离大家族的小家庭生活,烟台八年海阔天空的自然生存环境,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文化醺陶,无伴的孤寂与优裕的家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和形成冰心温婉又不失大气的为文风格的重要因素。深邃浓重的童年情结,是冰心终生永葆童心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然"、"无"、"虚静"是老子宇宙本体论美学观的核心内容;老子的"无"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哲学根据,"虚静"是中国古代诗性思维。老子的宇宙本体论美学观对后世文艺美学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