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通过带回资金、返乡创业、美化家园、促进团结、参与民主决策等途径加强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同时,农民工外出也造成了儿童教育缺失、基层人才流失、传统文化习俗衰落等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落实政策和兑现承诺,细化教育工作,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积极作用等,在内外力相结合的条件下,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民工群体会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巴东县石桥坪村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它们对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新农村社区建设一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二需要土生土长的领袖人物,三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四需要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对新农村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农民工返乡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积极应对。在尽力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效用,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个民族村寨为个案,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建设的重点、主体、组织与参与等,提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农民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则是亿万农民的精英。皖西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对皖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出农民工对皖西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明显、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民工文化心态的嬗变,加速了农民工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工在输出地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则喜忧参半,其积极影响是基础性的、长远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直接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政府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实际上,在这两者之间存在“推力—拉力”关系.农民工返乡创业解决了农村对于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农民的需求,并将民主、文明之风带回农村,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成果逐渐成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拉力.因而,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探讨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种种困惑,认为存在着民族文化传承的断裂、教育不足、劳动技能素质和农村未来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解决: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深层次研究;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强本土文化的挖掘、宣传和传承;加强新生代农民的技能培训等等,相信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首先,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次,有利于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更加民主。然而,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困难重重;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此三大问题阻碍了返乡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云南大理州劳务输出转移发展较好,但农村劳动力在异地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利益;努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相关措施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务工地商务成本的提高和农民工归属感的增强,许多农民工开始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政策、资金、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各级政府应该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积极的政策、服务环境等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返乡创业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外出的原因直接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农民外出不仅仅是比较收益,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农业的身份歧视的推动。以农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尽管收入可能和预期的城市收入相同,但不能吸纳农村劳动力,而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则能吸纳农村劳动力,这说明农民工外出不是比较收益,而是排斥农活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因此,通过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不能吸引农民工,农民进城不可避免。这对新农村建设一些具体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工商企业带动农村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如何建设好新农村这一主题,提出了成功建设新农村的新思维:加速农民工及家庭成员的市民化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前提;建立城乡统筹社保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基本保障;优化农村经济资源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具体体现.并提出建立农民生产性增收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建三峡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信任、互惠、合作、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能够推进三峡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三峡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的不足甚至缺乏,制约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环境。因此必须在三峡民族地区大力培育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加强公民参与网络的建设,实现公平与正义的规范理念,发展壮大民间组织,最终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重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多方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民工培训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农民的重大举措。首先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培训的一般理论进行了综述,接着分析了中国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政府的主导、企业的主体、非营利组织的补充、财政投入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对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农民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一系列问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武陵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看,目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工自身,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明确农民工身份定位,从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和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出发,从我国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出发,采取稳健的城市化与积极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思路,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农民意愿的政策,从整体上逐步推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法制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民族法制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