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封闭式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条条框框限制所致,学生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开放作文教学,就能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4.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写作缺乏素材,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库,但学生作文时却很少借用课内素材进行写作。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并指导学生通过选取诗词中的关键句,组合文中素材及演绎文学名著成文的方法来作文。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多数学生厌倦习作,其根本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没有习作素材可选。其实习作素材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足够的习作素材积累,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不成熟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翻开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以历史人物为素材的作文比比皆是。因为这些历史人物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复杂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加上这些人物身上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丰厚作文的文化底蕴。可见这样的素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些历史人物素材毕竟不新鲜,这就要求能创造性地运用,才能翻出新意。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材呢?  相似文献   

7.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解决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乐意表达,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本文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和学生习作,提出了注重素材的积累、为学生编织一张素材网络的观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倾诉”,也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和自己心中的情告诉给别人听。照此说来。习作应该不是件难事。可为何大多数学生却怕写、厌写、写不好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平时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学生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太少,脑子里积存的生活信息量不够。素材匮乏,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无“厚积”岂能“薄发”!由此。“榨”出来的习作为强言之物,以空话、套话应付,非真情无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开拓习作的素材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走生活教学之路是作文指导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素材,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寓写于乐呢?以往的实践已证明: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话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以下是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多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让学生不怕作文,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如何让俯拾皆是的素材进入学生的视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随机习作的乐趣,这离不开老师“爱”的呵护,“心”的引领,“情”的激发。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孩子们放飞心灵、自由驰骋、幢憬未来的乐园;习作,是激励孩子们展现自我、交流情感的天地;习作,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积累素材的过程……面对这些。我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作文,如何让孩子们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是难以写出佳作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背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仍然难以如愿地写出好文章。守着粮仓吃夹生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积累写作素材,做好高考作文的冲刺准备,十分必要。但如何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摘抄的素材科学地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呢?除了分门别类地将素材意义整理清楚外,还应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素材,学会提炼话题或者感点,并且做到审题立意时确保对准靶心,击中要点,从而把握该素材的运用方向。下面提供一些实际事例,为作文素材运用提示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已成为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他们提起笔来,总感到无话可说,心中一片茫然。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久而久之,他们一碰到作文就“望而却步”,感觉“作文”两个字是那样“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追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广泛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导致了目前学生畏惧作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东拼两凑甚至抄袭。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既缺乏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天真童趣。如何让学生攻克这种心理障碍,轻松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点迷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习作,很多同学都会因贫于无材而困惑。其实要想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要从小养成细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就不愁作文有多难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先得有材,材从何来?日:材源于生活。的确,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多积累,无论是生活素材还是语言文字,都会积少成多,有朝一日,在你习作之时就会厚积薄发,下面我就如何从生活细小处帮助习作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生活写作素材,提高作文的质量,而且又不让学生见作文头疼呢?笔者认为,因地制宜,利用丰富多彩的本土资源,拓宽取材之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调查、访问、参观、动手操作、参与文艺活动、网络查寻等,将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与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又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的习作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提到作文,学生最头疼的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差不多忘记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记很多的材料,有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学过的课文中的材料拿过来,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加工,为我们的作文所用,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办法。现就高中六册的语文课本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