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守宽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认识活动是一个充满着各种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左林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点思考左林瑞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开展得非常热烈,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本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就其主要论点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种局性说”、“特殊实践说”等等.从“教育本质”的讨论出... 相似文献
3.
“愉快教育”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其目标是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实施愉快教育必须创设相应的环境和建立方法体系。由此必须改革目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教育管理认识归属、认识范围以及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管理本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教育管理既姓“教”又姓“管”的观点 ,指出了“教育管理实际是什么”和“教育管理应当是什么”都是“教育管理本质”问题中的应有之义 ,认为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都是认识教育管理本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59-61
我国目前实施的债转股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在债转股过程中,参与债转股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都应当认识到债转股是在特定经济时期政府采用的特殊经济政策,绝不是政府给予参与债转股各方的政策优惠;同时必须清楚债转股应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以"股变现"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文化工业”本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27,52
"文化工业"理论是阿多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蕴含着对于商品拜物教和技术的双重批判。然而,很多学者往往从单一角度入手探求其本质所在,得出的结论虽有合理之处却最终流于片面。事实上,商品拜物教和技术在阿多诺眼中绝非相互隔绝,二者完全可统一于西方哲学"同一性"传统之下。而只有以此为基点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揭示出"文化工业"对人类进行双重统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王蓓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4-46
在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分析了礼仪教育的时代背景,清晰地描述了我国礼仪教育的发展脉络。礼仪教育的现状是:礼仪研究空前繁荣、礼仪教育深受欢迎、社会礼仪培训热火朝天。因此,促进礼仪教育的发展要制订政策、完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加强深层教育;改进教学方式。当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也存在诸如礼仪研究不够深入、礼仪教育轻男重女、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教学课件相对匮乏等。 相似文献
9.
范先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教育产业化”是一个涉及教育体制改革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揭示教育的基本属性入手,明确指出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推行教育产业化,解决不了教育供求矛盾,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法治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法治化既是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教育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法治的概念、教育法治化的紧迫性以及教育法治化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玉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99-205
长期以来,学术界重视探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质差异,却忽略了中华传统的天下、国家观与近代以来从西方土壤中产生的主权国家概念的重大差异,牵强地使用主权国家概念去解读古代的中国和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造成了理论上的不少失误和混乱。我们应该遵循主权国家的游戏规则来处理当今世界的国家关系,但也应坚持按中华先民共同遵循的大一统游戏规则去认识历史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陈建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当前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以德治国”根本不同于传统儒家的“德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以德治国”的落实主要在于制度道德的建设 ,而不仅仅限于公民个体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于艰苦卓绝战争年代中的延安精神,是革命宝库中璀璨的精神财富,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特别是当举国上下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探讨如何更好地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长驻校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延安精神进校园”适应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成才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并视之为… 相似文献
14.
葛伦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36-138
"华水精神"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60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结晶,它是由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鲜明的教育特色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以这一精神为指引,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以洪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
知识经济是直接依据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是创新再生产的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重要依托。其资源观是系统的、辩证的、层次性的和全球开放的;其就业观是“知识就业”为主。 相似文献
16.
17.
潘伯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4)
教育是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所以能延续,由野蛮到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类把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经验代代相传。人类对后代的要求,不仅是种属的蕃衍,而且要求他们把前辈对世界的认识结果与改造世界的本领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教育,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教育为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实现的。简单地说: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人为社会服务。传授知识与技能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区别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改革正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研究21世纪的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研究,则是教育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因而探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自觉加以运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学术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层次教育。文章围绕创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问题 ,从自主招生、导师队伍建设、学位授权点、学术监控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